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戎 简 要, 裴 楷 清 通。
【译文】
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处事简明切要,同时代的临海侯裴楷为人清明通达。
【注释】
(1)王戎:西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晋武帝时封安丰县侯,惠帝时官至司徒,为“竹林七贤”之一。
(2)简要:简单扼要。
(3)裴楷:西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晋武帝时为侍中,惠帝时封临海侯,任中书令。
(4)清通:清明通达。
【人物故事】
1.王戎简要
《晋书•裴楷传》记载,一次,晋文帝司马昭选吏部尚书,征询钟会的意见。钟会说:“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可选也。”于是司马昭经过斟酌让裴楷做了吏部尚书。
另据《世说新语》记载: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王戎,祖父王雄,在三国时期的魏国做幽州刺史;父亲王浑,曾做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
竹林七贤图
王戎自幼聪颖,为人处世简明切要,不拘成法,性格外露,吝啬贪婪,是“竹林七贤”(晋代7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中的异类。
王戎身材短小但神彩秀美,据说他能直视太阳,之后并不会感到眼前发黑,看东西昏花迷乱。裴楷称赞他说:王戎目光灿烂,如山崖下的电光一般明亮有神。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围栏中吼叫,围观的人都被吓得四处乱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睿(ruì)在楼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王戎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看到路旁的李树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争着去采摘,只有他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树在路边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小伙伴们尝了尝果子,真的很苦。
王戎是一位孝子,母亲死的时候,他因哀伤过度而容貌憔悴,只有拄上拐杖才能站起,但他不拘于礼法,母亲丧事期间他照旧饮酒吃肉,或看人下棋。
王戎又是一个悭吝刻薄的人。他拥有万贯家财却不愿花钱养护身体。王戎把女儿嫁给裴頠(wěi)时,女儿和丈夫借了他几万钱,很久都没有归还。女儿回来探亲时,王戎就会给女儿脸色,直到女儿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他一件单衣,完婚后却又要了回来。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子树,王戎常拿李子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把李子的核给钻毁。
王戎晚年的时候仰慕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蘧(qú)伯玉的为人,国家有道时,就帮助国家走正道;国政混乱时,就隐藏自己的才能,暂时远离。当他看到西晋王室将要发生内乱时,就自隐才能,做官无所作为,虽然身居三公重臣的位置,却把政事委托给同僚,自己经常骑乘着小马从便门外出游玩。
据《世说新语》记载:按照西晋时期的礼仪,妇人应以“君”称呼丈夫,丈夫应以“卿”称呼妻子,但王戎的妻子却常常称呼王戎为“卿”。王戎说:“妇人用“卿”称丈夫婿,从礼节上讲是大不敬,以后不要再这样称呼我了。”他的妻子却说:“亲卿爱卿,所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王戎听了只好任由她这样称呼自己。成语“卿卿我我”即出于这个典。
2.裴楷清通
《晋书•裴楷传》记载,西晋重臣裴楷,字叔则,聪明颖悟,见识渊博,从小就因善谈《老子》《易经》而名扬海内,与竹林名士王戎齐名。裴楷身材伟岸,容貌秀丽,气宇轩昂,既有儒教君子的谆谆长者之风,又有疏狂名士的洒脱飘逸之气,被人们称为“玉人”。
公元255年,吏部郎之职空缺,晋文帝司马昭向钟会询问吏部郎的人选。钟会说:“裴楷清明通达,王戎简要省约,都是吏部郎很好的人选。”晋文帝斟酌之后,任命裴楷做了吏部郎。
晋武帝司马炎刚登基时,曾用蓍草占卜,推断帝位能传多少代,结果得到个“一”字,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说话。裴楷却依照王弼的《老子注》从容解释说:“我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晋武帝听后很高兴,群臣也都赞叹且佩服裴楷。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裴楷还参与了晋朝法律的制定。晋武帝认为这部法律是晋朝至关重要的典章,便亲自讲解,并让裴楷在朝臣中宣读。裴楷的口才非常好,众人听他朗读法律文书也都能忘了疲倦。
侍中裴公像2
西晋王朝从建立起,内部就有着各种复杂的矛盾斗争。晋武帝司马炎时期,裴楷的地位不高,但由于他常在司马炎的身边,又受到司马炎的赏识,具有相当的权力。所以,—些分封的王候以及一些高官往往还要攀附他。裴楷深深了解西晋王朝内部这种复杂的关系,在这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保持中立,不亲近朝贵,不依附王侯,从而保全了自己,也为国家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晋武帝司马炎在世时,曾经有传位于司马亮的意图,但由于受到杨氏外戚等人的阻挠,未能实现。司马炎临终,留遗诏让司马亮辅政,但这封诏书又被杨骏扣留。所以,司马炎死后,围绕着辅政问题,杨骏外戚势力与司马亮之间的矛盾斗争就加剧了。
公元291年,杨骏被贾后诛杀,裴楷因为是杨骏的亲家而被收押到廷尉处,要被定罪。当时事情发生的突然,许多人都遇害,众人都为裴楷感到担心。而裴楷神色不变,举动自若,要来纸笔给亲戚朋友写信。靠着侍中傅祗(zhī)的救援保护才得以幸免,又经太保卫瓘及汝南王司马亮推荐,受封为临海侯,后来又改任为北军中候,因为害怕司马炎之子楚王司马玮而不敢上任。
在这接连不断的权力斗争中,裴楷始终避开锋芒,求得在权力斗争之外做—些事情。他在杨骏辅政和专横不法的时候,做了太子少傅,一心辅导太子,不再过问朝政。后来,在司马玮与司马亮争夺权力的斗争时,他又请求到外地镇守,被任命为安南将军。正当裴楷要出任时,司马玮假传圣旨杀死了司马亮与卫瓘(guàn)。裴楷明白司马玮对自己不满,在听说变乱后,马上单车返回洛阳,藏在岳父王浑的家中,与司马亮的幼子在一夜之中八次转移,才得以幸免。不久,司马玮被杀,裴楷才入朝,与张华,王戎等人共同掌管朝廷机要,做了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