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曾经流传着这么一个有关鲁迅的段子:
说的是1904年的时候,鲁迅在日本遇到了刚来这边留学的秋瑾,一番交流之后,鲁迅也决定走反清的道路。为此,他也多次在集会上慷慨陈词,鼓动暗杀,不久后他就真接到了暗杀任务。
结果呢,鲁迅却临阵退缩,并因此遭到了秋瑾的唾骂,甚至于1905年的一次集会上,秋瑾以“投降满虏,卖友求荣”的罪名,宣判鲁迅死刑,并拔刀高喊“贼人吃我一刀”。
1907年秋瑾遇害,十几年后,鲁迅在他的小说《药》里面,对秋瑾大肆讽刺和挖苦,算是报了仇。
那么,这个段子中所说的是事实吗,真实的秋瑾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杨角风谈晚清民国(原走向共和)第110期:秋瑾:女权运动第一人,以特殊身份入同盟会,跟鲁迅恩怨众说纷纭!
一、
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或者是有关纪念秋瑾的节日,总有个别不害臊的男人蹦出来,或开玩笑,或嘲讽,或半认真地留言:
“都怪这个女人,害得我们只能娶一个老婆!”
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些人都是读过书的人,文化水平不是太差,至少知道秋瑾是为女性独立作出过贡献的女子。
包括武则天也罢,慈禧也罢,虽然曾经权势滔天,但也不过是传统女性,她们强调的不过是权力。而秋瑾作为现代女性,她倡导的是女性跟男性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再以性别评判高低。
不过,我觉得,秋瑾提倡的女权运动,以及后来所引发的一夫一妻制,并非是剥夺男人福利。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恰恰是保护了这批草民有繁衍后代的可能性,不然,怎么跟权贵竞争,岂不是更娶不上媳妇了。
秋瑾的出身并非草根,属于官宦之家,换种角度讲,也属于清朝时期的既得利益者。
虽然她也出生于书香门第,但父母对其教育也非常开放,既让她学习文化知识,也让她学习骑马击剑,可谓文武双全。
但她的家庭毕竟受儒家思想熏陶多年,所以秋瑾小时候也是裹小脚的,等到了该出嫁的年龄,也是受父母之命嫁了出去。
于是21岁的秋瑾嫁人了,嫁了也是门当户对的湖南巨富王黻臣之子王廷钧,王黻臣跟曾国藩有关系,应该属于表亲。
二、
秋瑾独立性人格的养成,除了自己认识的提升,也离不开环境以及来自丈夫的因素!
按照我们现在的想法,秋瑾作为女权先锋,是不可能在家里心甘情愿生儿育女,伺候丈夫,甚至还要忍受家暴的。
但事实上,在秋瑾身上确实就是这样发生了,虽说生过一个孩子后,秋瑾也抱怨,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重重地网与天罗,幽闲深闺莫奈何。”
但还是以丈夫为重,夫唱妇随,当时王廷钧想在仕途上再进一步,于是捐了一个户部主事的官。于是在秋瑾25岁的时候,他们一家老小跟随着丈夫赴京就职,甚至秋瑾还被朝廷封了“恭人”的诰命,成了名副其实的贵夫人。
在京城的这段时间,秋瑾算是开了眼界,毕竟此时的京城经历过了洋务运动的洗礼,已经洋人遍地走了。夫妻二人还聘请了老师,专门上门教洋文,并在清闲时候坐着四轮洋马车去戏院看戏。
可惜,好景不长,庚子之年来了,这一年发生了啥事就不用多说了,总之为了躲避战乱,夫妻二人只能回到了湖南乡下避难。第二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这个女儿名叫王灿芝,未来中国的第一位女航空员。
有了女儿,秋瑾的思想包袱很重,按理说儿女双全,她更应该在家相夫教子,可是随着次年丈夫的再次赴京,从而发生了改变。
三、
在丈夫及好友的支持下,秋瑾毅然决然赴日留学,成为了中国第一批赴日留学的女学生。
再次赴京的秋瑾,由于经历了庚子国难,很多大臣被杀,导致朝中无人,其丈夫也被任命为了二品户部侍郎。这也导致,他们一家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上层名流,而这些年轻的官员们,目睹了八国联军的残忍,更希望寻求一条救国之路。
久而久之,秋瑾坚定了要出国留学,以便寻求救国的方法,并说服了丈夫与家人。
就这样,1904年,29岁的秋瑾自费前往日本留学,而她的丈夫王廷钧也辞掉了官职,回到了老家隐居,照顾孩子,等待秋瑾回来: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秋瑾一到日本,如同鱼游大海,彻底开了她的眼界,也迅速跟孙中山、黄兴、章炳麟结识,成为了同盟会的领导核心。
在此期间她还创办了《白话报》,参加了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也就是军师。她以“鉴湖女侠”为笔名,不仅发文宣传救国的方法,也发表一些宣传女权的文章:
“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女子必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
当然,在这期间,她也认识了鲁迅,那么就回到我们的题目了,鲁迅是早于秋瑾入会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那个段子,秋瑾敢指着鲁迅的鼻子大骂,还要拿刀砍了他呢?
四、
之所以把开头讲的事例当一个段子看,就是因为,这本就是一个段子!
当然,这个段子也并非是毫无根据捏造的,而是有出处的,还是出自一个历史研究大家之口,并在网上引发了一股讨论。
但是鲁迅真的是他们口中的“投降满虏,卖友求荣”的人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鲁迅是早于秋瑾加入反清阵营的,他是1902年就赴日留学,1903年就加入了“浙学会”,随后1904年又加入了“光复会”。
而秋瑾是1904年才赴日留学,1905年才加入“光复会”,在《陶成章集》中有描述:
“瑾东渡之时,为甲辰三月。……乃复归沪,由沪旋绍,见锡麟于热诚小学校,锡麟即绍介瑾入光复会,是为乙巳六月间事。”
由此可见,鲁迅绝对不是因为秋瑾,才加入反清组织的,顶多是后来俩人交流,更强化了这种意向而已。
其次,关于鲁迅接到暗杀任务后,却临阵退缩的事,这件事倒也并非是道听途说,无中生有了,还是有出处的。
鲁迅的学生增田涉,曾经就这个问题,写过文章,其中就提到了鲁迅关于刺杀这件事的态度:
“我从事反清运动的时候,曾经被命令去暗杀。但是我说,我可以去,也可能会死,死后丢下母亲,我问母亲怎么处置。他们说担心死后的事可不行,你不用去了。”
鲁迅的理由,明确提到可以去,只是担心母亲,也并非是自己贪生怕死。
五、
那么,秋瑾有没有因为这件事,骂过鲁迅呢?
秋瑾确实有在一次送别大会上,从靴筒取出倭刀,说过这么一句话:
“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说这句话的前提是什么呢?
是因为日本出台了一项有关留学生的政策,实际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规范一下留学生,防止野鸡大学乱招生。但是很多留学生却炸锅了,一听到“取缔”二个字,也不去研究它的前提,而是一味的批判。
这其中就包括了秋瑾,她是属于激进派的一员,以自费生为主,他们主张退学回国。而孙中山则担心这一派人一旦回国,毕竟有反清思想,会被清政府一网打尽,力劝他们不要回国。
最终秋瑾他们还是决定回国,没办法,浙江留学生同乡会只得为她召开了送行会,也正是这次送行会,秋瑾慷慨激昂,说出了上面一通话。
这跟另一派选择留在日本的鲁迅,还没回国呢,又何来投降清廷之说?
那么秋瑾又何来的勇气和魄力,或者说她有什么资格敢说出这样的话呢?
就在于秋瑾是以朝廷官员夫人的身份入会的,而且还是朝廷特封的二品诰命夫人。有了这个头衔,外加又是女子,不仅代表官僚,还代表着大清的半边天啊。所以她刚刚表露出要救国的思想,立马就被拉入会,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并且迅速成为领导核心。
这才是她敢这样说话的原因所在,因为她是领袖啊!
六、
回国之后的秋瑾,不仅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公学,还在绍兴女学堂授课,同时私下里,又与徐锡麟一起商量革命事宜。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由于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随后有人供出了秋瑾。本来大家都劝秋瑾逃离绍兴,但是她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坐等清军来抓。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在绍兴英勇就义,年仅32岁!
秋瑾遇害后,鲁迅曾经有好几次提到她,比如在《而己集》中讲到:
“我只好咬着牙关,背了“战士”’的枢牌走进房里去,想到敝同乡秋瑾姑娘,就是被这种劈劈拍拍的拍手拍死的。我莫非也非“阵亡”不可么?”
鲁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反对无辜的牺牲,认为秋瑾就是被这些人鼓动牺牲的,他非常反感这种让别人去牺牲,而自己在后面活着的人。
后来辛亥革命之后,鲁迅还有一次替秋瑾抱不平,因为民国开始了,告密者反而被释放了:
“秋瑾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提起了……然而终于将那谋主释放了,据说是因为已经成了民国,大家不应该再修旧怨罢。”
再到鲁迅写的小说《药》:
里面被砍头的人家姓“夏”,吃人血馒头的那家姓“华”,这其实暗指华夏!被砍头的那个人叫“瑜儿”,就是夏瑜,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代表美玉,夏后便是秋,确实是指秋瑾。
这可不是讽刺和挖苦秋瑾,反而是称赞作为革命者的她大气凛然,尤其是最后一句:
“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七、
由此可见,鲁迅是一直在想着她的,也在缅怀她,甚至病重期间还写文:
“轩亭口离绍兴中学并不远,就是秋瑾小姐就义之处,他们常走,然而忘却了。”
其实不仅鲁迅怀念秋瑾,还有一位清朝廷的县令,或许是因为羞愧,因此自缢身亡:
他是浙江山阴县令,名字叫李忠岳,他很崇拜秋瑾,还经常拿秋瑾的例子教育自己的子女:
“以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
可惜,命运就是这么巧合,奉旨抓秋瑾的也是他,奉旨监斩(枪毙)的也是他,等到拖到无法再拖的时候,坐在大堂上的李忠岳哀叹:
“尔之冤屈,我深知之,鄙人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
由于是绍兴知府亲自督促的案件,李忠岳满足了秋瑾不枭首,不扒衣服的请求。但也触犯了上级,被以“庇护女罪犯”的罪名革职,不久后,李忠岳乘人不备,自缢身亡,追随秋瑾而去。
得知秋瑾被杀后,她的丈夫王廷钧也是伤心欲绝,并因此一病不起,两年后也跟随秋瑾而去。
最后用《金粉世家》中的主题曲结尾吧,这首《暗香》,或许唱出了秋瑾凄凉之美: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心若在灿烂中死去,爱会在灰烬中永生。难忘缠绵细语时,用你笑容为我祭奠……”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晚清民国人物,杨角风谈晚清民国人物系列文章继续更新中,喜欢就请关注吧!
申悟空
女侠,古往今来,唯秋瑾先生也。
未见
鉴湖女侠
用户11xxx03
秋瑾烈士!让男人汗颜!
又见炊烟
相信那时候及以后的很多同道中人都心生惭愧之意崇敬之心,吾辈有谁比肩秋瑾先生?
用户12xxx51
致敬[点赞]
用户16xxx62
巾帼不让须眉!
隔壁老匡
中华女杰之乡之一
游乐
为祖国强大而探索的先贤们受我一拜!
用户12xxx36
你用牵扯不清来这做标题,明显就是为了点点击量毫无下限
红果七儿 回复 07-10 01:30
同感
lgfdc
秋谨,一个字,赞!
秦王
很喜欢秋瑾,象极了我初恋。把头发梳起一扎,和初中历史上那个头像好象。不知是她故意模仿还是无意装扮,我也不敢问她,因为她也有把小刀。
用户16xxx54
敬仰秋瑾!
匆匆过客
鉴湖一女侠,巾帼胜须眉。
四哥
中国男人戏谑的就是陈香梅,并不是秋瑾。
一天世界
太过激进
风吹麦浪
王先生和李先生也算真汉子啊[点赞]
昆山金鸡曹琴Angela子兰晶昌日
昆山花桥曹琴就是昆山潘金莲
楚湘品书
社会进步就是由很多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我骑白马来
我也不赞成这种无谓的牺牲,应该保存实力,留下有用之身为革命奋斗!
用户11xxx21
秋谨不让须眉,赞👍
云中剑
秋风秋雨愁煞人
用户18xxx24
让男人们汉颜的秋瑾,豪杰春香,后辈教仰。
蓝色海洋
让鲁迅去搞暗杀??这事想想都可笑!鲁与秋比一文不值
红果七儿
原本内容不错,让我们了解更全面!但是题目真心不咋地,为了吸睛却起反作用了,
一粟
真勇士,让多少须眉汗颜
君君
我怎么觉得太激进太刚了,好听点是血性难听点是莽夫!!
我在电厂混人生
两大先辈没得资格评论
无心云 回复 07-04 17:18
兄弟,中间是否来个逗号?[呲牙笑]
明月
好文章
瞄准手
鲁迅配得上秋瑾?
小小
致敬
红果七儿
其实秋瑾丈夫不错,全力支持她,连二品官位都不要了
用户14xxx45
秋碧城:悲同胞之醉梦犹昏, 痛民族之陆沉谁挽? ②更能经几番风雨,可怜啊一片江山! 一林徽因,二秋瑾。 中華民族近代尊称先生(女者兩)
转变
这篇文章写得好,搜集了很多资料,费了不少功夫,虽然以前也都知道这些事迹,但这次读来又是耳目一新。谢谢作者。
大王
阿迅比不了阿秋,差远了。
丑得自信
鲁迅搞刺杀?刺杀日本人啊?貌似从来没有骂过日本吧!
瓦哦
是不是鲁迅想弄秋瑾没弄到啊
用户16xxx94
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