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的历史使命

扶摇青云万里 2020-01-04 09:04:03

拿破仑战争时期,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以前有个国王要出去打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仗,于是就命令马夫给他的马换马掌,但是到后来发现马掌少了一个马蹄钉,但是又一时间找不到,于是国王就骑着这匹少钉了一个马蹄钉的马出兵了。 在拼杀冲刺的时候国王骑的这匹马的这个马掌因为少了一个钉子就掉了,马就摔倒了。敌人的马冲刺过来践踏踩死了这个国王,使得这场战争输了,这个国家也就亡了。这就是一颗钉子导致的国家灭亡。

而在中国同样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想必大家也耳熟能详,《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中有这么一段:“那妇人惯了,自先向门前来叉那帘子。也是合当有事,却好一个人从帘子边走过。自古道:没巧不成话。这妇人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说到这儿,大家肯定都知道了,以后发生的事情,那妇人正是潘金莲,打的却是西门庆。

网上许多网友对此事大开脑洞,猜测假如潘金莲不开那扇窗,历史将会是如何不同。那么在古代,究竟什么样的窗户会有“叉竿”,导致这一历史性的事件发生呢?

宋《营造法式》中只介绍了两种窗:直棂窗和阑槛钩窗。直棂窗为不可启闭的,分破子棂窗(即将方木条依断面斜角一剖为二成两根三角木条做窗棂,三角形底边一平向内,可供糊纸)、板棂窗(即用板条做棂子,内外两侧均为平面)和睒(shan)电窗(将棂条做成曲线形或波浪形,施于殿堂后壁之上或佛殿璧山高出,也可装在平常高度做“看窗”)。

阑槛钩窗是一种有靠背栏杆和坐槛的窗子,主要用于楼阁上,可以临窗倚坐。此窗窗扇四边无桯(ting)(边框),仅有子桯与条柽,坐槛设槛面板,板外侧是鹅项柱、云栱(或蜀柱斗子、蜻蜓头等)和寻杖,板下设心柱等。

另外还有一种支摘窗,安装在槛墙上,上部可以向外支开,下部糊纸可以摘下,称为支摘窗。但这种窗出现时期较晚,明清时才有。

《水浒传》关于此事的描述中,多将帘子、叉竿与门连在一起,“自先向门前来叉那帘子”“先自收了帘子,关上大门”。所以,个人认为此事是发生在门口,是挑帘子的叉竿惹的祸,而不是窗。假如真的能因此改写历史,首先得搞明白究竟是门还是窗吧?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