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心里像揣着只兔子,砰砰跳个不停。手里拎着菜篮子,脚步却沉得像灌了铅。这几天,他瞧着傅作义警卫团里里外外透着不对劲,深夜操练,陌生面孔,还有那两个营长,神神秘秘的,总在角落里嘀咕。他一个大老粗,也嗅出了山雨欲来的味道。今天,他终于下定决心,要把这事儿告诉李克农局长。
北平城刚刚解放,处处张灯结彩,一派新气象。可这香山里,却弥漫着一股紧张的空气。中央领导人暂时住在这儿,对外说是“劳动大学接待所”,其实大伙儿心里都明白,这是为了安全起见,掩人耳目。之前李克农局长就在一间屋子里发现藏匿的手雷,还是个尼姑放的,这事儿让大伙儿都警醒起来,香山这地方,看着平静,底下指不定藏着多少暗流涌动。
老刘以前就在傅作义的部队里当炊事员,成天在各个营区转悠,谁也不注意他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可正因为他能到处走动,才让他发现了那些蛛丝马迹。警卫营的训练突然加码,而且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鬼鬼祟祟的。那两个营长,以前见面也就是点头打个招呼,现在成天凑在一起,有时还躲到小树林里,不知道在密谋什么。还有那些生面孔,穿得人模人样的,看着就不像普通士兵,眼神里透着股精明,让人心里发毛。
老刘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瞧着这阵势,心里就犯嘀咕:这不会是要出什么事儿吧?他开始留意观察,收集信息。他发现,警卫营里偷偷摸摸地囤积了不少武器弹药,这可不是一般的警卫任务需要的量。还有,那两个营长经常派人往香山这边打探,对“劳大”的情况格外关心。这些迹象,就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画面。
这天,老刘借着买菜的机会,终于找到了李克农。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李克农身边,低声说了一句:“主席有危险!”说完,他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菜篮子,心里却紧张得快要跳出来。他知道,自己这番话,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李克农是什么人?那可是经验丰富的情报专家,一听这话,立刻就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拍了拍老刘的肩膀,然后转身快步离去。老刘看着李克农的背影,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知道,李克农一定会有所行动。
果然,没过多久,聂荣臻将军就调来一个团的精锐部队,悄无声息地包围了傅作义的警卫营。这场行动,快如闪电,干净利落,显示出解放军的强大实力和高超的指挥艺术。经过一番侦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是军统特务在背后搞鬼,他们计划对香山别墅发动袭击。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些特务原本的目标是刺杀傅作义,但后来他们发现了中央领导人住在香山,于是临时改变计划,准备对“劳大”下手。他们是怎么知道中央领导人住在香山的呢?说来也巧,他们注意到了“劳大”和“老大”的谐音,于是就大胆猜测,中央领导人就住在这个所谓的“劳动大学接待所”。
这起事件,其实与北平的和平解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北平成为一座孤城。傅作义将军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他既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又是深明大义的爱国人士。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在这个关键时刻,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和他的老朋友邓宝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傅冬菊是地下党员,她向父亲详细解释了共产党的政策,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共产党的诚意。邓宝珊则从军事和政治角度分析了和平解放对北平的重要性。最终,在各方努力下,傅作义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北平和平解放。
香山事件发生后,中央领导人决定搬到中南海办公。香山虽然环境优美,但毕竟地处偏远,安全防范难度较大。中南海地理位置优越,安保措施也更加完善,更适合作为中央的办公地点。
李克农从香山事件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对警卫工作制度进行了全面改进和完善,这些经验为后来新中国领导人的警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以后,老刘再次来到香山,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游客,思绪万千。他想起当年那个春天的早晨,自己拎着菜篮子,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李克农报告了那个重要的情报。他,一个普通的炊事员,也在不经意间,参与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改变了历史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