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地毯,总以为只有明星大腕和权贵要人才能走,才有机会走。没想到,托我小侄女的福,有机会见识扬州人的另一种婚礼形式:走红毯和大红拱门。妥妥的贵宾待遇啊!
婚礼正日中午,两家人会亲。新娘的娘家人被重礼节的婆家,接到了新郎的家中。以前,在车上多少次一掠而过,看办喜事的人家,高大的红色拱门。每一次心里都充满好奇,拱门的里面,有什么好玩好吃的东西?
这一辈的孩子,老巴子家的女儿,结婚了。欣喜祝福之余,对已知道的红拱门心心念念。车子拐弯进小区,一道又一道的大红拱门,立马掀起了办喜事的热闹。原来,不是以前看到的一道门啊。为什么要有这许多道?更多的问号浮上心头。
先进去,把“要装”的装,装好再说。快到新郎家了。我们在小妹妹小妹夫的亲家公亲家母的迎接下,一一下车。距离他们家最近的那道拱门两侧,站着迎接的婆家人。他们手持礼花筒,笑容满面地等候着。
跟着亲家两口子,我们走上了红毯,被引进了新郎父母家中。大门两边的花篮,雁翅排开。正门右侧的花篮,延伸到拱门那边的红色大棚前。堂屋里、客厅里,全是来参加婚礼的亲友。按照程序,参观了新郎新娘设置在父母家的新房。床上已经撒了枣子、莲子、花生等“五子”。祝愿我们的新婚夫妇早生贵子,五子登科!
这是一幢如果在主城区至少千万级别的别墅,是示范小区的统一规划。楼梯、阳台、通往左邻右舍的走道,都被精心装扮用心修饰。大红的喜字、大红的花束、阳台上红色的植物,都是对两个新人的祝福,是婆家全家人对家庭新成员到来的欢欣。
新郎新娘的婚纱照、写真照,布置在新房及二楼客厅。那是一对新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是青春年华有了爱情滋润的甜蜜记录。
下楼,去看“拱门”。从麦当劳将名字改为“金拱门”之后,中国式的拱门,有了更多的含金量。溜溜达达走到小区入口,从第一道门看起。心中想的是,为什么有这么多道门?
小区里,家家户户清一色的别墅,亮瞎眼睛。门前屋后,有时令菜蔬,也有应时花卉。木香花与蔷薇花相互映衬,让人分不清彼此。像牵牛花一样开着紫色喇叭花的植物最多,很明显不是牵牛花。它们叫什么名字?掏出手机,用“豆包”和“行色”分别辨认,给出了同一个名字“月见草”。准确地说,是“四翅月见草”。
这边有一棵蓬蓬勃勃盛开的花。不用走近便认了出来:芍药!谷雨还差一天,芍药已经开成了这般模样!今年这季节啊,真的乱套了。紫哇哇的苋菜与绿油油的韭菜,最是吸引我。这是春季蔬菜中我的最爱。菜场很少能买到鲜香的苋菜,被打了水以后的菜,不好吃。
大路两边的大红门,共有五道。原来,虽然祝福语和被祝福的人一样,落款却不同。是新浪父母辈的兄弟姊妹们的贡献。估计这是风俗。他们的礼金都用到这儿了。舅舅舅妈、叔叔婶婶……两边长辈还不少。
边走边看,还有新郎父亲同事的馈赠!一共有九道大红门。布置的礼仪公司,用心了。大路上五道,家门前左右各两道。九五之尊的祝福,大,太大了。
没有进门,径直往红色大棚里走。这里是午餐的地方。记得多少年前过年,单位同事会请一位裁缝师傅到家干活两三天,全家人过年的衣服便一次性完成。听过办喜事吃大席,请厨师来家操办。没见过没吃过。
略略估了一下,大概二十桌向上。桌上的酒水已经放好,凉菜也已摆好,用纱罩罩住。看看菜,是扬州风格。很多桌边已坐了人。比较热的今年“四·一九”,大棚里更凉快舒服。
午餐时间到了。没有座位号,按照熟悉程度自行组合。边吃边聊的感觉,不要太好!觥筹交错间,一道道美味,流水般送到面前。热菜不仅有扬州菜,还有年轻人喜欢的川菜、避风塘等。原来,请来的厨师水平,不是一般高,比通常的饭店好吃多了。
选择孩子坐的那桌。不会喝酒,不用不断地起来敬酒,还可以玩笑地摆出“老长辈”的谱让他们多吃点。有趣不?
从红地毯出来离开,为晚上的吃大餐进行心理建设。中午吃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