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2月14日报道,澳大利亚国防部声称其P-8巡逻机在南海遭遇中国歼-16战机发射照明弹驱离。这起看似普通的空中对峙事件,却在短短七天内引发中澳两军高层紧急会晤,揭开南海局势新变局的面纱。
南海(资料图)
2月11日清晨,澳大利亚空军编号A47-009的P-8A反潜巡逻机从达尔文基地起飞,以"海上巡逻"名义进入南海空域。根据飞行轨迹记录,该机在上午10时23分突然改变航线,以每小时780公里的速度直插西沙群岛东北方向。中国空管系统在发现不明飞行器逼近领空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两架挂载实弹的歼-16战机从永兴岛机场紧急升空,于10时47分完成对澳军机的目视识别。
澳大利亚国防部在事发48小时后发布声明,特别强调中方战机"最近距离仅30米"。这个数据与2023年6月中加军机相遇事件中加方公布的100米间距形成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澳方声明刻意回避了其军机当时飞行高度已降至1500米的事实——这个高度对于大型巡逻机而言,已明显低于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安全飞行高度。
澳大利亚(资料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月13日的记者会上披露关键细节:澳军机在遭到驱离前,应答机始终处于关闭状态。这意味着该机不仅未向中方通报飞行计划,还刻意规避空管雷达监控。这种具有明显挑衅性质的操作模式,与2021年美军EP-3电子侦察机抵近侦察时的行为如出一辙。
就在国际舆论聚焦西沙对峙事件时,2月17日北京突然传出消息:中澳两军代表在中断五年后重启防务战略磋商。这场闭门会议持续了整整九个小时,创下该机制建立28年来最长会谈纪录。澳大利亚国防军副司令齐普曼在会后向媒体透露,双方就"避免误判"达成七项具体共识,但拒绝透露具体内容。
蹊跷的是,就在磋商举行的前一天,菲律宾空军编号5010的C-208侦察机突然闯入黄岩岛领空。南部战区公布的雷达数据显示,该机在2月18日上午9时12分至9时34分期间,以Z字形航线反复穿越领空基线。这种飞行轨迹与2024年11月美日联合演习中F-35战机的模拟突防路线高度相似,暴露出明显的战术试探意图。
将这三起事件串联观察,会发现一条清晰的行动链:2月5日,美日澳菲四国在巴拉望岛举行"海上合作"演习;2月11日澳军机西沙挑衅;2月17日中澳紧急磋商;2月18日菲军机黄岩岛试探。这种环环相扣的节奏,与2022年8月佩洛西窜台后的"组合拳"战术惊人相似。
佩洛西(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军事部署的微妙变化。卫星图像显示,2月19日海南陵水机场出现运-20大型运输机起降,这是该机型首次现身南海前沿基地。同日,菲律宾苏比克湾的哈里斯号两栖攻击舰甲板上,可见四架MV-22B鱼鹰运输机处于待命状态。这种针锋相对的部署,将南海的紧张态势推向2016年仲裁案以来的新高。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布的防务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澳军南海行动频次同比激增240%,其中72%的飞行任务与美军侦察机编队共同执行。这些数据印证了澳防长马尔斯去年在香格里拉对话会的表态:"澳美军事协作已实现情报共享和战术协同的无缝对接"。
解放军南部战区2月20日发布的演训通告透露重要信息:某新型防空系统在南海某海域完成实弹测试。虽然未公布具体型号,但军事专家根据弹道特征分析,极可能是红旗-17AE近程防空导弹的舰载改进型。这种可拦截超低空目标的武器系统部署,对擅长贴海飞行的P-8A和C-208等机型形成直接威慑。
菲律宾大学海洋政策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指出,2025年1月以来南海"灰色地带"行动出现新特征:挑衅方开始采用"双机编队"战术,即一架军机实施抵近侦察,另一架民航客机在争议空域伴飞。这种将民用航空器置于风险中的做法,极大增加了事态升级的复杂性。
面对日益复杂的南海局势,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在2月21日同步发声,强调"不开第一枪,但绝不让对手开第二枪"的原则。这种表态既延续了我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一贯立场,也展现出应对新挑战的坚定决心。当澳大利亚的P-8A与菲律宾的C-208轮番试探底线时,南海的平静海面下,正涌动着大国博弈的暗流。
缘分青年点烤吧
演习时候任何来犯飞机通通击落
用户17xxx60
就应该放它进来,然后打下来
用户18xxx66
应该打下来哦
大山
来就把他打下来,飞机残孩落在我们海里,看他们就长记性了。
千里马
要打就拿五眼国试刀!澳大利亚,加拿大开试!
用户10xxx65
对于侵犯我国领海领空和领土的军机军舰一律开火击落,才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