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引导树立正确健康观,从以防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更加完善。体卫融合是我国创新性的全民健康促进新模式,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效。将体卫融合理念引入校园健康管理场域,有助于破解当下学生健康困境,提升校园健康促进效能。
构建体卫融合的学生健康管理三级网络。我国学生健康工作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部门职责不清,存在资源利用及部门协同不足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健康促进合力。因此,亟须打造多部门联动的学生健康管理顶层设计机构。由政府牵头,组建覆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跨部门专项管理机构,负责督促、考核学校健康管理工作,并统筹协调跨行业和部门的业务往来与资源共享。增强学校作为学生健康促进核心场域的功能。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师、心理教师、校医等在体卫融合与健康促进方面的系统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及交叉应用能力,并与外部医疗专家协作,组建专业团队。同时,学校应增加专项投入,扩建体育场地设施,提高校医配备比例,优化卫生保健环境。提高家庭与社区在学生健康促进中的协同作用。家长需提升健康意识和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孩子的体育、卫生教育,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社区应为学生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积极开展有关体育、医疗、卫生健康的宣传活动、讲座和体验活动,社区医院应加强与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定期举行青少年健康检查并提供专业指导。
完善体卫融合的学生健康评估与监测体系。当前我国学生健康评估体系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现有评估体系多侧重于单一的身体指标测量,忽视了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等多维度的健康评估,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学生体质数据与医卫数据分散,缺乏统一的整合机制,导致难以对健康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与长期跟踪利用。因此建议推行全面的学生健康综合评估体系。以学生健康体检和体质监测为核心,构建全面的学生健康评估体系。该体系应涵盖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领域,身体健康包括生长发育与营养、身体活动与睡眠、疾病管理与环境等方面;心理健康包括情绪与压力管理、自我认知与发展、社交与人际关系、心理韧性与数字健康等内容。落实并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制度。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学生健康档案制度,确保其覆盖学生在校全过程,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健康状况和学校健康管理成效的关键依据。该档案应全面记录学生体检结果、体质测试、疾病史、运动干预、临床治疗和健康评估等信息。构建学生运动与健康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智能穿戴设备和数字技术,实时收集学生的生活、运动和生理数据,评估学生健康状况,并提供运动和生活行为指导。
推行体卫融合的学生健康促进模式。目前,我国学生健康促进模式主要以学校课程为核心,而非以学生健康为中心,从而导致健康促进手段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学生对健康促进措施的依从性不足,导致其难以形成健康行为习惯。因此需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创新。在教学内容上,应结合体育活动融入相应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例如在长跑训练中融入呼吸系统健康知识和心肺复苏技能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引入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以及高科技训练手段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在评价方式上,利用学生运动与健康监测系统,采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形成健康行为习惯。推广应用校园运动处方。依据学生健康综合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生活习惯和运动行为建议。建立健康导师制。为患有较严重慢性身心疾病的学生配备健康导师团队,负责监测其健康状况并提供专业医疗指导。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南省儿童健康促进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幼儿体育活动专项化现象的协同治理研究”(22B111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