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遗计杀魏延,他临死前大喊四字,被嘲笑至今。
文|柠檬
所谓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来形容三国最好不过了,那个战火纷飞却英雄辈出的年代是多少热血之人心中向往之处。提起三国,我们总会想起一代枭雄的曹操与人心收买者刘备等人,甚至在现如今众多游戏及影视中,我们常常能见到这些人的人影。然而提起魏延,许多对三国了解不深的朋友大概对他十分陌生。
作为刘备麾下一名大将,魏延在战斗方面那是数一数二的厉害,他从一名牙门将军被提拔为镇远将军,而后为刘备镇守汉中,在当时也算是颇负盛名的英雄。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蜀汉,不仅在汉中镇守了长达数十年,还多次跟从三国第一军师北伐中原,立下许多显著的功绩。
可惜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不说有智商爆表的诸葛亮,还有肝胆勇武的赵子龙等人,魏延虽然也厉害,但比起他们还是有非常大一段距离的。魏延作为一名武将,他自认为自己打仗经验老厚丰富,而且颇有才能,因此他认为自己的能力绝对不限于眼前的。
作为一个将士,他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却始终找不到突破的机遇。且说,在北伐中原时,魏延多次向诸葛亮献策——他攻打关中,而诸葛亮按照原路线行走,彼此分两路,但最后在潼关会师,这个策略的条件是诸葛亮要给他一万兵马。
诸葛亮当然不同意,兵权这种东西是无论如何不能随便交付他人的,更何况在三国之前的史册当中,就有过韩信带兵造反的例子。魏延因此对诸葛亮十分不满,不过因为诸葛亮确实强大,也没过于溢出表面。
诸葛亮自然也是察觉到魏延的小心思的,开始对他有所提防,若不是因为刘备看在他忠心的份上十分坚持重用魏延,也许魏延早已被诸葛亮不知挤到哪个角落里去了。
说起魏延的宿敌,非杨仪莫属了。二人同为刘备麾下,不过魏延是武将,杨仪却是一名文士。杨仪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徒弟,不过这个人却十分狡黠。两人的共同点是都是狷狭之人,孙权曾评价这两人为小人,他预言,一旦诸葛亮不在了,没有人能镇住这两个人,这两人一定会成为蜀国的祸端。
果不其然,在诸葛亮去世不久后,魏延和杨仪便彻底决裂,为了权利斗得个你死我活。鹬蚌相争,必有一番高下。最终魏延还是输给了杨仪,魏延最终的下场,不仅是死无全尸,还被灭了三族。不过既然他敢作乱,也该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在魏延死后不久,蜀国也气数竭尽了。
其实在诸葛亮还在世的时候,也曾想过魏延跟杨仪的矛盾,他也知道这两个人心术不正,不过因为杨仪算是徒弟,他们也是一条船上的人,诸葛亮没有选择对付杨仪,而是选择除掉魏延。因此诸葛亮在生前就安排好了退军节度之事。
在北伐最后一战中,诸葛亮纵然将死也留下了除去魏延的计谋。到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以为已经没人可以压得住他了,于是他自以为是的想要独掌兵权,可惜骄奢必败,最后他还是惨死在诸葛亮的计谋中。
都说魏延此人十分孤傲,这在他临死前十分能体现出来,就在魏延被围剿了之后,面对架在他脖子上的刀,魏延依然临危不惧,狂妄大喝——谁敢杀我?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很目中无人了,可惜虽然气势甚足,但他最后还是被马岱出其不意地杀了,尸首分离、死无全尸,而且据说在他死后,他的脑袋还被杨仪当做皮球作践玩弄。杨仪对着他的尸首讽刺说,我看你还能作乱否?
魏延也因为这四个字被嘲笑至今,好在现如今的社会文化的包容性极大,魏延这四个字也不是说什么十恶不赦大逆不道的话,随着网游电竞行业的崛起,人们在游戏得意之时往往都会大喊一声——谁敢杀我!渐渐的,这四个字也成为了许多人喜欢的流行语。
魏延这一生说到底也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得到惨死的下场只能说是棋不逢敌——谁让他跟诸葛亮政见不合呢?但同时也是他自作自受、惹祸上身的下场,毕竟早已有过前车之鉴,明知兵权等于话事权,却依旧三番五次向诸葛亮索要,种种行为无一不让诸葛亮感觉到此人的矫狂自大,除去他也是早晚之事。
魏延与诸葛亮的性格矛盾导致了诸葛亮的不满,诸葛亮用兵谨慎,而魏延大刀阔斧;魏延生性桀骜,而诸葛亮平易待人。正是这性格上的冲突,导致了最终魏延作乱,惨死于马岱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