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但在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中,老师的工作也是要符合科学规律的,不是说“有求必应”就是好老师。
当然,家校沟通也是一门艺术,保持理性是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道题都不会?那你就别在这儿上学了,去职高吧。”你没听错,这话真是一位高中老师说的。3月27日,一个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遭遇。家长在群里希望老师能多讲讲试题,没想到老师不但不答应,反而回了一句:“不会就去上职中。”这话一出,可把家长气坏了。
通常,老师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学生追着问问题,不仅能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还真能帮学生提高成绩。这位老师的态度,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在网上流传的截图里,有个家长在群里说:“岳老师,这张试卷麻烦讲讲,孩子们都说难。” 老师看了,一看这消息,可能心情不太好,直接回复家长:“一道题都不会做?” 接着就来了句狠的:“那还是别在这上学了,去职业学校吧。”
这话听着真有点过分,家长也只是想让老师多讲讲题目,哪成想老师来这么一句。

这事儿得分情况看。如果是那种上课从来不听,天天做小动作的学生,老师这么一说也无可厚非。毕竟老师也是人,谁受得了天天对着一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学生?但如果这学生平时学习态度还不错,就是学得慢点儿,这老师这么一来就有点过了。教书匠怎能因为学生学得慢就这么冲?
老师后来补的那句话,“讲题方法已经讲了,其他就要靠自己的修炼了”,看起来他自认为已经尽到教师职责了。这事儿如果大多数学生都答不来,那问题可能真的出在老师身上。

确实,如果孩子自己不努力,家长还硬要老师加班加点补课,这对老师也是不公平的。老师虽然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引导,不能啥都得老师来推着走。
再说了,这老师也没完全拒绝讲解,他确实讲过这些题目了,学生如果没抓住重点,那也得看看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老师那句“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说得也是实话。

媒体这么一剪辑,确实容易造成误解,让人只看到老师的怼人,没看到背后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公众的看法往往会偏向单方面,给老师带来不小的压力和误解。
真的,一道题都没搞定,就直接扔出这么大的话,是不是有点过?但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任谁天天面对一群不爱听课的学生,心情也好不到哪去。

老师如果真的是因为学生不听课,不努力才发火的,那家长是不是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家孩子的学习态度呢?毕竟老师也不是超人,不可能把不爱学习的孩子硬拉到优秀学生的行列里。
然而,老师的处理方式确实有待优化。在群里直接怼家长,这样的公开场合说这种话,是真的有点失礼了。能理解老师的苦心,但方法确实得改改。直接私聊家长,或许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也不至于搞得人尽皆知,伤了和气。

这事儿,真是让人头疼。这个学生家长挺得理不饶人的样子,要求老师给补课,但她家孩子在班上的表现似乎也是挺让人捉急的。考了15分,上课还睡觉,这要是换谁,估计也会烦。
不过,老师那边确实处理得有点粗暴,毕竟是教书育人的,态度得温和一些。可谁没个急眼的时候呢?老师也是人,也有火大的时候。

学校和教育局的反应,可以说是又快又猛,一听这事儿就决定停课换人,说是要“严肃处理”,听着都觉得老师挺冤的。从校方的话里能听出,老师这个“怒怼”可能真的是一时冲动,被人家给断章取义了。
总之这事,双方都有不对,但处理起来确实要细致一些,不能一棍子打死。希望这只是个例,不要让这种乌龙伤了师生和家校之间本应有的信任。

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简单。高中生快高考了,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又来问老师,这确实会让人头大。一两个题不会还行,一张试卷啥都不会,确实挺让人急的。
老师的反应虽然直接了点,但也能理解,毕竟教师的责任是教学,但学生自己也得有主动性。至于说去读职中,这话听着是有点过,但也折射出一些现实问题,毕竟每个人适合的教育路径不同。

说到职中,现状确实复杂。很多职中的孩子也是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这条路,他们也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良好的教育资源。
毕竟,不管是普高还是职中,都是教育的一部分,每个学生的发展道路都值得被重视。

真的,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老师确实不用背这个锅。但说到底,老师跟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有个基本的尊重,不管学生怎样,那也是人家的孩子,家长的心头肉,不能因为学习不好就说什么去职中吧,这不就等于是侮辱人家吗?
老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确实不容易,每天面对那么多学生,压力也大。家长提出来要求讲题,老师完全可以告诉家长:这个题目我们已经讲过了,或者这不在我工作时间内,不能加班。

这样说岂不是挺好的?非得说些让人难受的话,这样的态度怎么行?
而且这位老师还真敢说,建议去职中这话怎么能随便说?现在职业教育其实挺重要的,很多职中出来的孩子技能超强,找工作也不愁。把职中说得那么不堪,对那些努力学习的职中学生也是不公平的。

这整个状况其实挺能说明当前家校之间的沟通问题。家长直接在群里提出要求,可能让老师感觉到被公开了压力,也许他们觉得这种方式太直接,给自己带来了额外的工作负担。
然而,老师的回应明显过了头,不仅没能有效沟通,反而激化了矛盾。

再说到老师提的“建议去职中”,这话一出,确实可能会让人觉得职业教育像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但实际上,职业教育为很多学生提供了实用技能,帮助他们顺利就业,甚至在某些领域比大学生还要吃香。

这次事件应该是个触发点,提醒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需要更加尊重彼此,更加理性和专业地沟通,同时也应该对各种教育路径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
[免责声明]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