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海南白沙县黎族村医韦小丽已背着药箱出发。山路崎岖,她要赶在村民出门劳作前,把血压药送到卧床老人手中。
这样的场景,只是全国2188个县域医共体中,数百万基层医护人员的日常缩影。但现实是残酷的:

• 医疗资源断层:全国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仅1.89人,不足城市的1/2;
• 设备短缺:人口大县仍缺CT、呼吸机等基础设备,小病需转诊百里外;
• 人才流失:村医平均年龄超55岁,海南偏远地区甚至招不到学医的年轻人。
看病路上的“隐形大山”1️⃣ 路途:翻山越岭的求医路
河北肺癌患者老张,为见专家曾计划“广州租房打持久战”。最终靠10元/次的互联网复诊续命,但全国仅1/3的县有远程诊疗系统。

2️⃣ 费用:天价账单背后的无奈
• 药品贵:慢性病常用药在基层加价30%;
• 检查贵:一次CT检查费用可买1000斤大米;
• 过度医疗:小病开大处方、重复检查等现象普遍存在。

3️⃣ 信任:医患矛盾的恶性循环
“医生忙得连喝水时间都没有,患者等得心发慌”。数据显示,基层医患纠纷中,60%源于沟通不畅。
两会委员的“药方”来了!全科医生“守门人”计划
湖南委员何清湖建议:
• 建立“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教材体系,培养“小病擅治、大病擅转”的基层医生;
• 将全科医生培训与职称晋升、医院评级挂钩,让人才“下得去、留得住”。

医疗资源“精准滴灌”
•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按疾病谱定制专科中心(如肿瘤、呼吸科),避免“大水漫灌”;
• “华佗工程”义诊:黄晓军院士带队16次下乡,带教基层医生掌握白血病管理技术。

数字医疗“最后一公里”
• 推广“10元在线问诊”模式,让优质资源触达偏远地区;
• 开发中医“望闻问切”AI辅助诊断系统,推动传统医学现代化。

国家发改委明确:2025年实施基层卫生强基工程,为人口大县配齐设备、健全人才下沉机制。两会代表更呼吁:
• 建立“医疗人才特岗计划”,定向培养村医;
• 推动医保报销比例向基层倾斜,降低患者自费比例。

当海南韦小丽哽咽说出“村医后继无人”时,当河北老张为10元复诊感动落泪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基层医疗的短板,更是亿万百姓对健康的渴望。
改变正在发生,但需要你我共同守护——毕竟,健康中国,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