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财年、24财年中印贸易对比。图源:Business Today
《商业标准报》1月16日报道,印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GTRI)称,中国新版出口限制规定将导致印制造业面临供应链延误和中断的巨大风险。近日商务部服贸司发布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限制出口部分新增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根据《目录》,限制出口部分涉及化工制造、建筑装饰、有色金属冶炼等类别。目前,印在多个领域(尤其是电子产品和新能源产业)严重依赖自华进口的机械和零部件,因而印在面对出口限制时尤为脆弱。数据显示,印自华进口额已从2023-24财年的985亿美元($98.5 billion)增至2024-25财年的1017.3亿美元($ 101.73 billion)。为应对该挑战,GTRI建议莫迪政府一方面加强对日韩等国的合作,减少对华依赖,建立更具韧性的供应链;另一方面,专注本土制造业发展,以对冲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
NEWS
参加抗议的孟加拉国女学生。图源:Getty Images
《外交政策》1月16日报道,分析称,孟加拉国女性团体在推翻哈西娜政权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新政府建立后逐渐被边缘化。2024年7月15日-8月5日,孟发生由“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主导、反对配额制度与裙带庇护体系的“人民革命”,致时任孟总理哈西娜下台出逃。该抗议是孟历史上女性参与程度最为广泛的街头政治运动,7月14日午夜达卡大学女生的抗议行动是推动运动迅速蔓延至全国的直接导火索,此后众多女性积极带头游行、封锁路口,并以协调员身份深度参与学生运动决策。在抗议结束后,学生组织走向分裂,三名男学生获任临时政府顾问,女性却在权力内斗中被挤出领导岗位,政治发声渐趋边缘化。为回应提升女性代表权的诉求,孟临时政府2024年10月增设“妇女事务改革委员会”,由孟知名妇女权益组织“女性觉醒”(Naripokkho)创始人胡克(Shireen Huq)领导。然而,由于孟政府面临内部选举压力,以及前执政党“人民联盟”(Awami League)及其盟友宣扬“伊斯兰主义暴力将在孟蔓延”的舆论,女性权益改革面临重重障碍。
NEWS
图源:Entrepreneurs India
《印度教徒报》、路透社1月17日报道,印度成功实现太空对接,成为继中、美、俄后第四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2024年12月30日,印空间研究组织(ISRO)“空间对接试验”(SpaDeX)任务使用的两颗卫星——“目标”(Target)和“追击者”(Chaser)——发射升空,该任务旨在展示航天器在近地轨道交会对接和分离所需的技术。对接的两颗卫星重达约220公斤。莫迪称,“这一成就为印未来几年的太空任务奠定重要基础。”此外,印还批准在安得拉邦设立第三个航天发射台,进一步推动其太空计划,并希望到2040年将印在全球商业航天市场中的份额从目前的80亿美元增至440亿美元。
NEWS
图源:阿拉伯半岛电视台
路透社、阿拉伯半岛电视台1月15日报道,印防长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1月15日强调,鉴于印约95%的贸易在印度洋地区进行,以及该地区各方势力斗争日益激烈,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成为印“首要任务”。同日,印海军同时下水三艘由印国营造船厂建造的战舰:驱逐舰苏拉特号(INS Surat)、护卫舰尼尔吉里号(INS Nilgiri)、潜艇瓦格希尔号(INS Vaghsheer)。有观点认为,拉杰纳特此番言论虽未点名具体国家,但明显暗指中国。印媒称,中印关系有所缓和但仍存龃龉,印正加速自身军事能力建设,以制衡中国在印度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数据显示,2024年印国防制造支出近15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7%。此外,印计划在2035年建设一支拥有175艘舰艇的海军力量。然而,分析指出,印舰艇建设速度仍大幅落后中国,中国每年可建造近14艘军舰,而印仅4艘。
NEWS
图源:《印刷报》
《印度斯坦时报》1月15日报道,美商务部1月15日取消对印三家核能实体的限制,旨在深化美印相关领域合作。这些企业为:印度稀土(IRE)、英迪拉·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IGCAR)、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BARC)。同时,美将11家中国实体列入限制清单,分析称此举旨在促进美印核领域的深度合作以制衡中国。美商务部工业与安全事务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Alan Estevez)表示,美此举向外界传达明确信息——支持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企业需承担相应后果,而与美合作的企业则会获得相应激励。然而,有分析指出,美此次解除限制并不意味美印消除了核能合作的障碍。例如,印核责任法(注:印2010年通过该法案,规定核设施运营商和供应商须对任何意外事故后果承担全部责任,但该法案因与国际规范脱轨而备受争议)阻碍美印深层次合作,美企或暂时保持观望态度。
NEWS
近年来印国防出口激增。图源:今日印度
“军队认同”(Army Recognition)网站1月16日报道,菲律宾计划向印购买九套“布拉莫斯”(BrahMos)反舰导弹系统,以增强其海防能力。该导弹系印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与俄切洛梅设计局(NPO Mashinostroyeniya,苏联及俄罗斯全系列火箭和航天技术开发商之一)共同研发,并在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具有超音速、精确打击、较长射程特点。据悉,菲是“布拉莫斯”首个出口的国家,后续印或将其出口至越南、印度尼西亚、阿联酋等国。2024年4月,菲接收首批导弹,并计划进一步扩展购买,目前正与印布拉莫斯航空航天企业(BrahMos Aerospace)进行谈判。此项采购作为菲“综合岸基反舰导弹系统”(ISBASMS)项目的一部分,旨在扩大陆基反舰导弹系统采购,以应对海上威胁。分析指出,印对菲出口“布拉莫斯”导弹,旨在对抗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影响力。印此举恐进一步复杂化中印竞争,加大两国在军事与地缘政治领域的分歧,尤其涉及南海和印度洋的海上安全问题。
NEWS
印外交秘书唐勇胜会晤阿临时政府代理外长穆塔基。图源:HT_PRINT
《印度斯坦时报》1月13日发表题为《印阿富汗政策必须避免极端倾向》的评论认为,印应以理性姿态与阿塔临时政府接触,避免受道德说教、地缘政治纷争的片面影响,务实利用在阿战略空间推动印国家利益目标。本文作者哈皮蒙·雅各布(Happymon Jacob)系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印智库战略与国防研究委员会(CSDR)创始人。
1月8日,印外交秘书唐勇胜(Vikram Misri)在迪拜会晤阿临时政府代理外长穆塔基(Amir Khan Muttaqi),这是印阿官方外交接触的重要事件 。在当前国际与地区环境下,该会面正当其时:一是国际社会被俄乌、巴以冲突分散注意力,无暇顾及阿富汗议题,这让印面临较少的舆论压力;二是巴基斯坦与阿关系紧张升级,这推动印“以阿制巴”;三是严酷冬季危及阿普通民众生活,阿亟需人道主义援助,而印已承诺提供帮助。
目前,印国内对处理印阿关系存在两种相互矛盾的看法:一是强烈反对与阿塔接触,敦促印采取“道德至上”立场,谴责阿塔的治理方式。二是认为印应该在巴阿对峙中“煽风点火”,让巴忙于应付其西北边境,为印在印巴边境谋求优势。
这两种立场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首先,第一种观点虽基于对阿人民生活的人道主义关切,但却显著偏离了实际,这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仅因为阿塔并非“自由民主政府”就停止对阿人民提供物质援助,这将进一步恶化阿民众悲惨处境。第二,虽然印可以在双边会谈中就阿妇女、少数民族政策表达不满,但引导阿走上所谓“正义之路”并非印“分内之事”,坚持在对话前要求他国意识形态符合自身期望,是极不现实的做法。第三,接触不等于认可,相互尊重主权也是重要外交道德准则,与阿接触并不意味着印全盘接纳、支持阿塔的反人道治理模式。
第二种观点认为,巴越忙于应对巴阿边境局势,印在印巴边境中就越占据有利地位。因为印可借助与阿接触在巴阿边境制造麻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观点也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巴军队有能力在对付阿塔的同时,给印制造低强度麻烦。第二,若巴阿和解,印煽风点火的所有谋划与努力都将付诸东流。第三,若印主动利用阿塔给巴制造麻烦,或将进一步激化印巴冲突,并且“落下口实”,使巴未来有理由对印采取同样策略。
印在阿利益是次要的,印首要目标是减轻印巴边境压力,而非参与阿国家建设。从长远来看,主动卷入巴阿冲突不明智也不可持续。为实现国家利益,印应对阿塔采取务实冷静、利益驱动、注重结果的接触政策。此外,与阿接触不应局限于政府层面,还须增加向阿民众发放人道主义援助与教育签证。印无需进行道德说教,也无需过度卷入巴阿纷争。印需明白:无论阿塔政府的行为多么应受谴责,与阿接触看似多么“不道德”,对外交而言,保护本国利益始终优先于道德考量,与阿接触并非“耻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