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1840年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自此打开中国封闭了两百多年的大门,鸦片战争英军区区四千余人沿海北上,如入无人之境,清朝诸多高官将领在此战中殉难,英国人的嚣张跋扈,道光皇帝并不知晓,英国人气焰嚣张的要求道光皇帝严惩林则徐,否则便要兵戎相见,列兵京城之外,而大臣们则把这封战书翻译成了向道光皇帝摇尾乞怜,请求道光皇帝为英国人主持公道的乞和书,结果道光皇帝一听大喜,心里琢磨:谁说英国人如狼似虎,我看英国人还是颇懂规矩的!然而这封被篡改的战书却引来了大麻烦,道光皇帝赏赐英国人的玉如意并没有让他们退兵,反而在几天之后,于大沽口处开炮示威,道光皇帝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忙找人问了问英吉利国到底在哪里,好不容易弄清了英国的位置,下面就要解决英国人出的难题了。
最终道光皇帝果然不负众望,做出了让国人耻辱两百年的决定:签《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来两千万。英国人得意而归,而清王朝则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十年后英法联军再次本着打家劫舍抢钱搞发展的目的,再接再厉,攻进北京,把圆明园烧了,更过分的是世界列强看到中国如此软弱可欺,顿起瓜分吞噬之心,又过三十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更使清朝在国际上颜面扫地,曾经老大帝国的地位荡然无存,不顾台湾百姓反对,把台湾又给割出去了,时隔六年之后,在慈禧奶奶的冲动之下,列强组团来虐,京城再次被攻陷,实在没招,继续割地有点太过分,那就多赔点银子吧。
这一赔清朝灭亡都没还清,债务还没还清,公司已经破产,纵观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国弱民穷,被动挨打却又无计可施,世界皆痛骂当年首开割地赔款之例的道光皇帝,道光皇帝死前也非常自责,认为自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然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历史,当然还有大家不知道的历史,实际上清朝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并非《南京条约》,而是雍正皇帝签订的《布连斯齐条约》和《恰克图条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小编为大家一一道来:
1689年,康熙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东段边界得到了确认,然而自额尔古纳河以西的边界尚无明文规定,俄国也以此为借口,多次侵扰蒙古,雍正皇帝当时就坐不住了,但也无计可施,雍正即位之后,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外有叛乱内有八爷党兴风作浪,在这种情况下,雍正政权非常脆弱,此时沙俄又过来挑事,搞得雍正很头大,想发兵横扫沙俄,掂量掂量没这实力,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沙俄又高冷不理,怎么办?只能继续高喊抗议!但总抗议也不是个事儿,最终雍正苦思冥想终于想到将国土安全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将双方贸易与边界问题挂钩,限制俄国商人在中国的贸易行为。
这下沙俄不愿意了,雍正本想一招制敌,但不巧的是准噶尔又出事了,沙俄认为此时有可乘之机,便借机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还故作姿态恬不知耻的和准噶尔叛军卿卿我我,相当暧昧,意图已经很明确,如果不同意谈判要求,沙俄便发兵帮助叛军,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沙俄使团差点没累死在旅途中,到达北京后,双方进行了六个月的谈判,为了侵占中国的更多领土,萨瓦一面以攻为守,反诬中国收留俄国逃人,叫嚣要收复俄国因《尼布楚条约》而“丧失”的黑龙江土地,一面用小恩小惠拉拢大学士马齐,叫他提供情报,包括中国谈判代表的性格等等。
1727年7月3日,谈判改在离恰克图10多公里的布尔河畔举行,清朝派去的首席代表是隆科多。7月26日隆科多因私抄玉牒案被撤回囚禁于畅春园,中方实际上的首席代表是郡王额驸策凌。策凌和四格、图理琛一起,又跟萨瓦、郎格谈了一个月零四天才在1727年8月31日(雍正五年七月十五日)签订《布连斯奇界约》,俄方代表为萨瓦,清朝代表为策凌。11月2日(雍正五年九月初七),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次年五月十八日(1728年6月25日)双方在恰克图正式换文。
《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使俄国得到了比《尼布楚条约》更多的利益。使得沙俄占据了中国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于雍正皇帝来说相当不光彩,对于这位铁汉来说,或许是一生中最大的耻辱,但是就当时的形势而言,一旦沙俄增兵准噶尔,雍正政权很可能在内外夹攻下倒台,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最终还是选择了牺牲国土保全权力的方式,或许这就是作为一个皇帝的苦衷和无奈吧。但《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得签订却让雍正皇帝收复了准噶尔,以此胜利打击了朝中政敌,巩固了雍正政权,这对于雍正来说已经是非常好得结局了。
参考文献:《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