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区“钉子户”,历史悠久,苍劲挺拔!

宿说城史 2025-04-13 20:18:04

在宿州市区北部,淮海北路与朝霞路交叉口西,朝霞路道路中央,有一棵古树,形状奇特,表皮皴裂如老人的手背,青灰间杂着褐斑,显得格外沧桑。整个树体形似一个站立的虬龙,树干上满是如“龙鳞”般的“疙瘩”,是它苍古的气韵。

这一棵古树将道路一分为二,远远看去,就像“钉子户”。

这就是宿州北十里的古柘树。

此树虽然位于交通要道之侧,但以前知道的人非常之少,或许是这里灌木丛生的原因,直到2014年,这里修建道路,人们才发现了这棵古树。树下曾有古墓,传言是瘟疫时期,解救当地百姓的中医郎中之墓,也有人说这是附近郑家祖坟。

它是安徽省一级古树,于2014年7月立牌,上面写着树龄500年,但它具体多少岁,其实并无人知晓,它无法言语,只能用树皮的皴裂记录着光阴,用年轮的曲折丈量着岁月。

就如同,大泽乡镇涉故台的柘龙树一般,立牌树龄400年,但却不被当地人认可。

相传,北十里的古柘树,是隋炀帝下扬州,路过埇桥,游赏宿州的莲花池、看花沟时,在这里亲自手植,尉迟恭在这里拴过马。

也有人说,甚至唐代的白居易湘灵也曾来此幽会。

在古树附近,还隐藏着一座寺院,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汴北的玉皇寺。

它位于灵璧路与朝阳路的交叉口,隐藏在一片树林中,墙外有玉皇寺游园,有松树、竹林等。

青翠掩映下,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别具一格。

这是一处集道、佛于一体的庙宇,在竹林之侧,还有个土地庙,供奉着土地爷爷、土地婆婆,还有一些其他的神像。

相传,太平天国后期,英王陈玉成在寿州(今寿县)被擒,清廷害怕张乐行的捻军营救陈玉成,下令在途中就将英王凌迟。

英王部下偷走了英王的尸骨,运到宿州途中,无法南下,听说宿州护城堤以北有鹰冢(《宿州志》载为英布冢),和英王名字相近,为了掩人耳目,所以在英布冢安葬,所以这里又叫英骨堆,传说,英王就在玉皇寺超度。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