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不通风,疏可走马,还要看他的画作

凝萨 2024-03-28 02:05:56

王翚是清代画家擅画山水,他的作品乍一看给人两个印象。一个印象是美,山美水美景色美。另一个印象是细密,用笔细,构图满,恨不得在方寸画纸上用遍点厾皴擦。王翚的作品以仿古为主,凭借一人之力临仿唐宋元明历代名家风格。这么优秀的画家,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是有褒有贬。有人称他为“第一高手”,有人说他是“绊脚石”。他到底是怎样的画家,还是应该通过作品了解。

清初画坛的领军人物是王时敏和王鉴,他们二人都是董其昌的弟子。董其昌推崇仿古,于是整个清初画坛充满“习气”。重视传统没毛病,强调笔墨技法值得鼓励,但一些喜欢偷懒的画家学会投机取巧,把仿古当成争名夺利的手段。王翚天赋很高,青年时受到了王时敏、王鉴的指导。他知道“习气”害人,故此尝试融合南北宗技法。

王翚 嵩山草堂

他的融合创新之路建立在仿古之上,拓展了“摹其意”的观点,体现在作品中就是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的视觉感受。笔墨构图最为直观看就行了,用笔用墨充满书法节奏,构图采用全景化处理。他把笔墨、构图进行“模块化”处理,最终把抽象化的感受变成具象化的样式风格。

唐代山水画处于发展期,王翚可借鉴的风格特征并不多。他着重参考宋元两代的山水画风格。积极学习宋人丘壑构建复杂的山水结构,参照元人笔墨通过变化形成万千气象。由此就有密与疏的对比关系,细密处体现真实感、立体感,疏朗处表现清韵天然美意。

王翚 嵩山草堂 局部

《嵩山草堂》的构图有多么复杂,可以看看这几个细节。王翚画的前景,也分出了前后远近。并且按照三远法构图,也有远山沃野。至于中景,他通过山水堆叠,利用空间上藏与露,让空间看着愈发深远。从纵深感入手,按照空间深度构建细节,避免了生硬堆砌。

他很注意区分用笔的力道与用墨的深浅,依然为了表现空间的深度。当单一的墨色变化无法表达空间布局时,他果断地运用了色彩。一般而言,仿古的画家都喜欢用水墨创作,营造高古韵致。王翚根据作品主题需要,选择恰当的技法,避免了形式主义风格。

王翚 嵩山草堂 局部

人们也常用“山水清晖”形容王翚的风格,夸赞他的作品仿佛笼罩着一层光泽。微微光感,让画面看上去华丽庄严。如此一来,细腻的笔触变得生动起来。看他画的远景山峰,用墨点表现阴阳晦明。点皴与苔点呼应,看上去笔意高简。

王翚在创作中也有缺点,他喜欢建立一整套模式解读他的审美主张。这就造成了他的很多作品看上去面貌雷同,相似的笔墨、相似的结构,影响人们发现他的创作力。当有人夸他借古出新的时候,会误解他呈现出来的新意。

王翚 嵩山草堂 局部

山水画寄托了画家的理想,王翚画这种疏密对比的作品,试图让山水画的形貌与神韵和谐统一。王翚的才情让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笔下的清晖山水看上去静逸天然。

0 阅读:25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