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一 清 · 纳兰容若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鱼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词的上片,作者首先描绘了一个深夜独处的场景:“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绡”。这里的“莲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由莲花形状的铜壶滴水以计时刻。“烛半条”意味着蜡烛已经燃烧了一半,时间已经很晚。“杏花微雨湿轻绡”则形容微雨如丝,轻轻打湿了轻薄的绸绡,也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和作者内心的惆怅。
接着,“那将红豆寄无聊?”一句,作者用红豆这一传统的相思之物,表达了无法排遣的无聊和思念。红豆,自古便是相思的象征,这里作者借红豆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
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表达了对归期的期盼和无奈:“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春天的景色已经浓郁得如同美酒,但归期却如同潮水般难以预测和把握。这里的“春色”既是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暗喻了作者心中对离人的思念之情如同春天的气息一样浓郁。
最后一句“离魂入夜倩谁招?”则是作者内心深深的呼唤和无奈。在寂静的夜晚,离别的魂魄无人可招,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孤独和思念。
这首词以深邃的笔触,通过“莲漏”、“烛半条”、“杏花微雨”等意象,以及“红豆寄无聊”、“春色浓似酒”、“离魂入夜倩谁招”等词句,描绘了作者在深夜中的孤独和思念,以及对归期的期盼和无奈。
浣溪沙 其二 清 · 纳兰容若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蘋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词开篇“十里湖光载酒游”,即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开阔的湖光山色图。词人身处画舫之中,载酒游湖,尽情享受这湖光山色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接下来,“青帘低映白蘋洲”一句,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和景物的对比。青色的帘幕低垂,与白色的蘋洲相映成趣,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展现了词人独特的审美眼光。同时,“青帘”和“白蘋洲”的描绘,也为接下来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西风听彻采菱讴”一句,词人通过听觉感受,进一步渲染了游湖的氛围。西风中传来了采菱女的歌声,悠扬动听,仿佛将词人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然而,这歌声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到来,为下片的情感表达埋下了伏笔。
下片“沙岸有时双袖拥”,词人描绘了沙岸上挥袖的场景。这里的“双袖拥”不仅是对动作的描绘,也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情感。他似乎在拥抱这美好的时光,也似乎在挽留这即将逝去的景色。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画船终将离去,词人也将回到现实的世界。
“画船何处一竿收”一句,词人通过画船收竿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无奈。画船终将收起船竿,离开这湖光山色,而词人也将回到现实的生活中,面对世俗的纷扰和离别的痛苦。
最后一句“归来无语晚妆楼”,词人通过归来的场景,表达了内心的惆怅和无奈。他独自登上晚妆楼,面对这宁静的夜晚,却无言以对。他或许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或许在感慨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
浣溪沙 其三 清 · 纳兰容若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疑着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首句“谁道飘零不可怜”,开篇即提出了一个反问,谁说飘零的人生就不可怜呢?这既是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也是对离人处境的同情。接着“旧游时节好花天”一句,回忆起了过去游玩时的美好时光,那时正是花开满天的季节,景色宜人,令人难忘。
“断肠人去自经年”一句,突然将读者从美好的回忆中拉回到现实。这里的“断肠人”指的是离人,也就是作者所思念的人。而“自经年”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已经过去了一年又一年,但离人却仍未归来,令人倍感凄凉。
下片“一片晕红疑着雨,几丝柔绿乍和烟”两句,再次描绘了眼前的景色。晕红的晚霞仿佛是雨水打湿的,而几丝柔绿则刚刚与轻烟融合在一起,整个画面显得朦胧而美丽。但这样的美景却更增添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因为他所思念的人并不在身边,无法与他一同欣赏这美景。
最后一句“倩魂销尽夕阳前”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里的“倩魂”指的是离人的魂魄,而“销尽”则表达了作者对离人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伤。在夕阳的余晖中,作者的思念之情达到了顶峰,仿佛离人的魂魄已经消失殆尽,只留下了无尽的哀愁和思念。
整首词情感真挚深沉,意境优美动人。作者通过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和描绘眼前的景色来表达对离人的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感伤气息。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词的表现力,使得词中的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浣溪沙 其四 清 · 纳兰容若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
纳兰容若的这首《浣溪沙》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无尽思念。
“万里阴山万里沙”,开篇两句便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广袤无垠、荒凉寂寥的边塞景象。这里的“阴山”和“沙”都是边塞特有的自然元素,它们不仅交代了游子所处的环境,也为后文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谁将绿鬓斗霜华”,这句诗中的“绿鬓”指的是年轻时的黑发,“霜华”则是指白发。诗人感叹,是谁让年轻的黑发与霜雪般的白发相争呢?这里的“斗”字用得极妙,它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年来强半在天涯”,这句诗直接点明了游子身处异乡、漂泊天涯的境况。这里的“强半”指的是大半,也就是说,诗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异乡度过,无法与亲人团聚。
下片“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金屈戍,是古代的一种防御工事,这里代指故乡。诗人在梦中都离不开故乡,醒来后更是亲自展开画图,观看故乡的景色。这里的“玉鸦叉”是一种画图的工具,诗人用它来描绘和欣赏故乡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