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计百出的“战神”03---从宫廷侍从到百战军神的陈庆之

爱爱历史 2024-03-17 01:28:35

>>一位“射不穿孔,马非所便”的文弱书生,竟然是我国历史上打仗最厉害的人,而且每战必胜,从不失手,是历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他是文官出身,自身并无万夫莫挡之勇,却在战场上创造出一次次的旷世奇迹。这位常胜将军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将军陈庆之。

概述 南北朝时期,洛阳街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其意思是,任凭多么精锐的军队或者多么出名的将领,见到“白袍军队”都望风而逃,避之惟恐不及。童谣中的“白袍军队”是指南梁的一支劲旅,只有区区七千人,但是拥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将领---陈庆之。强将手下无弱兵,在陈庆之的带领下,七千白袍神兵一路北上,不到五个月时间,就摧毁了北魏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路纵横驰骋,全战全胜,直至攻陷北魏的首都洛阳。翻阅史籍《梁书 陈庆之列传》,所记载的无数次重要战役中,没有一场是败绩,而且没有一场不是在绝对的劣势中大胜敌军的。

陈庆之真乃神人也。 

早年经历 陈庆之是一个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的儿子。在中国的古代,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子弟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陈庆之的武艺很差,根据史书记载,其“射不穿孔,马非所便”。陈庆之的青少年乃至到了中年阶段是以侍从的身份在宫廷中度过的,当时的皇帝是南梁武帝萧衍,陈庆之跟着皇帝下了二十几年的棋。史载“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陈庆之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些就是空白了。

初战涡阳  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的机会,那年其已经四十二岁了。陈庆之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其与其他将领一起去迎接北魏叛投的徐州刺史元法僧,故而没打成仗。之后,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去接管徐州。徐州是战略要地,北魏当然不可能轻易丢掉,遂派元延明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陈庆之得信后,在逼近敌营时挥师直击,元延明的二万人马在一鼓之间就被陈庆之的二千人马击溃。

本来此战胜负已定,奈何萧综之母吴淑媛本是南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嫔妃,跟了萧衍之后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宫中多疑之”,萧综也开始怀疑,于是悄悄挖开萧宝卷的坟,用自己的血去滴萧宝卷的骨头,俗话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结果确实渗进去了;其不信,又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去试,结果又渗进去了。萧综深信不疑,于是连夜带了几个人投奔元延明。主帅临阵投敌,陈庆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只好斩关后撤。

再战涡阳 公元527年,陈庆之伐涡阳,从其有“假节”,且可参与军机来看,可能是监军一类的角色。北魏方面派遣宗室元昭领军十五万救援。南梁前军赶到驼涧时,陈庆之建议夜袭敌阵,副将韦放则认为敌军前锋部队都是精锐,不易取胜。陈庆之坚定地说,你们不去,那我就带两百名随从去。于是,陈庆之带领二百名部属,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击败了北魏的先头部队。北魏的大部队听到先头部队被打败了,全军皆震恐,士气大跌。但是,双方的实力比较实在是相差太多,故双方在涡阳打了近一年,战斗上百次,胜负未分。

北魏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形成夹击之势。主将曹仲宗和韦放认为实在打不下去了,准备撤退。陈庆之持“假节”在营门堵住部队,说: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曹、韦被吓住了,把指挥权交了出来。后来,陈庆之率领精锐突袭北魏援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十三道营垒,大获全胜,魏军的尸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

率军北伐 话说到了北魏后期,朝政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公元528年,北魏发生内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而且尔朱荣大肆屠杀皇室宗亲,没有实力的像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自托他国。当年,元颢以本朝大乱为由投降南梁,并请求南粱出兵,助其称帝。萧衍不好回绝,于是封元颢为魏王,命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七千人马护送元颢北归洛阳称帝。

萧衍此举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颢而已,但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陈庆之的赫赫声名。元颢也够狡诈,其没有打算真的打下洛阳再称帝,故而出兵不久就借称帝不走了,还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为了假戏真做,命陈庆之继续督军西上攻取荥阳,敕令陈庆之有临机处置之权。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

直趋洛阳 公元529年,陈庆之领兵趁北魏征讨起义军之际,乘虚攻占荥城,之后进军睢阳。睢阳守将丘大千连筑九座营垒抵挡,陈庆之三个时辰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举众投降。元晖业又率近卫部队二万人占据考城,陈庆之“浮水筑垒”,一举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

五月,魏帝元子攸派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元显恭等率羽林军七万扼守荥阳、虎牢,以保卫京都洛阳。魏军兵锋甚锐,加上荥阳城坚,陈庆之攻之不克。当时上党王元天穆大军将至,其遣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领胡骑五千、鲁安率夏州步骑九千增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率骑兵一万进据虎牢,魏军共计三十万人,对梁军进行合围,魏军一时旗鼓相望。

荥阳城下,梁军将士皆恐,陈庆之对将士们说: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今日之事,义不图存,诸君无假狐疑。说罢,陈庆之亲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军便悉数登城。于是,魏军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便攻下了荥阳,俘虏杨昱,缴获牛马谷帛不可胜计。 

攻陷洛阳 荥阳城破不久,元天穆等引二十万援兵围城,其中有十五万是精锐的少数民族骑兵。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敌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其压根就没有想过守城之策,而是亲率三千精骑背城而战,结果大破敌军。三千对阵二十万,真的是不可思议。陈庆之三千人打败北魏二十万援军后,鲁安于阵前投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等将帅都是单骑而逃。陈庆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梁军俘魏东中郎将辛纂,魏孝庄帝元子攸为避陈庆之锋芒,被迫撤至长子。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之遥,洛阳守将元延明直接就投降了。元颢遂入洛阳,魏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官迎接元颢入宫。元颢改元、大赦,又加封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

清剿余众 不久,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四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入梁、宋。陈庆之闻讯后,率军掩袭,魏军皆降。元天穆率十余骑北渡黄河而逃;费穆攻虎牢,将克,忽闻元天穆北逃,自以为无后继,遂降于陈庆之。

陈庆之接着又进击大梁、梁国,皆一举克之。梁武帝闻讯后,再次亲书诏书进行嘉勉。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陈庆之以七千之众,从铚县一路打到洛阳,前后作战四十七次,攻城三十二座,皆克之,所向无敌。

秘潜南归 在接到一连串败报之后,尔朱荣倾全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陈庆之主动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尔朱荣也执意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的进攻,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在绝望之中下令退兵。

尔朱荣拿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抄元颢的老窝,很快洛阳被攻陷,元颢被杀。陈庆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回建康。尔朱荣亲自率领大军随后追赶,但是又不敢追得太近了,两支军队就这么前后相隔,相互咬着一直走到河南边界。陈庆之指挥军队过河时,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这只百战百胜的英雄的部队。幸免于难的陈庆之装扮成和尚秘密地潜回到了建康。陈庆之南归后,特别尊重北人,朱异觉得十分奇怪,便问其,陈庆之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镇守东南 十二月,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持节、都督缘淮诸军事、奋武将军、北兖州刺史。时有妖僧僧强自称天子,土豪蔡伯龙也起兵相应,众至三万,攻陷北徐州。济阴太守弃城而逃,钟离太守单希宝被害。梁武帝诏令陈庆之前去征讨,并亲自临白下城为其饯行。梁武帝对陈庆之说:江淮兵劲,其锋难当,卿可以策制之,不宜决战。陈庆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斩蔡伯龙、僧强,并传首建康。

公元530年,梁武帝以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余如故。陈庆之到任后,遂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陈庆之这时又显示出其作为政治家的卓越才能,其审时度势,减免了义阳镇的兵役,停止水运补给,使江湘诸州得以休养生息,并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粮食充实,梁武帝为此经常嘉奖陈庆之。同时,陈庆之又上表请求精简南司州为安陆郡,置上明郡。

最后一战 公元535年二月,陈庆之攻东魏,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因战事不利而撤军。 

公元536年十月,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七万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之后乘胜进军淮上,并写信函劝陈庆之投降。陈庆之被迫迎战,这是其一生之中的最后一战。当时,陈庆之手下军队不到万人,梁帝紧张之至,急调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驰援。时值大雪,援军出发来到黎浆时,前线就传来好消息,侯景的军队已经被歼灭,侯景狼狈到抛下辎重只身逃跑。陈庆之毫不客气地把这些辎重收归军中。 

同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以李升为首的八百多名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批准。

公元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其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谥曰“武”,还诏令发五百人为其会丧。 

陈庆之领兵打仗一往无前,可谓神勇,更似神话。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阅读:0

爱爱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