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文景之治”非常著名,正是通过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大汉朝才慢慢得以呈现雄霸之姿,为后来的汉武帝彻底清除匈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里我们就来简单聊聊汉文帝的故事。
要知道作为一位帝王,驭权之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驾驭得不好,很可能会祸国殃民。就拿提拔官员这项来说,如果做不好的话就很可能将一个国家拖垮,汉文帝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话说有一天,汉文帝闲来无事跑到了上林苑的虎圈去放松。作为一位负责任的皇帝,看到这些好不容易弄来的珍禽异兽,自然得亲自过问一下,以彰显自己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可不知道当时的上林苑主管是过于紧张还是咋回事,居然一个问题都没回答上来,场面那叫一个尴尬。
好在这位皇帝是刘恒,要是别的话,这上林苑的脑袋估计早就搬家了。
就在此时,上林苑主管的救星出现了。
一位具体负责管理兼打扫虎圈卫生的小官吏从旁边走过,将之前汉文帝的十几个问题全部详细而周全地回答了,而且声音还颇为响亮。对此,汉文帝大喜,说:“这个管理虎圈的小吏才是所有官员的榜样,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完事之后又对上林苑主管说:“你这上林苑总管当得也太不合格了,下岗吧。”
于是,汉文帝就叫随身的智囊团近臣张释之负责具体办理此事。
按一般逻辑来说,皇帝既然已经下达了官员任命的通知,下面的臣子照办就是了。可张释之不同,他是一个要求“天子犯法也要与庶民同罪”的人,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时人都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他断然不会如此草率就执行汉文帝命令的。
待到汉文帝心情稍微平复后,张释之说:“皇上,我想问您个问题,您认为绛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如何?”汉文帝回道:“都是忠厚的长者啊。周勃铲除吕氏家族有天大的功劳,张相如随我父亲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又是平叛又是打匈奴的,是开国的大功臣啊。”
张释之接着说:“周勃也好,张相如也罢,陛下都称他们为忠厚的长者,是品德超群之人。但是陛下您也知道,他们都是踏实干事的人,可一说到大的方针国策时却都不能能言善辩,甚至还略有口吃。难道他们也不如那位上林苑的小吏吗?如果陛下执意要升迁那位小吏的话,是否要向天下人传达一个信号:只需有伶牙俐齿,不需要干什么事实,趋炎附势就可以升官发财了?”
见汉文帝若有所思,张释之接着又搬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向其继续阐述秦汉兴亡之道。当年张释之就是凭借此学说才被汉文帝得以重用的,所以说这也是汉文帝最为关心的事情。
张释之说:“秦朝是如何毁灭的?就是重用了那些喜欢舞文弄墨的官吏,他们啥也不会,就会耍嘴皮子,逢迎上级,让秦朝的君王认为,天下一片太平。陛下如果因为那个小吏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那么天下人看到这种现象,估计都会追逐这种风气,争相练就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那我们这个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汉文帝之所以能够成为贤君明主,觉悟还是相当高的,一席话听毕,立马就取消了此前的任命。
所以说不要总认为封建帝王都喜欢趋炎附势之人,至少汉文帝还是三观端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