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想换护照当越南人,妈妈回越南的这两年发生了啥?

青梅情感故事 2025-02-20 17:22:43

妈妈回越南1年8个月,孩子盼而不得

除夕夜的饭桌上,小伙看着两个孩子,尤其是女儿泪眼婆娑的模样,心里很不是滋味。

妈妈已经回越南一年零八个月了,这中间就断断续续的视频通话,见上一面成了奢望。

孩子们用了各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想念。

儿子还小,念叨着越南的巧克力牛奶;女儿却直接对他说:“我们家应该在越南,中国不是我们的家。

”这样的话让他一瞬间怔住了。

孩子的妈妈小艳是越南人,这次是因为老家的母亲生病回去照顾。

可这回去,就仿佛黄鹤一去不复返。

最开始小艳承诺会尽快回来,但现实却让这承诺变成空话——不仅外婆病情严重,小艳还因此借了高利贷。

为了帮母亲渡过难关,同时还贷,小艳一直忙于打工,甚至连过来看一眼自己的孩子都难。

更让人为难的是,孩子哭着想去越南找妈妈,甚至说不要当中国人了,连护照都要换成越南的。

一家人的这个年,好像不是年。

父亲和女儿的冲突:‘越南是家’,还是‘中国是家’?

女儿从小就非常依恋妈妈,小艳在时,女儿跟在她身边寸步不离,吃饭也总要坐在妈妈腿上。

相比之下,爸爸虽呵护备至,但孩子的依赖是不一样的。

妈妈不在的日子里,小女孩的思念被反复放大,而这种思念慢慢变成了对父亲的“埋怨”。

“要是从小学了越南话,现在就能去越南见妈妈了!

”女儿的怨气藏不住,说出的话像小针一样扎在父亲心里。

其实,小伙当初不让孩子学习越南话,有自己的考量。

他希望一家人安安心心生活在中国,而不是因为文化和语言的不同导致更多麻烦。

可他没想到,这会成为女儿的“指责点”。

不仅如此,女儿开始明确地表态:没有妈妈在的地方,不叫家。

越南才是家,她想回去读书,想成为越南人。

这话对父亲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为了孩子的未来,他默默承担一切,却换来这样的回应。

而这是不是也戳中了小伙心底的隐忧?

他害怕失去孩子,更害怕妈妈的长期缺席,会让这个家土崩瓦解。

婆家拿抠着,娘家难养活,越南媳妇的两级拉扯

在旁人看来,小伙当初娶越南媳妇图的就是“便宜”,毕竟不用彩礼,甚至一场婚礼都随便张罗就过了。

但小伙后来的感慨是:图便宜真可能办了件大事。

婚后没几年,小艳的两头拉扯让夫妻关系蒙上了厚厚的压力——既要照顾丈母娘,又要支持在越南的亲友开销,钱根本不够用。

而小艳最大的问题,不只是钱不够花,而是这穷日子怎么也看不到头。

外婆的病成了“无底洞”,国内一家四口的开销也压在小伙一个人身上。

小艳有苦说不出来:想在越南打几份工还债,但家里又常常催她寄钱回去;想早点回去陪孩子,但丈母娘的现状,真的让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样的日子,最终成了对夫妻感情的巨大考验。

在这个家庭,贫穷似乎成了最大的敌人。

孩子对父亲怨怼,是否源于无法理解母爱之缺席?

孩子的依赖和怨怼,总归是因为年纪太小,无法理解一些事情。

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玩时,孩子羡慕别人喊“妈妈”这件事。

妈妈的“缺席”,既弥补不了日常的空白,也让他们对父亲的情感变得复杂——并不是不爱爸爸,而是无法理解妈妈的离开是因为什么。

父亲的无能为力,在他们眼中成了一种无话可说的冷漠。

小伙看着女儿当着摄像头给妈妈撒娇,说自己长大了要挣钱给妈妈买一切,心里五味杂陈。

他欢喜于孩子的懂事,却又难受于自己的缺位。

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情感慰藉,他都只能力所能及地补上一部分,另一部分他无力承担,而这才是让一家人最痛苦的地方。

结尾

这个故事里最让人动容的,不是孩子们对妈妈的想念,也不是夫妻俩在生活重压下的分歧,而是那看似简单却困住一家人的难题:爱该怎么在两地之间取舍?

在贫困的现实面前,感情也会变得复杂。

不管是丈夫还是越南母亲,他们的挣扎都让人唏嘘。

而孩子呢,他们单纯的想念,是一场属于这个家庭的无解困局。

或许,小伙和小艳能够换一种方式,让彼此的家庭角色更自然融合。

无论是接孩子去越南体验生活,还是让小艳偶尔抽时间回家,他们只能在一次次尝试中寻找平衡。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的,也许就是亲情里最朴素的真相——再远的距离,也不能让陪伴成为奢侈。

0 阅读:0
青梅情感故事

青梅情感故事

这里有爱情的甜蜜,有成长的感悟,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