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打法狠毒高级的大秘密

张金形意 2024-08-31 02:03:13

由于历代形意拳师的保守而秘不外传,导致很多练功方法大家很难看到或听到。又由于在公园、广场、舞台或赛场上大家看到的形意拳大都是中架、中速、刚劲,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形意拳只有打成这样才算正宗,其他打法都是错误的练法。其实形意拳的很多功法是因人而变,因功而变的。我经常听到一些练过几天形意拳的人评论别人,这个架子太高了,那个架子太低了;这个速度太慢了,那个速度太快了。这个劲道太刚了,那个劲道太柔了;这个动作太大了;那个动作太小了等等。拳谱中讲:“不可以传自思不到道无理”,“看书千卷备应考,武艺只论见识浅”,就说的是这种人。不要认为自己看不懂就说没道理,读书比的是文章,练武比的是见识。

凡能够得到真传的形意拳习练者,都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习练。

第一阶段:练中身架、中速度、明刚劲后转为暗刚劲。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相比较而言,中身架易学好练,不易散架变形,学者能较快地掌握基本要领。中速度也是因为比快慢两种速度都好练,容易早日练成。明刚劲也是因为较为好练,易发现问题便于及时纠正。明刚劲能够震慑敌人,能毙伤敌人,但却不利于养身易伤气,而且还影响速度和灵活性。明刚劲练成后才可转练暗刚劲。因为暗刚劲在习练时不易暴露问题,难以及时纠正。暗刚劲能麻痹敌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种功法的习练主要是用于入门和表演,也是大家最常见到的练法。

第二阶段:练低身架、慢速度、明柔劲后转为暗柔劲。为什么呢?因为低身架与中身架相比,低身架非常吃功,若没有中身架做基础很容易变形,根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一定要在练好中身架的基础上练习低身架。慢速度与中速度相比,慢速度更难练,因为每一个起落都要配合呼吸,速度一放慢,呼吸就要拉长,动作越慢呼吸越长,肺活量也就越大,血液中的氧气也就越多,所以越慢越难练,一定要练好中速的呼吸后才能练慢速度。慢速度易发现更多的问题,有利于及时纠正。柔劲与刚劲相比,柔劲更难练,因为柔不是单纯的软而无力,而是一种更巧妙、更熟练、更隐蔽、更圆滑、更短促的劲力,只有全身放松用心去练才行。因为明柔易发现问题易及时纠正,所以一定要等明柔练成后再练暗柔。刚劲也不是指单纯的硬,单纯的硬那是僵,也叫拙劲、笨劲、傻劲。这一功法的习练主要是用来练气、练意、找问题,是大家较少看到的练功之法。

第三阶段:练高身架、快速度、神化劲。为什么这一功法放在最后阶段练习?因为高身架太灵活太自由,初学者极易走形,如果没有前面两种身架的扎实功底,即便是学会了也是个空壳,一点用都没有。因为高身架极易散架又不吃功,主要是练灵活找距离和感觉。快速度与中慢速度比,快速度难练,一般单一的快好练,超常全面的快难练。只有快速度才能闪防和攻击敌人,这个快是一个全身上下内外眼耳脑神经气意力手足身步法的快。要想学好这一点,必须先把理论学通,然后要全身放松,要把全身的皮肉筋拉长到人体极限,要把全身的骨关节拉开到人体极限,用意念快速充气来实现。神化劲比前几种单一的劲都难练,它是把前几种劲根据实战需要随心所欲巧妙组合的一种综合劲力。要有意识地进行,内柔外刚、外柔内刚、上刚下柔、下刚上柔、左刚右柔、右刚左柔、前刚后柔、后刚前柔、明刚暗柔、暗刚明柔、出柔落刚、落柔出刚、全刚全柔、半刚半柔等配合练习。只有刚,才能伤人,只有柔,才能提高速度与灵活性,两者必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行。正如拳谱所讲:出手为把,着人为拳。这一功法的练习主要是用于散手。柔养气,刚伤身,见刚见柔才是真。慢练功,快打人,不慢不快易入门。低易塌,高易散,不低不高只为演。

为什么有很多人表演了十几年形意拳,拿了很多奖牌,等到一上擂台,自己不受打又打不倒人?就是因为没有专门练这一层功夫。

1

武术界有句话,叫“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形容形意拳出功夫快。

形意拳打人狠,是因为形意拳用的是枪劲。枪劲就类似骑在马上挺枪戳刺,不是如标枪一般,扎出去就算,而是戳中以后,继续顶住,继续往前贯穿一段距离。能够利用步法与拳法完成这个发力模式,打人自然就狠,就是贯穿力。

贯穿力不单是发力集中,更离不开支撑紧固。只是劲力集中,没有后续支撑也是不行的,如此就是完全依赖速度与惯性。有了后续支撑,即便用棍(没有枪尖)也能把对方震出内伤。

枪劲是各家武术发力的追求,为什么形意拳是枪拳发劲的代表性拳法?因为形意拳讲究架势,讲究结构的相互支撑。比如要领就有三尖相照、内外六合等等,首先练就这个结构。所以有练拳先站桩的说法,是为先站出这个结构,而后才能谈到发力。

浑身的力量聚集于一点,就跟锤钉子入木一样,得能顶直才行,软了就跑偏。所以“直”,也是枪拳用劲的根本。不跑偏是为“中”,内家拳讲究守中用中。这个直,越直越长越紧固,则劲力自然越大,但怕的就是失衡跑偏。

2

形意五行拳,一年打死人,要练出的先是这五种形式的贯穿力,然后是五种贯穿力的纵横变化。说白了也就是由单一的定向支撑,变为变向支撑。

支撑先有两足而起,足为根节。通过明暗方法,练就三足鼎立的周全状态。人没有三足,就要通过对敌转换,凑出劲力的三足,这个概念叫做“圆”。

所谓力不出尖,就是互为支撑,不单一出头,让武器始终与主干紧固一起,不被对手借力。此为中节贯通,让稍节与根节紧凑一体而又不僵。中节与稍节不光要贯通,依然要紧固支撑,这就牵扯到了“夹角六合”。

三节夹角的训练,才是形意拳核心秘密。包括心意拳、心意把都是一样。

所谓夹角,如同树木的分叉处,有外撑就有内收。但是人体不同于树木,人体是充满弹性的,这些日常不常训练的功能,往往是单一的,而是不周全的。但是人体筋骨肌肉又具备这种调节能力,所以通过训练,可以练就特别本领。

举个例子,凳子与凳子腿不稳固,坐着乱晃,木匠在底面与腿之间斜撑上一块木料,这就从筋骨上从劲力上引成了一个三角,有了力的引导,加强了紧固。这是一种支撑。

人体要招架格挡住来拳,就必须练就这样的一个隐秘的支撑力出来。你有这个力,就撑得住,没这个力,就撑不住。而撑不住,攻击也就不会有贯穿力。

如果这个木块不是钉上去紧固成一块的,只是搁在那里,那么它就只有外撑能力,没有内收能力。换个角度也就可以破坏它的紧固状态。这就属于六合不合。所以这一块支撑也是要钉(紧固)上去的。

3

形意五行拳的根本是三体式,三体式又出自心意拳的鹰捉虎坐,是心意拳的暗劲状态。

如果换成心意拳明劲,就容易看出了。比如虎抱头,一条胳膊贯穿前撑,那么它前后的支撑具备了,但是左右、上下还不稳固,而后手辅助顶住这条胳膊,起到夹角小木块的作用,产生支撑力,那么多个方向也就具备了支撑能力。这是很真实的杠杆技巧,用骨骼位置形成一个相互联合的外撑结构。

还不理解的话,直接曲臂用手顶住前臂肘部,再把后肘顶在身上,形成一个又一个相互支撑的三角,形成最佳的外撑状态,这就是虎抱头的秘密。然后随着身体的蹿纵,就能发出强劲的撞击。而进攻之中,整日又趋向防御状态。坦克一样。

这种就类似上文所说,只有外撑,没有内收。拳法上,则是通过肢体的合力,形成团聚之势,加固这一种状态。这才是形意拳硬打硬进的前提,防御与进攻完全是同步一体的。

4

道理是这样,但是技击不只是这样一种攻防模式,始终保持这个状态可就死板了。那么放开这种直观模式,有没有办法在 来完成呢?

那就是要利用筋骨的拧裹钻翻,生成一个隐含的劲力支撑。因为它不是直接由骨节顶上去的,纯是由筋力完成,那么就必须练得筋力很强才行。训练功法也十分特别。

这是心意把打法狠毒高级的大秘密了。而明劲是技巧,暗劲是功力。所以无论哪一门拳入手,最后都是练至暗劲状态。

心意拳比较明显,所以老辈的心意拳师都习惯藏假,轻易不让人看到完整结构。尤其拍照片的时候,不是把这处松掉,就是把那处松掉,不给展示严密的六合状态,所以真传不多。

形意拳则是一开始就是隐含训练,打法也就更加隐含,所以大大方方一抻展,外形根本看不出来这些。但是也因为如此,很多人也仅仅是学了一个空架子,真传也不多。

讲到这,我们就知道了,夹角支撑其实就是所谓的“外三合”,而这些夹角多大最完美呢?确实是有讲究的。实战中可以自由调整,但训练的时候,必然有最佳状态存在,这个最佳的定位,就是“把”位。所谓“六合把锤”,是这个内意。

人类比起其他生物是高级的,这部分筋骨紧固力也是优于其他动物的,所以人类可以很轻松的直立行走。其他动作则做不到。所以这部分能力的训练潜力是很大的,谁掌握得多,能力练得强,谁的贯穿杀伤力也就自然更强。

太极拳也是训练支撑与转化,只是入手方式不同,形意拳由贯穿入手,先求实战;太极拳由转化入手,先求变通。求杀伤易,求变通难,所以有快有慢。得理得法无须十年,不得理法,二十年也不行,无论哪门拳。

5 阅读:274
评论列表
  • 2024-09-06 08:13

    一拳崩泰山,一掌翻海洋[点赞][点赞]

张金形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