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发生后,如果东北全力抗战,结果会怎样?

历史好这口 2025-04-03 22:52:55

1931年9月18日,日军自导自演炸毁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东北军北大营在毫无防备中被炮轰,沈阳城一夜之间沦陷。此后,东北大地沦陷长达14年。我们不禁思考,如果“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全力与日本开战,抗日战争的走向是否会改写?

一、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思考,是因为东北军的实力足够强大。九一八事变时,沈阳兵工厂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军工企业。以1930年为例,该兵工厂全年生产步枪6.5万支,轻重机枪1200余挺,迫击炮1100门,子弹产量高达1.8亿发,炮弹22万发。事变发生时,兵工厂内储存的武器更是惊人,步枪15.5万支、子弹320万发、大炮620门、炮弹23万发,这些储备物资完全可以支撑东北军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有效抗日。空军:东北军拥有120余架先进战机,其中不乏从法国引进的“高德隆”式轰炸机、英国的“维梅”式轰炸机。这些战机在当时具备较强的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

海军:东北军的海军力量同样不容小觑,东北海军拥有“海圻″、"海琛”、″镇海”等主力战舰26艘,总吨位3.3万余吨,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地方海军。在吨位和舰艇数量上远超当时日本在东北附近海域的海军力量。

兵力对比:东北军正规军人数为16.8万人,还有非正规军4.3万人,总计21.1万人。而当时日本在东北的正规军仅1.55万人,辅助部队1.05万人左右。虽然一旦东北军奋起反抗,日本势必会立刻从朝鲜和本国派遣大量部队参战,东北军彻底打败日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东北军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却在“九一八”事变中选择了不抵抗,拱手让出大好河山,实在令人痛心疾首!东北的地理环境也为抗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长白山、大兴安岭等山脉地形复杂,山峦起伏,地势险要,是天然的防御工事。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势必会大幅降低,重武器的部署和使用也会受到极大限制。东北军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地形优势,在山区建立据点,开展游击作战。例如在山谷地区设伏,利用地形对日军进行包围打击,让日军陷入被动挨打局面。东北铁路里程超过6200公里,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55%以上。这些铁路连接着各个城市和战略要地,能够让东北军在24小时内将一个师的兵力投送到东北境内任何一个关键区域。在杨宇霆主政东北时期,东北军士兵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射击训练要求士兵在200米距离内,对移动靶的命中率达到70%以上。战术配合训练注重步兵、炮兵、骑兵之间的协同,曾多次进行大规模的实战演练。东北民众更是满怀爱国热情,在江桥抗战中,马占山率领的东北义勇军,凭借简陋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激战16天,毙伤日军1200余人。据统计,在江桥抗战期间,东北民众自发为义勇军送粮送水达3000余次,传递情报500余条。大好的抵抗力量被搁置,怎能不让人痛心!二、如果东北军抵抗,可以改写战局,打破日军战略,加速胜利进程。

如果东北军在“九一八”后全力抵抗,日军妄图迅速占领东北、进而吞并全中国的战略计划必将被打乱。日军原计划以东北为基地,在3 - 6个月内占领东北全境,然后在1 - 2年内逐步蚕食华北、华东等地。但东北军一旦坚决抵抗,日军的计划就会破产。以1932年日军攻打哈尔滨为例,原本计划投入1个师团约2万人的兵力,可由于东北军的抵抗,日军不得不增派第14师团等部队,总兵力增加到5万余人。且战斗持续了3个多月,远超原计划的1个月。如此一来,日军被拖在东北战场,兵力和资源被大量消耗。据估算,日军在东北每多停留1个月,战争资源消耗就增加1500万日元,兵力损失增加3000人左右。这使得日军根本无法像历史上那样轻易南下扩大侵略,中国其他地区也能赢得更多时间做抗战准备。可现实是,东北军的不抵抗,让日军轻易得逞,顺利推进侵略计划,这如何不让人愤怒!东北全面抗战的消息若传开,必将点燃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以上海为例,“一二八”事变期间,上海民众为抗战募捐了500多万银元,物资不计其数。若东北全面抗战,全国民众的募捐规模预计会达到1000万银元以上,各地青年学生也会纷纷投笔从戎,预计将有超过10万青年奔赴东北抗日前线。各地爱国将领也会通电支持,全民族抗战的强大合力会提前形成,全国就会做好充足准备,统一抗战就会提前到来,根本不至于等到37年被动爆发全面抗战。可这些本应发生的热血场景,都因东北军的退缩而被扼杀在摇篮里,怎能不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三、如果东北军抵抗,可以争取国际支持,助力抗战胜利。

若东北军全力抵抗,苏联有可能出于自身远东地区安全考虑,加大对中国的援助力度。苏联在远东地区拥有大量利益,日本在东北的扩张对其构成直接威胁。1937 至1941年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2.5亿美元的贷款,用于购买武器装备。若东北军在“九一八”后坚决抗战,苏联可能会提前提供援助,预计在1932 - 1936年间提供1.5亿美元的援助,包括提供飞机500架、大炮800门、坦克300辆等武器装备,并派遣军事顾问帮助东北军制定作战计划、训练士兵。同时,苏联还可能在边境地区对日军形成军事压力,牵制日军行动。国际舆论也会因东北军的抵抗而关注东北局势,谴责日本侵略。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报道频率会大幅增加。这些报道将引发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制裁。美国可能会提前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如石油禁运等。如果美国在1934年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日本的战争机器将在1 - 2年内陷入严重困境,其石油储备将在18个月内消耗殆尽。这将极大地削弱日本的战争能力。然而,这一切都因为东北军的不抵抗,化为泡影,怎能不让人感到无奈和不甘!

历史虽已无法改变,但这段历史依然让我们充满了遗憾与愤怒。如今,我们再次谈论起这段历史,是为了从历史的苦难中汲取力量,让悲剧不再重演。

0 阅读:65

评论列表

中原布衣

中原布衣

3
2025-04-04 00:27

历史不能假设,唯有吸取教训自强不息。

历史好这口

历史好这口

一定要正视自己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