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某地政府明文规定: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清明将至,此通告一出,再次激起了全江苏乃至全国人的热议,很多人质疑“为什么现在总是跟传统节日过不去?”
笔者不禁想起了去年8月“辽阳市城管打着‘反封建’的名义当街没收纸钱、冥币等祭祀用品,引起全国热议”的报道,当时也引起了央视的点名和批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1b328ddfc95ef5472404aee72d617b.jpg)
图源网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273a47837bdb6a08bbdc5af3b573f6.jpg)
图源网络
另外在2021年清明前夕,央视网发出特别评论《禁烧冥纸冥币不宜“一刀切”》一文。如今“一刀切”政策又重新在江苏某地抬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bd9bfd89288973a6a46da6d4c7ca4c1.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dbf32781fb56ba44d6670ff2c39f822.jpg)
江苏作为一个文化、经济、教育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近日出台“一刀切”政策的江苏省某市,其教育发达程度更是领跑全国,这样一个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近日出台了《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33b8a8ba32f72dca52b6023a983cab.jpg)
因为此次事件,央广网发表特别评论:“禁售过于简单粗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f80bf6ebeca88b8dbd7695026adb2d.jpg)
通告开头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江苏省殡葬管理条例》等。
笔者认为,像以上几种法规、条例等不同于《宪法》、《刑法》,从某种意义上或者某个角度来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人性化管理。
笔者不赞同在清明节、七月十五等传统祭祀节日大量人员集中焚烧冥币、元宝等丧葬用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即使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这样的相关法律来约束,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和自己的后人利益出发,让焚烧丧葬用品这样的传统祭祀方式逐渐被现代化方式替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f54f60d6259088f4b406017f103093.jpg)
祭祀先人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因为祭祀我们的先人而不给我们的后人留下好的生存环境。我们生存的环境因为不断被人类破坏已经越来越需要我们的保护。
笔者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对农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一到收割的季节,很多农户都会放火焚烧田里的秸秆,对大气污染相当严重,后来在政府的“软硬兼施”的政策下,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焚烧秸秆的现象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927478cdcc84aae5d0620531311a027.jpg)
图源网络
当时政府“软硬兼施”的政策是什么?就是先普及宣传教育、然后严抓,另外还有专项补贴款。
笔者提到这事的目的,不是说要借鉴“软硬兼施”的做法,主要想表达政府应该循序渐进,从思想层面上引导人们尝试用新的现代的方式去祭奠逝者或者祭祀先人,比如我们可以用鲜花去缅怀先人、用可降解材料制作传统丧葬用品去祭奠逝者,并且一切从简。顺便说句题外话,很多地方的殡葬活动有时候太过于铺张,这也是一个事实。
说到这里,笔者的看法已经很明确了,就是焚烧丧葬用品已经越来越不适宜时代和环境保护了,但是政府不应该快刀斩乱麻和“一刀切”,而是要结合中国传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需求,引导人们逐步学会用新的祭祀方式去慢慢取代老的祭祀方式,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82859e422cdc9c5a37b5ca0a190646.jpg)
网络配图,没有任何含义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传播几千年,在这几千年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封建社会,每朝每代的文化都会有所不同,每个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都会对文化的改变起到决定性作用,不同时代的百姓对民间风俗的演变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文化和传统也会随着时代更替和更新。社会发展到今天,用焚烧纸钱和丧葬用品的方式去祭祀和祭奠先人虽然算不上陋习,也算不上封建迷信,但是已经不适宜时代了。我们尝试用新的祭祀方式去代替老的祭祀方式,并不代表我们就丢掉了传统,而是对传统的延续和进步。
政府相关部门不仅不能“一刀切”治理,更不能把丧葬品的使用和焚烧笼统地定性为封建迷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ab27956460f91ff4f20f3468ac5d1e.jpg)
有人说:“清明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属于封建迷信的范畴。我觉得一刀切纯粹就是拍脑袋。如果老百姓觉得有问题,那这个决策肯定不是完全合理的。中国人的民俗和信仰就是这样一点点消逝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4a4587dd6ce25f6ea28d7ce4d81609.jpg)
中国是上下五千年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哪些属于封建迷信、哪些属于传统风俗,可能都没那么明确的区分,如何在移风易俗的过程中尊重传统风俗,避免“一刀切式”执法,值得各地政府研究与探讨。信仰与传统文化不能丢,应该合理化,“一刀切”显然不合理。
退一步说,就算某些祭祀风俗在古代可能属于封建迷信,但现在已经是2024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已经不再相信鬼神论,如果现在再以一概全说人们封建迷信似乎已经有点不合时宜了。我相信现在大多数人去扫墓,去祭祀,纯粹只是一种内心情感需求,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延续,而不再是鬼神论者说的烧纸钱烧元宝给下面的谁谁去用那样。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会对殡葬改革执行“一刀切”政策?其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说到底,就是有关部门想治理简单化和政策见效的扩大化以及快速见政绩,完全忽视了中国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的长期性、复杂性。
中国各地不同风俗形形色色很多。政府相关部门如果仅仅教条地搬出《大气污染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诸多法规条例,那么中国的很多风俗在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违法违规,这个毋庸置疑。
任何方面的治理工作,“人性化”是根本,不能为了治理工作或者改革工作的快速见效和快速见政绩而忽略了一些必要的“人性化”。
同时我也相信江苏某地政府部门出通告的初衷可能也是好的,但是缺少了创造性举措,也盲目地界定了封建迷信的范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ab27956460f91ff4f20f3468ac5d1e.jpg)
另外,笔者也发现有人唯恐天下不乱信口开河,竟然把禁止制造、销售、使用殡葬用品归结到“文化渗透”,真是让笔者大跌眼镜!希望大家不要相信这种言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70077d475b9d3e675dd372cf2de21c.jpg)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什么想法可以留言。,
(原创文章,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