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静观自得,写下了一首七律,恬静清新,颈联尤其令人称赞不已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1-22 05:10:39

人生在世,总以为来日方长,却总是世事无常,所以苏轼长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时光飞逝,常盼望朋友欢聚,可是大家都是风里来雨里去,行程仓促,直令人想起白居易的绝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生活充满了无尽的烦恼和忧伤,到底应该如何抉择?下面听一听宋代大儒的观点,程颢静观自得,写下了一首七律,恬静清新,颈联尤其令人称赞不已。

游月陂

宋代: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程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二人创立的学说世称洛学,曾在洛阳讲学十余年。作者静观自得,把秋色、秋声、秋气、秋水描绘得形象动人,意境恬静清新。

深秋季节,万物萧然,诗人却并不觉得惆怅,反而喜欢秋夜里环境的宁静,小酌之后,便观水面闲云之影,听林下流泉之声,心中顿觉舒畅。

首联便写景抒情,“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月陂(bēi),水泊名,在洛水之南,因形如月,故名月陂;中天,空中。秋夜里天高气爽、月明如水,诗人在月陂堤岸上散步。

他悠然四顾,只见江面茫茫,月色溶溶,再北望百尺高台,宛若天往。这两句心与物会,景与情融,充分展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兴致。

景色宜人,诗人开怀,真想邀三五好友共同赏景。“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秋风萧瑟,秋雨凄清,随处可见枯叶飘零,仿佛秋天细碎的步履。

但秋天的清晨却很宁静清爽,更显飘逸和灵动。到了夜间更是凉意习习,让白天里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可以安静下来。诗人更是享受这浓浓的秋意,即使身边没有至交好友,也愿意独自为这秋夜干杯。

颈联精彩纷呈,流传了将近千年。“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白云倒映于绿水碧波之中,淙淙的泉流之响衬托出树木的幽静。一个“闲”字和一个“静”字,刻画出诗人从容淡定的心境。

作者采用移情手法,仿佛整个大自然也显得极其闲静。程颢观水面闲云之影、听林下流泉之声,不为名利而奔走,不因俗事而缠身,身轻神闲,好不自在。

尾联饱含哲理,“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世事纷纭,潮起潮落,永远有操不完的心,也一直有干不完的活,每天就应该开心快乐,而不能凡事都斤斤计较。

所以诗人也深有感触,只要逢上佳节,就会约上几位知交,重游月陂堤,相陪举杯痛饮,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

纵观程颢的这首诗,不仅声韵和谐,对仗工整,而且彰显了作者超凡入圣、清静自如的心态。全文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

而颈联移情手法,用淙淙的泉声突显月夜的宁静,在水心云影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自己内心平静安闲的情绪,也非常值得后人借鉴。

0 阅读:0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