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灰飞烟灭!特朗普硬扛全球关税反噬,为何死磕‘挺住’?

波士财径 2025-04-07 09:28:51

4月5日,美国对100多个贸易伙伴征收10%最低基准关税的政策正式生效。

这一被称为“对等关税”的措施在引发全球市场震荡,华尔街股市两天内蒸发逾5万亿美元市值。尽管国内外反对声浪高涨,特朗普仍通过社交媒体向美国民众喊话“尽管不容易还是要挺住”,其背后原因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

一、特朗普喊话的政治与经济逻辑

巩固“经济革命”叙事,争取选民支持

特朗普将关税政策包装为“振兴就业和商业”的“经济革命”,试图通过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吸引其核心支持者。他在社交平台强调“过去我们一直是愚蠢的冤大头,但现在不会了”,将关税政策与重塑美国经济霸权的愿景绑定,以此回应国内对制造业空心化和贸易逆差的长期不满。

这种叙事不仅服务于2024年大选后的政策延续性,也意在为2028年可能的竞选连任积累政治资本。

转移国内矛盾,强化“强人领袖”形象

在俄乌冲突尚未完全解决的背景下,特朗普近期多次强调“只有我能阻止普京”,试图通过外交与经济的双重强硬姿态塑造其作为“唯一能拯救美国”的领导者形象。

关税政策的推行,尤其是面对国际反弹时的“挺住”呼吁,进一步强化了其对抗全球化的“孤胆英雄”人设,将国内经济问题归咎于外部竞争,转移民众对通胀、贫富分化等结构性矛盾的注意力。

短期经济预期的博弈

特朗普声称关税将带来“历史性的投资和繁荣”,其依据可能来自部分产业链回流美国的短期假象。例如,美国海关为已装船货物提供51天宽限期,短期内可能刺激企业加速进口囤货,形成消费市场的“虚假繁荣”。但这种策略忽视了长期成本:摩根大通警告,关税引发的通胀压力将在2025年年中显现,直接冲击消费者购买力。

二、为何说美国“挺不住”?

尽管特朗普试图通过喊话稳定民心,但多重结构性矛盾决定了美国难以长期承受关税政策的代价。

经济层面的三重冲击

通胀与衰退的双重风险:根据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的分析,若考虑企业定价策略和贸易反制,10%的“地区关税”可能推升美国CPI通胀率至1.2个百分点,叠加行业关税后影响可达1.4个百分点。而PIIE模型显示,若贸易伙伴实施反制,通胀效应可能翻倍。这将迫使美联储在抑制通胀与维持经济增长间陷入两难,甚至可能重演1970年代的“滞胀”危机。

消费市场与产业链断裂:美国消费者已因恐慌性采购出现“需求前置”,但这种透支行为不可持续。更严重的是,全球供应链的调整需要时间,短期内美国企业难以找到替代供应商,尤其是汽车、电子等依赖进口中间品的行业11。法国经济部长呼吁企业推迟在美投资,进一步加剧了产业链外移风险。

美元霸权根基动摇:关税政策导致美元指数下跌1.9%,欧元兑美元汇率一个月内升值5.7%。尽管欧元升值主要源于美元疲软而非自身经济改善,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受到质疑,可能削弱美国通过货币霸权转嫁危机的能力。

国际反制与孤立态势

多边贸易体系的反扑: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罕见一致批评美国政策。欧盟启动“坚定明智的应对措施”,巴西通过经济对等法案,加拿大宣布针对性反制,形成对美贸易政策的包围网8。这种集体行动可能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例如更多国家转向本币结算或增持欧元储备。

地缘政治代价:英国首相斯塔默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时,首次将关税政策与“安全影响”并列讨论,暗示美国可能因经济单边主义失去欧洲在俄乌问题上的协同支持。此外,中国对美加征34%对等关税并限制稀土出口,直击美国高科技产业命脉,进一步压缩了特朗普的战略回旋空间。

国内政治与社会压力

两党分歧与中期选举压力:尽管特朗普所属政党控制国会,但关税政策在共和党内部也引发争议。农业州议员担忧出口市场萎缩,而制造业州则面临成本上升压力。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若经济衰退迹象显现,党内分歧可能扩大。

民众忍耐力的极限测试: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显示,普通消费者已因物价上涨恐慌性囤货,但低收入群体对长期通胀的承受力有限。历史经验表明,当通胀率超过5%,民众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支持率会急剧下降。

三、结构性矛盾与历史镜鉴

从更深层次看,美国“挺不住”的根源在于其经济模式与全球化现实的根本矛盾。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美国过度依赖金融资本和消费驱动,制造业占GDP比重仅为11%(2024年数据),关税保护难以逆转产业空心化趋势。

分配制度的内在缺陷:关税成本最终由消费者和中小企业承担,而大企业可通过转移定价规避部分损失,加剧社会不平等。例如,摩根大通测算显示,关税可能导致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5000美元。

历史教训的警示: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全球贸易战,使美国GDP缩水40%、失业率飙升至25%。当前全球经济联动性远高于当年,特朗普政策的破坏性可能更甚。

四、不可持续的单边主义

特朗普的“挺住”呼吁本质上是将短期政治收益凌驾于国家长期利益之上。

尽管关税政策可能暂时满足部分选民的情绪诉求,但其引发的通胀、产业链重构和国际孤立将形成复合型危机。正如法国总理贝鲁所言,这场“地震”的首要受害者将是美国自身。

当市场以5万亿美元市值蒸发作出回应时,“挺住”已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对经济规律的漠视。

历史的钟摆终将回归理性,但在此之前,美国民众与世界经济的代价恐难以估量。

0 阅读:4
波士财径

波士财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