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览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农民起义可谓数不胜数。若将陈胜吴广起义、后世的黄巢起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与之相较的话,天理教起义恐怕是其中最不为人知的了。
他的知名度虽低,可在农民起义者当中,他却有着最高的性价比。仅仅率领几百人,竟能攻入紫禁城,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极为荒诞,然而他们却真的做到了。
一、盛世不再封建王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的安危至关重要,其身边自是有诸多护卫之人。按常理而言,皇宫当是天底下最安全之所了,可嘉庆帝若听到这般说法,恐怕只会欲哭无泪吧。
他的皇宫就如同菜市场一般,轻易就能进入。要知道,康乾盛世可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这一盛世持续了一百多年。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盛世只是在皇帝、王公贵族以及满朝文武眼中才存在,于普通百姓而言,并无二致。
盛极而衰,犹如日中则昃。实则乾隆末年之际,大清衰败之态已现端倪。然而,不可一世的乾隆帝怎会有此认知?于是他依旧沉湎于享乐之中。想那康熙晚年都难以避免官场腐败的滋生,乾隆朝又怎能免俗?
白莲教起义虽终被镇压,可国家内部早已千疮百孔。不过,这千疮百孔从表面难窥端倪,嘉庆帝尚不知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待谋划。再看大清当下局势,土地兼并之势已难以扭转。
阶级间的矛盾,哪能凭皇帝三言两语就得以化解?贵族与地主一个劲儿地欺凌百姓,压迫之处必有反抗,于是农民起义便爆发开来。白莲教虽被镇压,可也只是主干被打压,小分支尚存。
嘉庆帝颇为仁义,对这些分支未加以严惩,于是给了它们滋生的机会。天理教乃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其成员多为贫苦农民与无业游民之类。李文成和林清是他们的首领。
怪不得有许多百姓被他们吸引而加入,彼时百姓的日子着实困苦。地主大多把控着土地,农民拥有的土地少之又少,甚至有些人根本没有土地。中国自古便是农耕国家,没了土地,这日子可怎么过?
恰在这时,天理教现身了。它鼓动民众参与其中,还许下承诺:只要交纳一定数额的钱财,起义成功后便能得到回报。据史料记载,“将凡输百钱者,得地一顷”。民众很容易就信以为真,在这里,不得不提及天理教的首领林清了。
林清出身低微,本是无赖之徒。其父见他年事渐长却一事无成,便把他送到药铺做伙计,可他自己不知上进,竟因嫖娼染病。
他运气尚佳,后来谋得一个小官职。可他压根就不是能脚踏实地做事之人,这不,因手脚不干净被革职了。
他本就生活放荡,又没了工作,生活完全没了依靠,于是便加入了天理教。他倒是有点小机灵劲儿,林清识文断字,所以能轻易蛊惑那些懵懂无知的百姓。这不,他就利用一些化学反应来向教徒吹嘘自己的能耐。
从这些教徒身上获取钱财,犹如拥有点石成金之术一般,林清承诺,这些银子最终会以十倍返还。如此一听便觉荒诞不经之事,竟真的蒙骗了众多百姓。有了这些钱财后,林清的“营生”越发壮大,不过在当地发展自然是要取悦官府的。
他把这些银子用作贿赂官府的工具,其生意甚至打入了皇宫内部,皇宫里众多太监都成了他的信徒。而天理教这种本不应存在的宗教,居然成了半公开的宗教。林清也随着天理教的发展而声名鹊起。
二、直奔养心殿林清屡屡前往滑县,与李文成共商反清大计。李文成宣称自己乃李自成转世,故而在当地颇具威望,仅仅数年,便招揽了数万信徒。林清手下有众多太监信徒,这些人既能为林清传递消息,又可充当皇宫内应。
经商讨,李文成与林清达成决定,李文成先于滑县举事,而后向京城挺进。林清,则借助有利地势,于北京城发动起义,待拿下紫禁城后,便可与李文成内外呼应。二人这一番谋划,自觉是顺遂如意,仿佛能轻松打进宫城似的,这种事,若放在太平盛世,简直是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谭。
此年七月,嘉庆帝如同往昔一般,携后宫妃嫔与诸多大臣前往热河行宫纳凉避暑。皇帝离京之后,紫禁城的防卫变得松弛许多,这便给了天理教可乘之机。林清于郊外召集起一支两百人的队伍,把这些人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大概十人上下,而后分别从东华门和西华门向皇宫进发。
林清自是不会亲临战场的,他于后方坐镇指挥。西华门那支队伍进展颇为顺遂,在内宫太监的接应下,全队八十余众皆顺利进入内宫。然东华门与西华门相比,就没这般好运了。
他们进宫之时,碰上了一支往皇宫送炭的队伍。两队人因谁先通行起了争执,天理教的人可不管不顾,立马就亮出武器恐吓送炭之人。他们这么一闹,嘈杂声吸引了守门的侍卫。守门将士一看到天理教的武器,当即令人关闭宫门。虽说宫门关上了,可还是有十几个人冲了进去。
这些人对皇宫布局全然不知,只能依赖太监来引路。可那些太监也并不可靠,一旦有了依仗,他们不去挟持后宫妃嫔,反倒找管事太监寻仇,由此耗费了诸多时间。毫不夸张地说,若不是被耽搁了这些时间,最终的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
三、平定瞧,单从人员伤亡情况就能知晓,或许是精锐兵力都随嘉庆帝离开了,才致使这些清军脆弱得不堪一击,天理教竟杀死了一百多名清军。
就在这个时候,皇子旻宁,也就是日后的道光帝,挺身而出,掌控住了大局。在他的指挥下,局势很快就得到了控制。瞧,天理教徒们见己方势单力薄,便不再做无谓的纠缠,许多人纷纷撤出皇宫,仅有少数未能撤离的,也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真得感叹这些人皆是铁骨铮铮之士,战斗至最后一人也未曾投降。林清被清军诱捕后,清廷展开了一连串的清算,就连通风报信的太监们也一个都没放过,全都被处以凌迟之刑。由此足以见得这件事对嘉庆造成的冲击之大,仿若一场风暴席卷平静湖面,在嘉庆的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嘉庆旋即诏令军队南下围剿李文成的起义军,李文成所部数千人尽皆战死,他自己亦自尽身亡。虽然此事很快得以平定,却也给嘉庆帝带来不小的震荡,嘉庆帝甚至颁布了《罪己诏》。他在其中直言这是“汉唐宋明未有之事”,于此《罪己诏》中,嘉庆帝的无奈与委屈亦可见一斑。
嘉庆喟叹,自己践祚以来,一十八载殚精竭虑,未尝有片刻懈怠。想那白莲教乱事,耗时八年方才平定,恰似一场漫长的噩梦。本欲稍享安宁,岂料天理教又汹汹来袭,真乃不得安闲。
嘉庆对这些大臣亦是愤其庸碌,斥责道:“若甘愿自堕于卑劣之境,那就该辞官归隐,了却余生,万不可空占俸禄、贪恋权位,徒使朕之罪责更添。”有能者留任,无能者归乡,莫要在朝堂之上鱼目混珠,徒增朕的罪过。
结语此地还有一事可映照大清当时的状况。嘉庆原本能够把此事消弭于萌芽之际,然而豫亲王裕丰事先知晓此事后,却坦然讲道:“且等皇帝归来再议,莫要心急!”就这样,提前防范的良机被错失,致使大清和嘉庆蒙此奇耻大辱,如同行船之人错过避风港湾,只能任由狂风恶浪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