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在河西走廊(58):留言集锦16

小曹奈奈 2025-03-10 13:52:34

文章可以分享转载,严禁剽窃

海那边:如今看我们的对话,不难看出我们都是红色历史足迹的追寻者,只是你作为七十多岁的老人,比我有着更顽强的意志,西路军行军路线的关键节点你基本都走到了,你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老太太了!对你表示由衷的钦佩!红军西路军历史悲壮,如今后辈人不能忘记,而是要努力续写荣光!2025年2月21日

曹桂菊(回复海那边):说实在话,我们之间的对话形式的留言就像朋友在唠嗑,在唠嗑中彼此了解、彼此互相懂得、彼此相互珍惜这种缘分。挺羡慕你和弟妹的父辈曾经为共和国的成立英勇奋斗,你们都是曾经浴血奋战的军人后代,特别是你是卫二代的身份。2025年3月4日

海那边:其实,父辈们的许多事过去我们并不了解,直到我们也老了,才意识到再不了解,父辈们的许多事迹将失传,于是我们抓紧时间搜集整理,这个过程让我们对父辈们的敬重油然而生。你也一样,父辈们曾经为共和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在艰苦地区工作多年,否则你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英雄情结,在你的老年生活阶段,竟然千里追寻故地,千里追寻红军西路军的足迹。整理游记,编辑留言集锦,记录经典评论。正是因为这些,你才让我们敬重!2025年3月4日

曹桂菊(回复海那边):我的很多红色情结并不是来自父亲,而是来自于书。《青春之歌》《红岩》《林海雪原》……这些书影响了我的一生。父亲是43年从河南逃荒到宝鸡的,解放后在识字班学的文化知识。但是他喜欢看书和记笔记的习惯遗传给了我,可能这些习惯造就了今天的我。我的父亲没有你的父亲和你岳父他们那些让人引以为豪的红色历史,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铁路工人。但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他懂得感恩,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能帮同事一把的从来都尽心尽力,口碑极佳。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他曾经被抽调到银川铁路分局招工小组,却没有利用手里的权利把自己唯一的儿子从农村抽回铁路。他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在党旗下的宣誓,我挺敬重他的。我们的父辈虽然经历不同,但是他们有一点是相通的,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他们拼尽了全力,他们的人生是无悔的。2025年3月5日

海那边:你美篇里所写的那个曾经在东风基地火车上当过兵的老兵,说的是实情,那趟火车从清水发车去东风,车上的工作人员清一色的军人,坐车的人不须付款但必须要有通行证,那个通行证的发放极其严格,为了保密都要严格审查,并且发放的权利都在基地(大军区级)政治部的保卫部,当时想坐那趟车极不容易。如今东风通高铁了(过路车),一般人不准在此下车,下车的人也必须持基地的通行证才能出站,而那趟老火车依然如旧。2025年3月8日

曹桂菊(回复海那边):我没有想到圆梦河西走廊的游记会引起如此多人对河西走廊的回忆,其中包括曾经在东风基地当过兵的人,更不知道以前通往东风基地的火车都是基地的兵在操作运行。通过你这个卫二代和那个曾经东风基地的火车司机的留言我才知道以前的东风管控措施的严格,也为现在的我们能跟着旅行社进入东风参观感到特别荣幸,能亲眼看到东风基地的发射塔,心里感到特别自豪,因为咱们国家的第一个卫星就是在东风升上太空的。2025年3月9日

海那边:最早,东风基地是不准带任何家属包括妻子(丈夫)、孩子的,家里连自己的人去了哪里都不知道。开始连书信来往都不准,后来才有了书信来往,再后来可以带妻子(丈夫)和孩子了,我出生后父母进了东风,但不能带我,就把我放在了河北老家,直到五岁左右我才到了父母身边进了东风,但东风的孩子进出东风也非常严格。那时书信的地址也是不写东风实际地址的,而是写兰州的地址。许多家里人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到了兰州,却怎么都找不到家人,那个年代找不到亲人就只有回去了,因此当年东风的人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2025年3月9日

小五:我的童年是在新疆鄯善铁路地区长大的,应叫你们姐姐的,我爸也是机务段的,看了你们回忆的经历真和我小时经历的一样。如住的地方叫地区,机务段下坡路、洗澡堂还有三角线,再就是对机务段的描述。我爸在兰州机务段和打柴沟机务段、狄家台机务段都工作过,我58年出生在狄家台现居住在深圳,经常回忆起童年铁路地区的事情。2025年3月8日

曹桂菊(回复小五):看了你的留评我有点挺不可思议的,你留言里提到的四个地方有三个我父亲也工作过,兰州机务段、打柴沟机务段、狄家台机务段。只是你们最后往西去了新疆,我家往北去了宁夏。咱们这些铁路子弟如同蒲公英一样随着父亲四处飘荡。2025年3月9日

灯光:挺佩服曹大姐的,人老心不老,我拜读了你的回忆录,你的记忆力超强,文章写的还是很有水平的,我家也是祖孙四代人都工作在铁路上,对铁路有非常大的感情。祝老姐姐们健康快乐!也祝你们妇女节快乐!2025年3月8日

曹桂菊(回复灯光):我只是从小跟着父亲沿着铁路线长大,69年我们银川铁中68届的被学校分配到了地方厂子,我被分配到了银川亚麻纺织厂,在纺织厂度过了我的青春岁月和一生。那时每到休息日和节假日,没有了通勤票的我们都会坐在货车最后的守车回石嘴山铁路家属院的家。尽管我们16岁就离开了铁路,可是对于那两根铁轨情有独钟,那是我们孩提时代的所有记忆。2025年3月9日

0 阅读:2
小曹奈奈

小曹奈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