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记|在山里的日子——赵九杰

鱼迅 2025-01-29 21:48:10

名画记

书院写生

在山里的日子·赵九杰

作者:奥迪

去厦⻔的事早在前年已开始筹划,到了去年11⽉中 旬终于成⾏。我和⼩瞻到达后,赵九杰接我们去他家, 从寒冷的塞北来到厦⻔⽴刻感到扑⾯⽽来的暖意,据九杰讲这是厦⻔最好的季节。他位于筼筜路的家我多年前 来过⼀次,现在窗外的树明显⻓⾼了,只能透过树的间 隙来眺望湖⽔和远处的⽩鹭。

柯罗学生作品

我注意到他家柜⼦的⽊格⼦⾥有⼀幅笔法轻松、表现湖岸的⽔彩画,九杰告诉我这画是他在法国时淘来的,作者为柯罗的学⽣,其作品在卢浮宫亦有收藏,画框也是原装的。隔⼀会⼉,我俩的⼀位⽼相 识⾕某携着⼀叠浮世绘和地图来找他,我和九杰在桌边欣赏着浮世绘,⽽瞻瞻只对⼏张残破的旧地图感兴趣。待她⾛后,九杰⼜取出⼀厚册题为《东海道五⼗三次》的浮世绘给我看,是江户时代画师歌川⼴重 的作品,画⼯和品相均好。⼤概为了防⾍,看毕,九杰把它层层包裹, ⽤胶带缠绕。九杰家的墙上还挂着⼀张速写,寥寥⼏笔勾画出⾃⼰妻 ⼦的侧脸;隔⼀会⼉他的妻⼉先后回来,这是我和他们⺟⼦第⼀次⻅ ⾯。接着我们⼜驱⻋进⼭,夜宿古林慧观书院。⼭⾥凉⻛习习,相⽐城区⽓温要低⼏度,甚感舒适。次⽇晨起,院⼦⾥⽣⽕做饭,炉⽕中的劈柴不时毕剥作响,勾起我对过去乡间⽣活的记忆。

浮世绘

书院有⼀段时间没住⼈了,九杰发现楼上画库有⽼⿏啮咬的痕迹,忙买来驱⿏器, ⽤电波的振动驱赶之。同时,也把铁架上⼤⼤⼩⼩的画作搬下来给我看。他的画⼤体分 为两类,⻛景和荷藕,也有静物和少量的⼈像。据九杰讲五夫镇有万亩荷塘,他常在那 ⼀带写⽣。这类画的调⼦看似清凉,却多半是在酷暑中挥汗完成的。还有的是带学⽣时 摆放在院⼦⾥画的,他每⽇观察着莲藕的不同变化,那些刚采摘下来的莲蓬,由湿转⼲ 时呈现出雅致的灰紫⾊,常令他感念不已。他的众多画作让⼈⽬不暇接,尤其是⼀组在 意⼤利托斯卡纳的写⽣⻛景。佛罗伦萨是⽂艺复兴的发祥地,诞⽣过许多伟⼤的艺术家 和科学家,当地还分布着成⽚的葡萄种植园,凡此给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九杰每 希腊写⽣ ⽇沉浸其间,笔耕不辍。这批画的尺⼨分⼤⼩两种规格,有的⼩画表达得⼗分概括。在 法国南部,九杰围绕着⼀座⽩教堂,从不同⻆度画了两幅写⽣,⽤笔虽繁简不⼀,却饶 有⻛致。我还注意到他有⼀幅《荷》,整体画⾯⾊调淡雅,只在花蕊处⽤刮⼑堆砌了⼏块 较厚的⽩颜⾊,这使我想起了他年少时初跟我学画,我给他摆的⼀组静物,就是⽤不同 倾向的⽩颜⾊来做对⽐。我俩回忆着往事,并继续在画库⾥找寻着;不⼀会⼉他从樟⽊ 箱⾥拿出两张早年在厚纸板上画的静物,画⾯物体的摆放疏密不等,都以⼀个⽩瓷瓶为 主展开,在⾊调的把握上显露出与他年龄不⼀致的成熟。接着,⼜找出⼆⼗多张拓裱好 的⽔墨画,画⾯不时出现两个⼈体,或拥或卧,虽不按传统的路数来,倒也宣泄出彼时 懵懂的情感。

希腊写生

希腊写生

赴厦⻔前我俩通电话,九杰说路途这么远,你画画 的⼯具就别带了。初到古林,我发现从厦⻔市⾥购得的 颜⾊不⼤好⽤。九杰捧出⼀只⼩⼩的画箱,⾥⾯装着些 单⽀⽔彩,且均为常⽤⾊,是他在法国时,从画材专卖 店⾥购得的。后来我就以这⼏种品牌不⼀的颜⾊掺和着 ⽤。据他讲这家专卖店的颜⾊品质上乘,但只在当地卖。他因⼥⼉在国外,近⽔楼台,时常不惜花重值,专程从 那家店⾥买。九杰的画⾥也显露出它的作⽤,如⼀幅在 希腊圣托⾥尼画的蓝天映照下的⽩建筑,天空就是⽤未 调的钴蓝⾊涂就的。⽽圈内有些⼈的画,当时看着蛮好, 可是隔上⼀段颜⾊就会起变化,⾊彩变浑浊了。九杰说 他的画过⼏年打开看,颜⾊仍像刚画完⼀样。

书院写生

九杰似乎从不⽤照⽚作画,他把现场边画边创作的⽅式奉为圭臬。我亲眼⽬睹了他在书院⻔ 前⼀幅画的完成过程,就是⼀直在追逐夕阳中⼏株花⽊的光⾊变化;此时的物象,或许只是给观 者提供⼀个依据。在⾃然的启发下,想表达的依旧是他⾃⼰的内⼼世界。这样的画不⼀定完整, 但⾃有动⼈处。

书院写生

书院写生

书院写生

在⼭⾥呆了⼤约⼀周,⽼蔡夫妇也进⼭了,九杰⼜带我们去市⾥逛逛。进城后径直到了海滩,在露天的茶吧围坐在桌旁,吃着零⻝,悠闲地眺望 海景,还⻅到九杰的两位新疆朋友。另⼀次本打算先到⿎浪屿,现在登岛 不同于过去,要提前预约;本来我们预约了上午⼗点多钟的渡轮,不巧路 上遇到⼀起连环⻋祸,耽搁了时间;再约,最好时段的船票没了,要等到 下午三四点。因⽽我们就调转头去厦⼤,初来时校园除我们⼏个外,闲⼈ 不多,思源⾕的湖⽔悠悠的,显得⼗分幽静。厦⼤有许多⽼建筑,若⼲年 前九杰刚调⾄厦⼤,常在校园内写⽣。那时他蜗居在仅⼗三平⽶的⼩屋内, 度过了初来的⼀段时光。他说⾃⼰⼀有空闲就在周围画,还给我寄了⼀本 画册,⾥⾯的画有多幅出⾃厦⼤。如今,这批画⼤多已不在⾃⼰⼿边,他 只保留了⼀幅,并找出让我看。是⽇,九杰陪着我和树本游览,谈起了校 园改造后景物的变迁,兴许是⾃⼰画过的缘故,⾔语间流露出⼏分⽆奈。我对此也有感触,不禁说道:“厦⼤若能收藏你⼀些代表性画作,做个常设 陈列该多好……”。下午来到⿎浪屿,我们⼏⼈步履匆匆穿⾏在⼩巷间,后 来转⼏个弯去了钢琴博物馆。待⼏经周折找到林徽因故居,天已经全⿊下 来,只匆匆拍了⼏张照⽚。

武夷山

九杰在同安的房子,我和树本夫妇来过⼀次,路上汽⻋发 动机出了故障,还好⼀早送⼩瞻去机场时,⻋况尚属正常,否 则坏在路上会很麻烦。⼀进⻔,墙上挂着⼀幅⼤尺⼨的油画, 内容仍然是荷,此画过去我在展览上⻅过。九杰的⼏处住所藏 有不少⽼物件,如他在成都收得的⼀批菩萨、⻜天像。这⾥的 均为纸本,另有绢本的放在书院⾥,画上写有⻄夏⽂的经⽂或 名号,也拿出来让我们⼀⼀过⽬;虽不能确定就是⻄夏遗存, 但⽆疑是⽼画了。他还⽤⽑笔⼩楷⼀丝不苟地抄写经⽂,在房 间⾥也看到⼏本。接着,九杰⼜取出好多⽤纸裹着的粗瓷碟盏, 是宋代窑址出⼟的,让我从中挑选,说你画静物恐怕⽤得着。最后我选了颜⾊、形状各异的⼀摞⼩碟和⼏个罐⼦。有的虽略 有残损,但我觉得反⽽更适合画画。由于路上劳累,此时的树 本已躺在沙发上睡着了,让⼈不觉乐甚。

武夷山

九杰还讲起⼀则⼩故事, 是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 事,他去阿拉善的途中路过 银川⽟皇阁,正赶上维修只 能在外⾯绕⾏⼀圈。看到远 处庙墙外有⼀破筐,隐约可 ⻅⾥⾯有什么吸引他的东⻄, ⾛近⼀看是个泥塑佛像,头 和身体分离着,夹杂在⼟块 砖⽊之间。九杰⻅了颇感惊 喜,猜测是墙壁上掉落的浮 雕;或是被⼈供养的佛像, 维修⽟皇阁时当做废物丢弃 的。这回也在他家⻅到。

法国写生

在古林期间,张⽴平夫妇携带⻝物上⼭来看望我们,那天我们觥筹交 错,尽欢⽽散。⼀⽇,在房间的抽屉⾥我⽆意发现⼀本⼗多年前出版的 《麻粟星空》,该书为九杰所撰。晚间⽆事常取出翻两⻚,虽是⾛⻢观花, 倒也了解到他⽣活的另⼀⾯。他⽤五年时间跑遍了武夷⼭桐⽊的33个⾃然 村。随着调查的深⼊,书的出版⼀拖再拖,是整套书⾥最后刊⾏的。该书 图⽂并茂,他在⽥野调查过程中,除了写出⼤量⽂字,还画了不少速写和 油画。有时画完速写意犹未尽,在纸边即兴题上⼀⾸诗,虽是从古⼈成句 上化来的,但从中亦可窥⻅他对旧⽂化的喜好。麻粟是他到的最偏远的村 落,位于海拔1600⽶的⼭上,⼭路崎岖难⾏,只有⾼底盘的⻋可以进去。这⾥我虽未到过,但可从此次去武夷⼭的路途来体验它的艰⾟。

希腊写生

刚到武夷⼭,我们去了⾸愚法师的学堂,九杰与 法师有很深的交往,书院也挂着不少他的字幅。在这 ⾥法师请我们吃了⼀顿素斋,味道要好过去年年初在 寂照庵吃的。我们虽去看了代表⼤红袍的六棵⺟树, 但隐隐感到那是补种的。然⽽,当天有幸在⼀位骆姓 的茶道传承⼈家⾥,品尝到当初留下的⽼茶。后⼀⽇, 九杰⼜带我们去她家喝粥,还⽤钢笔给她勾了画像。

书院写生

在武夷⼭,九杰带我们去⻅了⼀位他书⾥采访过的⼈物——陈 建霖,此⽼⾼龄⼋⼗⼜五,因他⻓期保护古⽊的传奇经历,被称 为武夷⼭的守护神。刚去时,⽼⼈正在院⾥锄草,他家藏有古玩 字画⽆数。九杰位于古林画库的⼀尊明代⽊雕佛像,原是他的旧 藏。我们在陈⽼家盘桓半⽇,品着他存了六⼗多年的陈茶,此茶 初⼊⼝有股⼟味,⼏杯后醇⾹的味道就出来了。在他家看到⼀幅 ⽔彩有海派作⻛,陈⽼告诉我那是他年轻时的画,另有两个⽵根 雕的古装⼈物,也出⾃⽼⼈之⼿。他还藏有⼤量古墨,既有乾隆 时的御制,亦有⼤⼩不等的观赏墨。我在⼀块蓝墨上看到⼀句诗 “武夷缩地为明圣,不异虹桥宴客时”,似与当地相关。据说⽼⼈ 原是潘主兰的弟⼦,美院的钱绍武曾在他家住过,他的⼀本傅抱 ⽯的册⻚,就是由钱⽒题签的。待我们告辞,陈⽼送出来,接着 跨上⼀辆⾃⾏⻋转身⾛了。

意大利写生

书院写生

从⼭⾥归来,在⽴平的画室,我们⼜⻅到他和夫⼈晓杰,他的油画幅⾯之⼤让⼈感叹,还跟我们绘 声绘⾊讲起他和九杰在乡村,⾯对着红彤彤的柿⼦树,⾃⼰⽤两块四⽶⻓的画布作画的事。他现在常年 戴着⼀副⽼花镜,⾏坐都不摘下。临别送我们每⼈⼀个陶俑作纪念。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限于篇幅, 只能点到为⽌。旧句云:“岁云暮矣,卿可归休”,我辈也该享受⼀段平静的⽣活了。

意大利写生

意大利写生

希腊写生

希腊写生

意大利写生

意大利写生

法国写生

法国写生

法国写生

法国写生

奥迪,蒙古族。原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原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水彩粉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1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