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从背锅到殉国
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县的张自忠,字荩忱,18岁在天津政法专门学校毕业后,就到东三省成为新练陆军第二十师第三十九旅的新兵,因为吃苦耐劳得到旅长车震的赏识。
25岁时,旅长车震把他推荐给河北廊坊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之后,张自忠在西北军,从排长、连长、营长一步步升为团长、旅长、师长。
1933年长城抗战中,张自忠部队顽强抵抗。
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张自忠被有些人指责为汉奸。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张自忠任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师长,原本他们是抵抗了日军的,但蒋介石作出重要指示,让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和日军谈判,不能扩大事态。
因为二十九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所以宋哲元害怕蒋介石借刀杀人,让日军消灭自己,宋哲元因此撤出平津,留下张自忠担任北平市长,张自忠因此背上了卢沟桥事变汉奸的黑锅,这让他非常悲愤。
张自忠决定洗清自己的罪名。
他化装逃离北平,到天津乘坐英国轮船到烟台,经济南到达南京,经过冯玉祥的运作,张自忠得以当上了由三十八师扩编而成的五十九军军长。
1938年,张自忠在河南新乡,对五十九军的部下说:
“无论什么部队都可以打败战,唯独我张自忠的部队不能打败战,我只有一拼与一死,拿真实的战绩,才能洗白干净。”
这一年的临沂战役,张自忠部队击溃日军板垣师团,武汉会战中,张自忠部又在河南潢川重创日军,之后张自忠被提升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驻扎鄂西荆门县的汉水两岸,与日军对峙。
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对张自忠的印象已经改观了。
1940年5月,日本三路军来犯襄樊和宜昌,差不多有三个师团的兵力、几十架飞机和几门大炮。
张自忠虽然是总司令,但能够灵活指挥的只有自己的三十三军,而且他和副总司令、七十七军军长冯治安有矛盾,不能配合。
所以在开战前,张自忠就写下了遗嘱:
“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我相信只要我等能奉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这封信在几十年后读来,犹然让人慷慨激昂,热血沸腾,让人看到一副不屈的铮铮铁骨。
开战后,前线伤亡严重,大家劝张自忠坐镇总部,让冯治安去前线,冯治安却说他离不开身,张自忠决定亲自渡过汉水。
由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错误电报,张自忠陷入了日军的包围中,5月14日,他带领部队冲出方家集,守住了罐子口。
日军用大炮轰击,几天后,日军占领了阵地,张自忠身中数弹,右胸被洞穿,壮烈殉国。
1940年5月23日,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的灵柩,自湖北宜昌的东山公园向长江岸边缓缓前进,很多群众自发来送别,彼时,日军的飞机还盘旋在上空。
之后,北平、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都命名了张自忠路。
张自忠的灵柩安葬在重庆北碚,冯玉祥亲自书写了墓碑,朱德和彭德怀为他写了挽联:
“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
“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责在朝野,团结图存。”
董必武则为他写下了“男儿抗日死沙场,青史留名姓字香”的诗句。
在抗日战争中,国军是主力,而张自忠将军,便是其中的一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