在高考结束后,学生们除了成绩让大家佩服以外,“高考满分作文”也争相出现在大家的视野,2022年的高考作文难倒一片考生,多数学生都在抱怨,自己大概率会写跑偏了。
2023年高考语文题目出来后,学生们都松了一口气,起码题干是能看懂的,学生们在场内挥汗如雨,场外作文大赛也炒得火热,其中一篇文章让人印象深刻,不少人被那华丽的词藻吸引,直呼好文章。
23年高考满分作文出现,北大教授:没有地方可扣分
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叫做《乘合作扁舟一叶,渡共赢玉鉴琼田》,光看作文题目,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很多人对此评价:肚子里没有点墨水,还真的难以起出这么有意境的标题。
看作文要求,大概是从“合作”与“共赢”的角度出发,该考生的整篇文章,也没有逃离过这个中心思想,内容贴合“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主题,立意有理有据。
如果说你被标题吸引,那么看过第一句话后,才能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做大气与惊艳,同时还引用了《幽兰操》句子,用满腹经纶来形容这位考生一点也不过分。
湖南一位有着14年教龄的资深教师,对此打出了60分满分的高分,他说,按照他14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来说,这篇文章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包括题目、立意、词汇量等等,都是突出的,他挑不出任何毛病。
北大人文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用词很美,流畅度以及文采都是很棒的,文章构思清晰明了,而且自己真的很认真的在找错别字,检查三遍都没有任何的错误,简直是没有地方可扣分。
关于老师和北大教授的评论,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但是评论区的网友们却不这么认为,有了不一样的声音。
文章开篇惊艳众人,网友们却有不同声音
关于高考满分作文,它之所以能够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师和教授能够打出高分,无疑在说明学生是有功底的,对考生的支持与肯定。
但是评论区却有不同的声音,大家都觉得这篇文章无疑在向人们“炫技”,虽然它比较贴合主题,但是都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来,也迎合了老师和教授的喜好,实际上作文过于模式化,缺乏感情色彩。
“看似大气磅礴,实则内容空洞”,更有人说,这无非就是一堆毫无感情的辞藻堆叠在一起组成的废话,如果作文非要以这种形式才能体现出高分的话,那也是失败的表现。
不过每个人的喜好与对事物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所评判的标准与角度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否认这位考生的才华与学富五车,讲这些运用到文章中,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大家不必上纲上线,合理看待事情即可。
学生写作文寸步难行?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在作文这件事上,有人写作行云流水,有人一个小时写不出两个字,是什么造就了彼此之间这么大的差距?有人说还是词汇量的问题,如果脑海中有一些词汇,是不会有下笔困难的样子,就算是写得再不好,也能在及格的边缘徘徊。
也有人说是自身的理解问题,同一个立意角度,为什么总有人写跑题?大概就是理解上出了问题,那么如何拯救这两方面?
在平时的时候,学生可以多看看课外读物,以及作文选,或者多查查历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从中总结他们的写作方式,看看他们写作的思路,同时也要模仿着去写,将一些万能句子和有意境之美的句子总结,时常翻看,久而久之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实语文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大家不断的反复练习,才会打破下笔困难的局面,所以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上面多下功夫。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还是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考生的思维以及用词等方面,都让人佩服,如果作文是自己的薄弱项,不妨多磨练一下文笔,多看多读多写,形成良好的习惯,最后也会有所收获。
今日话题:你觉得这篇文章值得满分吗?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大叔的梦想是当大爷
说什么空洞?说什么无用,作文考察的不就是临变能力和知识底蕴吗?不了解一带一路,不了解大国重器,不了解古文典故能写出来?研究的论文有用,你指望高中生写出来?综上,我觉得文章写的不错
用户10xxx24
说白了就是多背点,别人看不懂的散文,然后适当添加。
方家三少
文章挺好,高分既可,满分有点过,
吴白丁
还记得那年晦涩的“生活在树上”吗?今年的各版高考满分作文,看了几篇了,字倒是都认得,词倒是很华丽,说了好几百字,又像什么都没说。汤换了,药还是那个药。培训背诵下来的无限套用模板而已。哎,英语作文是衡水体书法大赛,中文作文是无病呻吟展示会。这样下去,作文还是取消了吧
怒火
就是CCTV的一篇新闻稿!
用户12xxx70
作为一名高中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除了佩服还能说什么呢?作者博览群书,眼界高阔,引经据典又能结合实际紧贴时代,确实不一般。一名高中生临场发挥的如此酣畅淋漓,就不要酸了
用户10xxx61
确实满腹经纶,信手拈来,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学习能力强就是指这一种。
碧空海
一群高考五十分以下的人在批评中展现文彩,真可谓,高手下民间[笑着哭]
招财猫
一看就是央视播音稿[笑着哭]
张家先生
满满的申论风
何猛
你去跟二马合作前途一片光明。
用户10xxx12
然后去美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