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步全球的保密技术“乌金纸”,2008年遭窃,险些酿成大祸!

南柯归海 2025-04-01 04:20:56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前言】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前辈们日积月累攒下的学识和经验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也有很多被国外觊觎的先进技术。

而“乌金纸”的制作便是其中一项不传之秘,可是这项机密却在2008年的时候被人有意窃取,让我国在这一领域落后于西方列强。

可是到底是谁泄露了这些那个机密呢?这件事情对中国又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被窃取的技术】

在黄金被锻造成薄如蝉翼的金箔过程中,有一种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新型乌金纸。

而萃取这种纸的技艺,就是传说中的“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它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新型乌金纸的制造工艺则是其核心技术的国家技术秘密。

早在19世纪40年代,朱赵炎在桐乡县石门镇从事乌金纸生产,后来为了生计,他迁回崧厦蔡林老家,办起了乌金纸家庭作坊。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作坊逐渐发展壮大,招收了亲属和邻居作为工人,言传身教,使得崧厦镇形成了乌金纸的制造行业。

而乌金纸的制作工艺也是十分复杂,需要经过三大环节和许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力大、心细、手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从浸纸、窄纸、晾纸到夹纸、发纸、敲纸、揭纸、剪纸,这是为后续工序作准备的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是制作熏纸的墨水,需要经过数道工序。

最后一个环节则是把制成的墨水刷到准备好的黄纸上,再经过烘干、理纸、敲纸、捉纸、数纸、剪纸等工序,才能完成整个作业。

乌金纸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制作金、银、铝箔时的垫铺材料,用乌金纸夹住金、银片进行锤打,打出来的金、银、铝箔质量上乘,被许多工厂用作制造商标。

明代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黄金》一书中也记载了乌金纸的制作方法:“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止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然后弃去,为药铺包朱用,尚未破损,盖人巧造成异物也。”

这怎么看都是独属于中国人民的古老智慧,但是却总有人想把它据为己有,世家年前就出过这样一个案例。

【窃密的真相】

2008年7月,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厂长李宝祥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市面上有人在贩卖与厂里几乎一模一样的乌金纸。

这一消息让李宝祥心头一紧,乌金纸从不外传,难道是技术被泄露了?李宝祥迅速赶回工厂,对从市面上转来的几张样纸进行了仔细比对。

最后的结果确实令他震惊,这些乌金纸的配方和工艺与厂里的产品几乎如出一辙,一瞬间他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金箔总厂立即向南京市检察院报了案。

南京市检察院对此案高度重视,指定下关区检察院负责侦办,下关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检察官们迅速行动,将可疑乌金纸送往南京大学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证实了金箔总厂的担忧,这些乌金纸确实使用了被列为国家级绝密的生产技术。

为了追查泄密源头,下关区检察院反渎局局长吴军带领侦查员们潜入了龙潭地区,开始了艰难的摸排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和调查,句容市宝华镇铜山上的一处加工厂进入了侦查人员的视野,通过知情人提供的线索,侦查员们与该厂的销售人员取得了联系,假称要购买乌金纸。

在约定的交货地点,侦查员们成功“买”到了可疑的乌金纸,并立即送往南京大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再次证实了这些乌金纸与金箔总厂的产品成分几乎完全一样。

到这时候为止,窝点确实是找到了,但幕后的老板却仍然是个谜。

因为根据金箔总厂提供的信息,当初研发新型乌金纸时,全厂只有5个人掌握配方工艺的秘密,那么这几个人身上就都有嫌疑。

后来再次经过排查,侦查员们将目光锁定在了陆某和黄某两名技术员身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跟踪,侦查人员发现,陆某和黄某都先后出现在了那个半山腰上的加工厂里。

下关区检察院立即将情况向上级汇报,并请求句容检方和警方进行配合,2008年10月8日,一场精心策划的抓捕行动在句容展开。

由六辆车组成的三个抓捕组、一个搜查组和一个机动组共30多人开往句容,在山下不远处,车队悄悄停下。

吴军带领侦查员们迅速行动,成功将陆某当场抓获,并缴获了大量非法生产的乌金纸成品、半成品、原料和生产设备。

而另一嫌疑人黄某则闻风而逃,被公安部通缉,后来再次调查之后警方终于得知,这三人居然还是有预谋的,从2002年起就开始密谋窃取乌金纸技术。

这种行为还经过了长达5年的试验,终于在2007年试制成与厂里基本一样的新型乌金纸,并大肆生产销售。

2009年5月,涉案的这三个人终于还是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惩罚,这场险些酿成大祸的乌金纸泄密案,最终在下关区检察院和警方的共同努力下得以成功侦破。

金箔总厂也对此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将一面写着“为中国民族工业保驾护航”的锦旗赠送给了下关区检察院。

【结语】

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真正能做到这句话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都会被金钱迷了眼,做了错事。

民族工业的发展本就不易,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竭尽全力地去维护发展,对于这样的违法行为自然是不能容忍。

信息来源:

检察日报————全国首例故意泄露国家级非遗技术秘密案侦破始末

百度百科————乌金纸

END

0 阅读:7
南柯归海

南柯归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