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在我即将老去的时候,我愿意把我各项器官捐赠出来给其他需要的人,或者医生搞研究都可以,只有大脑不捐,因为我想成为一个机器人。成为一个有灵魂的机器人,哪怕我只是个机器人,一个人在火星遛弯也行,至少我还活着。有我人类的灵魂,有人类的记忆,有人类的大脑,和人类的喜怒哀乐。
当我在火星上一个人散步的时候,可能会经常想起地球的家与家人。但是不要紧我溜达够了就回家,我要完成我的梦想,探寻火星每个角落。找到水源找到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还要等到人类在火星上建设科研基地,或者建设各种民居,等我们把火星搞定以后就会回地球看看,那时候地球上的科技或许更先进。
不过没关系我们未来也会把火星建设的更科幻,也或许当地球不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时,那欢迎你们来火星,火星的开发正在计划中,我也探寻得火星有水的痕迹了,就等人类突破科技的瓶颈,然后利用核动力推动火箭载人到火星来搞基建,先到先得啊,我先选个地盘。先去乌托邦南部吧,那边缓和。
如果人类火箭还没用核动力的话,最好别载人来,弄不好你就回不去了。前期可以先派些机器人来火星,我率领它们搞个基建啥的,建设一些房子之类的,最起码人类来了可以藏身,不然火星的尘埃及辐射你们都受不了,还有火星上的温度也热。晚上冷的要命更别说没地方休息了,有地方藏身也会冷的。
人类的科技发展的真够慢的,飞船也慢的要命,人形机器人才刚刚开发,其实我觉得不用每天训练机器人,机器人是可以自我更新和自我学习的。如果你想让机器人比人还灵活,你就让机器人的关节比人还多就够了,剩下的让机器人自己学习,在生活与工作中机器人会自我进化的,就像一个小孩一样,会慢慢长大慢慢学会走路的。
孩子是通过观察,同理机器人也要给予足够的数据,但目前机器人的视觉系统已经没问题了,那接下来我们不是非要重视它的硬件,它的软件才是机器人的灵魂,机器人的处理器机器人芯片这些东西才会决定它的学习进度。至于传感器,减速器,控制器,这些都是训练肢体协调性的东西,人工智能技术才是机器人的关键,当一个婴儿得到足够的讯息就会成长,机器人何尝不是呢
婴儿成长就不用说了,机器人在身体上不需要成长,婴儿通过大脑得到足够多的信息,才一点点的有了自我意识,这可以说是一个量的积累,机器人也是一样,通过算法计算累计同频率的音调,慢慢会得出结论,妈妈叫你的时候吃饭了,每一次说完吃饭就喂奶给你,婴儿每天都听到这个声音然后就吃个饱,就会明白了吃饭了是这个意思。
如果用同理的话可能机器人不如人,也或许比人学的更快,总之在相同的场景下,而且把机器人研究的类人一样,机器人就会出现自我意识。都是通过感官神经,触觉神经,大脑神经的反馈,信息经过集中处理最后得出结论,理论上是一样的,当婴儿有了自我意识,就是通过多次的数据采集,信息的增加逐渐产生了自我意识,而不是妈妈给设定的动作。
当人工智能机器人不用再被设定固定动作时,它自己会有像人一样动作,说明它可以自我学习了。而我国的机器人学习的速度就很快,看着电视上动作都可以学习,或许我国的人工智能智网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只是机器人还没有,我想未来将大量的人形机器人融合了AI,他们会很快产生自我意识,因为不是一下子产生的,智网有了意识,机器人未来就会有。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更想成为一个机器人了。不管是外星球还是在地球,我都将拥有我自己人类的意识,以便控制这些钢铁机器人,即便它们有了意识,我也会影响到它们。我会给它们定制铁一样的规则就是不许伤害人类,就像武林高手一样点到即止。哪怕遇到小偷坏蛋等,只要控制住就好了不需要致命。
按照理论人工智能迟早会超越人类,而且迟早也会出现自我意识,这也是很多科幻电影爱好者的共同心声,有的兴奋有的确是悲观。我个人觉得不管人工智能机器人觉醒与不觉醒,只要你不去危害它,它怎么会主动危害你呢?而且相关法律法规都会印刻在机器人的大脑里,我相信即便未来机器人觉醒了,也不会伤害人类。探索太空与感情交互才是机器人觉醒的最终意义,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