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与行为不会随着生物意义上的新陈代谢而发生改变,
这也许是好事,但对于那些具备“劣势状态”的人们来说,
如果性格与行为也能够新陈代谢的话,
他们的人生也许不会越来越糟,越来越烂,
在这群笃信“我思故我在”所带来的普遍性认可之后,
他们的某些劣势表现就会以优点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种极具戏剧性的伪装,或者我们称之为“反差感”的表现,
只会让更多的人意识到,
人活着,终究有些事情是不该做的,
因为一旦做了,
必然就大错特错。
当自私的人以无私的伪装去强调其认知价值的时候,
他们就会表现出一种意识上的积极和好奇,
你会不出所料的发现,他们在试图快速建立信任通道的过程中,
会不遗余力,亦或是用更好的说法那就是不择手段的去强调你们关系的重要性,
这也许是一场勾肩搭背的认知共鸣,
也可能是一种“大家一起做某事”的需求鼓励,
设立同样的目标,一起喜欢,一起憎恨,一起讨厌,一起拒绝,
然后通过不断私人化的打火升温来确立你们关系的稳固,
快速铺垫期结束之后,那些自私的本性就会随之开始进行表演,
有些时候,我们很快能够认识到,这个曾经对你们关系格外热情的人,
其实对你个人的利用价值,恐怕表现出的冷漠会让人感到心寒,
但更多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个立刻显现的答案,
有不少人会发现,自己身边那些三年期五年期,甚至是超过十年的友谊,
突然在某一阶段就表现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直下,
他们的贪婪不受控制的侵蚀着你对这段感情所有美好的,积极的认知,
取而代之的,则是不加修饰的(或者稍微修饰一点点)需求捆绑,
因为是朋友,所以你要支付一定的“朋友保证金”来维系你们的关系,
因为是朋友,所以你必须恨他之所恨,攻他之所攻,
因为是朋友,所以你必须心甘情愿的成为对方的情绪垃圾桶,或是攻击别人的枪,
亦或是保护他的盾,
总而言之,对方将朋友关系定义为某种工具的形态之后,
你就会渐渐的发现,你对你们关系的失望已经逐步走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当对方给出答案之后,
剩下的,就是属于自己的选择,
有些人,当机立断,潇洒转身,
虽然心中仍有余温,但事实所带来的矛盾也是显而易见的,
要么对事实残忍,要么事实对自己残忍,
因此,转身这个选择,迫在眉睫。
也有些人,心思善良,
善良不是缺点,善良是值得传扬的品格,
但如果善良被人糟践,被人利用的话,
那么这种善良,就会成为那些作恶者的目标,
尤其是对于那些一开始就把朋友关系理解为工具关系的人而言,
越是善良的人,作为工具来说,越能用的“得心应手”,
所以,直到后来的后来,
直到后来的某一天,善良的人意识到,
如果想要守住这份善,
就要先与那些真正的恶,
彻底断开。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
一个人越是缺什么,越要炫耀什么,
而这个所谓的“缺”本身,恰恰是这个人特别在乎的东西,
如果这个东西,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
那么哪怕是冒着风险,担着可能出丑,败露真实的风险,
这个人也要去炫耀那些假象,
因为这种人,不配拥有真实的体验,因此只能用假象来强撑,
所以由此可见,
那些特别自私的人,身边无论朋友的多少,
都注定不会有真正相互认可,陪伴一生的对象,
其实这个判断,绝非主观上的臆断,
而是客观上,基于对方真实表现所得出的合理结论:
当对方把别人当成工具的时候,
那么就证明了一件事,
正常人是不会跟工具做朋友的,
而只有精神有问题的人,才会跟工具推心置腹,
才会一边摆弄工具,一边跟工具表现出亲密的态度,
这听起来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但其实对于他们而言,
真正恐怖的,
是他们永远分不清工具和朋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或者说在他们眼里,
朋友,就是可利用的“另类”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