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回到家中,看到年迈生活难以自理的奶奶房间一塌糊涂,耳边也都是长辈对奶奶脏和照顾累的嫌弃之声,以前商量好的几个子女轮流照顾时间一长迫于各自家庭压力也沦为笑话,突然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真相——我们这代人拼命鸡娃还贷,本质上是在为社会的各种资本链培养“人肉电池”。
“养儿防老”这句老话,听起来像是人生的终极保险,但现实却狠狠打了我们一记耳光。养儿防老?别开玩笑了,现在的我们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还有余力去兼顾老人的生活?
一、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实比想象更残酷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听起来刺耳,却是无数家庭的真实写照。如今的普通家庭哪个成员不是每天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用压得大家喘不过气,即使如此也不敢停歇片刻。一旦家里老人久病,生活节奏瞬间被打乱,工作、家庭、老人三座大山压得人几乎崩溃。即使有兄弟姐妹,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家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谁能放下一切去照顾老人?最后往往是互相推诿,老人的生活质量一落千丈。
小编的一位朋友的父亲中风后,全家陷入混乱。朋友和她的三个兄弟姐妹轮流照顾,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根本无法兼顾。最后,老人被送进了养老院,虽然费用不菲,但生活质量却大打折扣。朋友每次去看望父亲,心里都充满了愧疚和无奈。她说:“我真的尽力了,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二、养老院分等制:当代社会最赤裸的达尔文游戏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照顾不了,那就送养老院吧,或者请护工到家里照顾。但现实是,即使有钱,老人的生活质量也未必能得到保障,养老院里的老人是分等级的。
小编曾听一位在养老院工作的朋友说过,那些儿女经常来看的老人,护工们都会格外照顾,生怕得罪了家属。而那些儿女不常来的老人,护工们往往敷衍了事,甚至有时连基本的护理都做不到位。朋友说:“养老院里的老人,最怕的不是病痛,而是孤独和被忽视。”
上海某高端养老院流传着“探视经济学”潜规则:儿女开宝马来的老人,晚餐能多加一勺虾仁;子女定居海外的空巢老人,连尿垫更换频次都和转账记录正相关。更讽刺的是,这里用“孝心积分”量化亲情——每周探视积3分,送进口水果积2分,充10万会员卡直接兑换VIP红手环。
小编一个长辈也是子女在外打拼,卧床后没时间照顾,花了不菲费用请护工住家照顾。结果勒,护工霸占着家里大床,自己窝在又破又脏的小床,亲戚们商量好着错开时间增加探视频次,结果每次去探视长辈都还受尽委屈,显得无尽的哀苦和无助,即使如此每次去还得对着护工说尽好话,尽可能让用心照顾,最终长辈还是没有熬过多久撒手人寰。
日本纪录片《老后破产》揭露的真相令人脊背发凉:68%的失能老人存款耗尽时,会选择绝食加速死亡。这哪里是个人悲剧?分明是整个时代对弱势群体的系统性抛弃。
三、尊严保卫战:人老后的尊严是自己给的,健康才是最大的底气
人老后想要活得有尊严,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健康少病、生活能自理,才是最大的底气。
我们能看到身边,尤其是大城市条件好的地方,已经有很多70、80多岁的老人,每天坚持锻炼,饮食清淡,生活规律。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硬朗,生活完全自理。他们的儿女都很孝顺,但他们从不依赖他子女,“我不想成为孩子们的负担,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是他们清醒的认识。
无疾而终、寿终正寝,不仅是自己的福气,也是后代的福气。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早早意识到这一点,提前为自己的晚年做好准备,活得有尊严,活得有质量。
看完这篇文章,你是否也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了新的思考?你是否也曾为“养儿防老”这个观念感到困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