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好好卖自己的玻璃,跑去办大学了?”4年前,福耀玻璃老总、“全球玻璃大王”——曹德旺宣布将出资100亿,开办“福耀科技大学”。
直到今年开年,关于这所“玻璃学校”的新闻再次出现,
“网红校长”——王树国在福耀的年会上宣布,2025年将加大招生力度,而且还要超过“清华”“北大”直接对标美国“斯坦福大学”。
不少人质疑:“你曹德旺9岁才上学,14岁又辍学,花点钱就想办世界名牌大学?吹牛!”
更何况,斯坦福大学是百年历史所沉淀下来的世界名牌大学,这个目标可不简单。
那么,曹德旺的这所学校,在王树国的带领下,将来能实现对标斯坦福的目标吗?
先制定一个目标,再去完成
2021年,曹德旺宣布以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资100亿元,联合福州市政府创办福耀科技大学。
这所理工科研究型大学以培养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为目标,定位直指世界一流学府。
短短几年间,从筹建到即将招生,福耀科技大学从一片空地到设立学科布局,凝聚了社会目光,也带来了重重质疑。
昨天,校长王树国参加了福耀年会,并且宣布今年将正式招生,去年没招生的原因是“不符合大学建设要求”。
从三任校长的交替到审批受阻,这所大学走得并不顺利。
一所刚起步的大学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本科招生,完成从基础建设到学术资源配置的跨越,时间异常紧迫。
相比之下,同期筹建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已经通过省级公示,进入教育部审批阶段,其筹备进度显然领先。
面对种种问题,王树国在福耀集团年会上的发言传递了明确信号,福耀科技大学的内部团队已形成“志同道合”的共识。
作为现任校长,他强调学校不仅要顺应时代需求,更要在理工科教育领域走出自己的特色。他指出,只要资源和努力到位,很多“不可能”的目标都可以实现。
而这种信心的背后,离不开学校明确的学科布局。
福耀科技大学计划设立七个学院,分别聚焦材料科学、智能制造、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
这些方向紧扣国家制造业升级的战略需求,覆盖了材料、精密仪器、电子信息等关键技术领域。
学校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小班化教学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模式,为社会培养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具备理论知识的“书本专家”。
相比传统综合性大学的“大而全”,福耀科技大学更像是“精准发力”的专业型学府。
然而,这种高定位也让福耀科技大学的招生计划显得尤为苛刻。
以福耀科技为例,跨界开设的大学有何特殊?
据透露,学校计划对标国内前5%的大学,采用高考分数与面试相结合的录取标准,招生规模控制在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以内,本科生占据约半数。
这种“小而精”的模式不仅对生源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学校的软硬件配套能力形成巨大压力。在硬件尚未达到“大学”标准的情况下,能否如期完成这些目标仍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资金问题是绕不开的现实难题。曹德旺捐资100亿元足以启动学校建设,但长远发展需要更多资金注入。
斯坦福大学的百年积累与巨额捐赠基金是其成为顶尖学府的重要支柱,而福耀科技大学显然还在起步阶段。
后续如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建立稳定的资金支持机制,将直接影响其目标能否实现。
尽管外界质疑不断,福耀科技大学的出现仍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企业家参与办学逐渐成为趋势。
从西湖大学到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这些新型大学以更灵活的机制、更精准的定位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活力。相比公立高校,企业主导的大学在产业结合和教育创新上具备独特优势。
不过,“对标斯坦福”的远景目标也让外界保持冷静。
国内最顶尖的高校尚未轻言“超越斯坦福”,一所新建大学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更像是一种激励性的愿景而非现实。这并非对福耀科技大学的否定,而是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福耀科技大学要追赶世界一流,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时间,更需要一个坚实的学术与师资基础。
王树国对此表现得相对务实。
他指出,对标斯坦福的核心并不是简单的对比规模或历史,而是学习其在学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先进经验。
以产学研结合为例,福耀科技大学计划将理工科教育与产业需求直接对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产业导向的教育模式也被外界解读为其最大的办学优势。
从创办初期的愿景规划到如今走向招生,学校已经逐步摆脱“纸上谈兵”的状态。
这所新型大学的命运不仅关系到曹德旺个人的教育理想,也将成为检验企业家办学成效的一个重要事例。
而在福耀这种跨界开办大学的领域里,吉利汽车才是最成功的例子。
从汽车制造到培养莘莘学子
吉利学院由吉利控股集团创办,是一家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
学院依托吉利集团的产业优势,聚焦工业互联网和智能汽车等前沿领域,通过校企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致力于为智能汽车产业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
学校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推行“通专融合、学科交叉、岗课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企业项目,掌握产业实际所需的核心技能。
此外,学校通过“产教融合、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组建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团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
吉利学院的办学成效显著,不仅吸引了大量优质生源,还为吉利集团及相关产业输送了众多优秀毕业生。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吉利学院成为产教融合的成功典范,展现了跨界办学为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带来的双赢效果。
冰山一角
资本家大学,有什么可吹牛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