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2月14日援引《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警告俄罗斯若拒绝和平协议将面临制裁与军事行动。据报道,克里姆林宫要求美方对威胁言论作出解释。这场围绕俄乌局势的博弈,正将国际舞台的聚光灯重新对准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手腕。
美国副总统万斯(资料图)
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前夜释放的信号绝非偶然。这位副总统在采访中两次强调"经济工具"与"军事工具"的组合拳,刻意将"向乌克兰派兵"作为谈判筹码抛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防长海格塞斯12日刚暗示不会出兵,万斯次日就推翻同僚表态——这种前后矛盾的施压策略,暴露出白宫内部对俄战术存在分歧,却也精准契合特朗普"不可预测性"的外交标签。
莫斯科的反应耐人寻味。塔斯社14日报道显示,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并未直接驳斥万斯言论,而是将其定义为"美国的立场新组成部分"。这种留有余地的回应,既为后续谈判创造转圜空间,又暗示俄方已掌握更多谈判底牌。普京在12日与特朗普通话后立即接受访美邀请,更透露出俄方对突破外交孤立的迫切期待。
特朗普团队的连环动作展现出老辣的政治算计。总统本人12日高调宣布与普京、泽连斯基通话达成和谈共识,副手13日随即放出军事威胁,这种"红白脸"战术既安抚了国内鹰派,又为谈判桌上争取筹码。万斯关于"协议将惊讶世界"的预言,以及"俄罗斯不应做中国小兄弟"的离间言论,暴露出美国试图在欧亚大陆同时制衡中俄的战略意图。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外交部14日的表态犹如定海神针。发言人郭嘉昆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75周年纪念日强调,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不受第三方影响"。这22个字的声明,既是对华盛顿挑拨离间的有力回击,也是对莫斯科的战略背书。从能源管道到航天合作,从跨境支付系统到联合军演,中俄间价值2000亿美元的年度贸易额和78项政府间协议,构筑起西方制裁难以撼动的合作根基。
欧洲的焦虑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显露无遗。万斯要求德国政府与极右翼政党合作的言论,与其说是推广"传统价值观",不如说是瓦解欧盟统一阵线的心理战。当美国副总统公开宣称"无法确定乌克兰领土归属"时,东欧国家领导人脸上的凝重神色,暴露出他们对特朗普"交易艺术"的深度担忧——毕竟2018年特朗普曾提议用克里米亚归属换取俄方让步。
战场态势与谈判桌的联动正在加速。俄军近期在顿涅茨克方向推进3公里,控制面积增加12平方公里的现实,与美方放风"乌克兰主权需要妥协"形成微妙呼应。五角大楼情报显示,俄军现存坦克数量已恢复至战前85%,而乌克兰弹药库存仅能满足40%需求,这种军事失衡正在转化为谈判桌上的议价能力。
北京的立场始终清晰坚定。外交部记者会上七次提及"战略协作",五次强调"不受第三方影响",这些数字背后是二十年磨一剑的中俄关系。当美国试图用"中俄结盟论"制造国际舆论压力时,中国用"三不原则"破局;当西方炒作"俄依赖中国"时,莫斯科大学最新民调显示73%俄罗斯民众认为中国是最可靠伙伴——这种双向奔赴的战略互信,远非华盛顿几句离间言论所能撼动。
安理会(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正在下一盘危险而精妙的棋。用军事威胁为和谈造势,用欧洲裂痕换取谈判空间,用中俄关系做文章试图分化对手。但普京在索契冬奥会场馆会见来访的沙特王储时展露的笑容,中国外交官在联合国安理会第八次否决涉乌提案时的坚定举手,都在无声宣告:这场世纪博弈的结局,绝不会按照华盛顿的剧本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