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酒器,配得上那醉人的酒

森风聊文化 2023-02-09 11:56:01

大家好,我是沐言。

最近在研读唐代文化,对大唐的风土人文,盛世背景之下的发展与创新有了更多的感悟,大唐盛世,诸多繁华,盛极之下留有璀璨可供后人景仰。而每次看到豪放风骨的酒文化也似能感受到他们放饮时的酣畅淋漓,酒也让那时的酒器焕发了别样的魅力。

唐代饮酒的风气盛行,长安城内酒肆兴旺,酒文化是那时长安文人雅士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艺术创作的源泉。

唐 邢窑白釉壶 故宫博物院藏

在《全唐诗》近5万多首诗歌中,有关酒的诗就多达6000多首,诗酒同风,彼此相融。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乡野之趣,还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放浪形骸,也有“醉归摇笔书离乱,酒气沉郁诗底藏。”的笔墨催化剂,更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送别珍重。酒文化作为重要的交流和交往的载体,无处不在。

嗜饮之风同时促进了酒器的生产与繁荣,使用的酒具有玉、金银、玛瑙、水晶、琉璃、陶瓷等。在开放包容的大唐风尚中,外来文化对当时的酒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大唐酒文化的发展。

唐 白瓷皮囊形壶 西安博物院藏 唐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前期流行的酒具特点是足小而圆、手柄单一、陶瓷瓶体的造型分为多瓣或多棱的酒具,随着唐代与世界交往贸易的密切发展,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影响,中亚、西亚地区的商品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深受当时唐代人们的喜爱,唐代酒具器形中就有由外来饮酒用具发展来的。

角式杯起源于古代西亚与欧洲,英语中音译为来通杯,通常用于礼仪与祭祀活动。公元五世纪随胡商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成为唐代贵族喜用的酒器,造型上多以动物头部作为装饰,后在陶瓷器物中也颇多演绎。

上图:唐 兽首玛瑙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下图:唐 三彩雁型角式杯 天津博物馆藏

发展到唐代中后期,多曲长杯的曲线花口造型逐渐被保留下来,工匠结合本土文化制作出了葵花形、菱花形、海棠形等器型,唐代陶瓷酒器受萨珊式金银器影响的主要表现就是唐代工匠模仿金银多曲长杯杯形制作的陶瓷酒器。多曲长杯为萨珊特有的器型,出现和流行在萨珊,传入国内后被唐代工匠学习并最终将其造型“移植”到陶瓷器上。

唐 定窑白釉海棠杯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足杯也不是中国的传统器形,它是来自西方的一种酒器。罗马帝国时代出现后被广泛使用,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前半叶流行于中亚地区。当时,使用外来风格的生活用具是唐代贵族们的一种风尚,工匠在对金银器造型沿用制陶瓷材质上时对其作出的改变,使该类陶瓷器具的生产在唐非常繁盛,技艺也相当精湛。

左图:唐 素面高足银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右图:隋唐 白釉高足杯 纽约苏富比

在唐代高等级墓葬反映墓主人生活场景的壁画中,时常可以见到高足杯的身影,同时它也常被作为随葬品来陪伴主人另一世界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高足杯在唐代社会的流行,以及唐人对外来文化的热爱推崇。

在唐三彩中也有很多别出心裁的酒器制品,如下图的这件唐三彩双鱼形壶,是一件少有的模仿动物形象的酒器。壶为扁圆腹,壶体由两条腹部相连的鲤鱼构成,器肩部为两鱼头顶部各有一鼻,可以穿绳系提,器口被两鱼嘴共同承起。造型设计突破了常规,巧妙地利用两条对拥的鱼构成壶体轮廓,生活气息浓厚,器形与鱼体的结合自然流畅,展现了器物对称美学,将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寓意美好,也充满生趣。

唐 三彩双鱼形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盛酒器中,执壶是酒桌上常见的。在单色釉或颜色釉中都有不同的演绎,但大体而言精美和别出心裁是唐代执壶的特点,既能反映大唐陶瓷工艺的精湛,亦能展现强国盛世的繁华与雍容。一如这件三彩贴花宝相花纹执壶,模仿源自西方的金属器和玻璃器的形制和装饰,将多色釉装饰和包含异国情调的器形完美统一。

唐 三彩贴花宝相花纹执壶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唐代酒器除了精美,在民用酒器中更增民趣。在长沙窑的酒器中就有很多题字酒器,抑或婉转表达,抑或直抒胸臆,就像这把执壶,通过一首小诗表达心之所向,“终日如醉泥,看东不辨西。为存酒家令,心里不曾迷。”器物虽说不上精美,是寻常百姓日常所用,一言四句,吐露心声,是大唐的酒,沉淀了一颗颗盛世安逸之心。

唐 长沙窑诗文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无论是慢饮细酌,还是一饮而尽,无论是豪迈、奔放还是苦闷、别离,喜怒哀乐皆可融于酒中,将情感和思绪掺着过往和当下,通过酒器,传递、消解。

酒文化无疑成就了大唐的酒器,一尊尊精美的酒器给了大唐无数欢愉,饮乐与感怀,那些推杯换盏间的记忆,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0 阅读:8

森风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