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生死存亡时刻

赶碳号 2025-04-21 11:51:40
01特朗普的底牌

特朗普的这个周末,是在抗议声中度过的。

就像他二度当选时的集会一样,当地时间4月19日,示威者在美国各地举行数百场集会,抗议总统特朗普的政策。他们谴责特朗普强硬的移民政策、预算削减、对大学、新闻媒体和律师事务所的施压,以及他对乌克兰和加沙冲突的处理方式。

旧金山附近海滩上的人链:弹劾+罢免

在纽约,示威者在主要图书馆外集会,手持写上“美国没有国王”和“抵抗暴政”等标语。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市,示威者高喊“弹劾+罢免”的口号游行。一些人举着倒置的美国国旗。

赶碳号真正关注的,是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鲍威尔的消息。从表面看,是为了让他降息。但如果往深处想,可能没有这么简单——换一个听话的美联储主席上台,也许另有深意。

特朗普在贸易、在关税上的极限施压,已经展露的淋漓尽致。但以贸易与供应链脱钩相威胁,恐怕并不是他的全部底牌。

脱钩断链,非但是两个大国不能承受之重,甚至整个世界都无法承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全面脱钩不太可能,但我们仍要以一种极限思维来看,贸易战或许只是大国博弈的一角,而不是全部。

赶碳号认为,中美之间如果万一脱钩,或许会遵循这样一个逻辑和顺序——科技脱钩、贸易与供应链脱钩、教育与文化脱钩、金融脱钩、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脱钩……

现在,科技脱钩已经成为事实——像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我们的全面封锁,一开始是停留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现在则扩散到生物等领域的科研合作,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贸易与供应链领域的脱钩,一直在发生 ,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就已经开始了。让制造业重回美国,赶碳号认为,可能就是一个削弱中国的借口而。难道特朗普真的愚蠢到不知道这实际上不太可能吗?贸易战是争取“民意”的一个工具,也是美国总统的权力可以直接决策的事。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贸易脱钩甚至扩散到航运领域。

教育与文化领域的脱钩,刚刚开始。像美国近期对于美国大学招收海外留学生的干预,等等。

当然,最严重的就是金融脱钩。真要万一发展到金融脱钩这一步,可能就脱离了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常规战争”层面了。金融脱钩是终极武器。在特朗普上一个任期,就发起针对中概股的审查,导致一批企业退市,一批企业到香港上市。但是,双方都有“终极武器”,反而形成了一种平衡。对方如果真要像滥用关税工具一样滥用所谓“金融制裁”,我们手上也有美债,有美元,有人民币CIPS体系。只不过,真要发展到这一步,世界经济将万劫不复。

现在要搞清楚的是,他的底线在哪里?如何在遏制中国发展的同时又不会输个精光,他对于风险管理的边界又在哪里?

02光伏的几个好消息和一个隐忧

这个周末,对我们来说也有一些好消息,在这里简单回顾下——

特朗普放话,一个月内结束关税战。他的话,听听就好。

我们昨天开了国常会,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进一步稳就业稳外贸,促消费扩内需,稳股市稳楼市。从最近沪深300最近的表现来看,决策层对于维稳股市的决心和力度,都是毋庸置疑的。

这两天还有一则重大利好,有可能被忽略了,这件事关系到所有民营企业。4月1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委员长会议决定,4月27日至30日在京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将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若草案顺利通过此次三审并表决,将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实施。

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六年多,近半个世纪了,这还是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意义重大。回想最近几年出现的吴小平式的“民营经济过时论”杂音,以及个别伤害民营企业的“远洋捕捞”等事件,一部基础性的法律,真的太重要了。赶碳号建议伙伴们有时间学习一下,特别是草案“第七章 权益保护”这一部分。总之,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复杂严峻,只要人心齐,泰山皆可移!

就光伏行业来说,也有一则好消息:今年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装机59.71GW,同比增长30.5%,其中3月份装了20个GW,同比增长近80%!

当然,这个增长的持续性究竟有多强,还要打一个问号。受531分布式新政实施前窗口期的带动,光伏出现抢装,连带着光伏组件价格亦有所反弹。现在,抢装潮已近尾声。来自硅业分会、InfoLink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价格已小幅回落。在531之后,光伏新增装机会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呢?

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实施,赶碳号采访过多位头部光伏企业、电网企业的负责人。对此,大家的出发点不一样,反应也不一样。分布式入市,从本质上就是用市场化手段解决电站开发难题,让分布式电站更贴近用户侧、需求侧,从而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从长期看肯定是件好事。

以山东为例,光伏上网电价每度三毛多钱,光伏电站的全生命周期硬件成本总共只有8分钱。但是现在,主材企业在亏钱,开发企业和业主也不赚钱,那么中间还有两毛多钱的差价,究竟流向哪里了呢?业务员算一块,一块光伏板售价才三四百块钱,以前给到业务员的奖金高时竟然也有三百块钱。还有重要一块,那就是“路条”以及中间的层层审批。全额固定价格上网之下,光伏制造、应用两大环节并未因此而受益。市场化,或许就是消灭各种灰色地带的最好办法。

洗澡水当然是要倒掉的,但不能连孩子一起倒掉。所以,新老划断的方式其实已经缓冲了一部分影响。虽然如此,分布式新政从短期看对于现有模式仍有阵痛。一家分布式企业告诉赶碳号,531之后公司准备先放两个月的假,之后再想想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赶碳号在此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分布式新政出台在前,中美这新一轮贸易战在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果再与内部政策的这种变化叠加,也许会进一步加重光伏行业、光伏企业的财务压力与风险。

03贸易战,如何让光伏行业进一步恶化?

说一个题外话,今天有些让赶碳号意外的是,就连大白马晶盛机电,在去年四季度竟然也发生了4.5亿元的亏损。究竟是哪些企业的单晶炉货款付不出、才造成了晶盛的坏账风险与大额计提呢?

晶盛机电只是一个缩影,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光伏主材的经营压力与财务风险,其实已经在向设备、辅材等所有环节蔓延了。

业绩稍好的企业,年报其实都发得差不多了,不太好的都在最后一两天。最多再有10天,4月30日之前,光伏企业们将完成所有年报、一季报的披露。关于2024年怎么样,各家企业的亏损预告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今年一季度,受价格反弹等影响,也许一些抓住机会的企业能实现减亏甚至微利。但这只是抢装造成的,可持续性其实是存疑的。

在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能几乎全军覆没之后,在去产能、反内卷无比痛苦而又艰难的当下,在全行业正面临失速与失血的现在,我们又遭遇了这一场贸易战!

在此,真的有必要评估美国市场的变化,可能给中国光伏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了。

虽然说特朗普全面拥抱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能源、打压清洁能源,这会让美国的能源转型越来越困难,长期看甚至还会导致美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但是,贸易战的升级,并由此导致的美国光储市场的关闭和萎缩,这种“人祸”带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中国光伏、储能、逆变器企业带来的影响,仍需要认真测算下。

美国市场有多大呢?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及行业机构数据,2024年美国光伏组件进口总量约为48.7GW。结合市场平均价格(组件约0.20 美元 / W),可大致估算其进口总额,约为97.4亿美元。按去年的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算,约694亿元。

另据标普统计,2023年美国进口光伏组件54GW。另外,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23年美国本土组件进口中,来自东南亚国家进口额为125.1 亿美元,占其总进口额的82.7%,由此可倒算出2023年美国光伏组件进口总额约为151.27亿美元。2024年,美国光伏进口额下降了约35.6%。

这个降幅和我国的光伏出口降幅接近。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320.2亿美元,同比2023年下降33.9%。其中,光伏组件出口量为238.8GW,出口额为279.9亿美元。

简单换算一下,2024年美国48.7GW的进口量,只占到我们238.8GW的20.4%,但其97.4亿美元的进口额,却能占到我们279.9亿美元的34.8%。当然,这只是一个类比,在美国“双反”税影响下,我们在过去数年中大多是通过东南亚而不是本土向美国出口光伏产品。

根据InfoLink4月17日统计,美国光伏组件约为0.265美元/W,约合1.91元人民币,是我们本土0.735元/W的259.9%。欧洲是8美分,只有0.58元人民币。

2024年,光伏企业虽然已经发生了这个行业诞生以来前所未有的亏损。但如果没有东南亚产能对于美国市场销售的话,没有从美国市场赚到的钱,中国光伏企业将会亏损更多!2025年,万一美国市场因为贸易战出现变化,这个缺口怎么来填呢?

2024年12月,美国商务部 (DOC) 修改了针对越南和马来西亚光伏企业的反倾销税。以越南为例,反倾销初裁后,晶科能源的税率从56.4%增至71.74%,博维特从54.46%增加到60.02%,天合光能、博达太阳能、VSUN 等则从54.35% 增至59.91%。去年第四季度,美国来自东南亚四国的组件进口已明显下降。

美国从东南亚四国进口光伏组件的变化

*202404是InfoLink的估计值

*资料来源: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的海关数据,InfoLink根据模块价格进行估算。

后 记

中国光伏的全球化程度,在各行各业中算是走在前面的。所以,如果有一些行业属于第一次经历贸易战这种大阵仗的话,那么光伏企业们则并不陌生——早在2011年美国发起“双反”时,这场战斗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

光伏企业并没有任何恐慌,但是包括企业、包括行业主管部门等决策层必须正视贸易战给光伏企业会带来哪些困难和风险。

赶碳号前不久曾写过一篇《光伏失去美国,世界将会怎样?》,认为美国如果真的一意孤行,必将被世界边缘化。但凡事都有两面,美国光伏市场的萎缩,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除了市场端,在金融脱钩的极端情况下,光伏企业海外投融资环境或许都将发生变化。我们有一些企业仍在美国上市,我们在香港上市的光伏企业有不少投资机构是美元基金,光伏企业在海外的融资计划也有不少美国机构等。这方面的系统性风险,也要系统评估。

赶碳号在思考,如果我们的外部正在出现一些重大挑战,用官方说法叫“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那么,我们针对光伏产业的相关政策,是否还有一些政策空间可以释放?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评估分布式新政等政策对于光伏行业带来的影响?

大部分光伏企业的财务状况已如累卵,负债率高企,经营性现金流出现巨大的负值。在接下来的大半年里,光伏企业的产品价格崩盘,进而带动股价崩盘、债务崩盘甚至大面积破产倒闭的情况,并不是不可能。真要发生这种情况,再拯救这个行业,成本和代价,可能远比现在要大得多。

现在,外贸型企业都在想尽办法扩内需。光伏是一个海外市场占了大头的行业,本已经陷入内卷式恶性竞争,同样更迫切地需要扩内需!如果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那么在光伏的场景侧、应用侧、需求侧,还有哪些市场空间可以助力光伏企业实现“扩内需”、度过这场生死劫呢?

END

0 阅读:15
赶碳号

赶碳号

深耕风光氢储,共赴零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