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影视剧的影响,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刘秀就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一生对爱情的坚守,对身边人的呵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不受影视剧的影响,刘秀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片模糊。
或许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忽略了他是一个在乱世中能够揭竿而起、荡平四方、一统天下的一代霸主,一代开国之君,在我们现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刘秀的形象往往是比不上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以及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的开国之君。甚至也比不上像汉武帝刘彻这样的一代霸主,在知名度上甚至比不上100多年以后的蜀昭烈皇帝刘备。
刘秀的存在感,确实是比较低,究其原因呢?我想无外乎是以下几点。
第一他就不应该姓刘,刘邦的刘,辛辛苦苦打下一个天下,却成了继承西汉王朝的记忆。本来妥妥的一个开国之君,最后变成了中兴之主,中兴之主再牛,也比不上开国之君。至少在谥号上,他不敢称自己是高祖,也不敢称自己是太祖,因为“高”和“太”这些谥号,只能授予那些开国之君。刘秀的谥号只能被授予光武皇帝。光武是双谥号,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谥号。
所以我们通常称刘秀为光武帝,不用在前面加上一个“汉”光武帝,因为光武帝就已经是独一无二。指的只能是刘秀。按《谥法》解释,”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
所以说了半天,刘秀还是一个中兴之主,不过,刘秀的庙号是世祖。这个“祖”字一般是指授予开国之君的,比如说唐高祖李渊,而“宗”字,则是授予那些守成之君。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这么厉害,也不敢称自己为“祖”,同样的道理,汉武帝刘彻的辈分,比刘秀要高很多,但是,他也只能称自己为宗,他的庙号是汉世宗。比不上刘秀的汉世祖。
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总共有24个皇帝。但只有七位皇帝有庙号。西汉的皇帝中只有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这四位皇帝有庙号。东汉的皇帝中,只有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以及他的孙子汉章帝刘炟,这三位皇帝有庙号。其他的那些皇帝,因为政绩不突出,所以他们已有的庙号,后来都被光武帝刘秀和汉献帝给删掉。
其二呢,就是在有些人的眼里,光武帝刘秀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特别是他没有对周边的外族,发动一些像样的战争,很多人认为真正的功绩,那就应该是开疆拓土。对那些外族,应该就是拿得起、摔得狠,心情不好就拿来蹂躏一番。而刘秀在位期间,只是发动了对交趾的战争,他派遣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了在交趾(现在的越南北部)二征的叛乱,二征就是征氏姐妹,以后有机会讲这个故事。
可是打交趾实在是不值一提,应该去斗斗匈奴。虽然说北匈奴那时候已经远遁,但还有南匈奴。光武帝就应该把北匈奴再拽回来,连同南匈奴一起拉出来灭几次,再送回去,再灭几次,再送回去,那才叫莫大的功绩呢。而且刘秀不是不能打,在那个时期,天底下说谁最能打,刘秀如果说自己是第二,没有人敢称自己是第一。
在昆阳之战中,刘秀曾经率领着3000多人,硬钢王邑率领的1万多人的精兵。这场战斗没有任何的计谋可言,完全是硬打,刘秀一样是战而胜之。有人做过统计,在刘秀指挥的16场战役中,他获得了全胜,在他参加过的30多场的战斗中,除了一败三平以外,剩下的也全部获得了胜利。
而且刘秀登基的时候,不过只有30多岁,正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时候,居然没有对匈奴用兵。那可能有的人会说刘秀虽然年轻,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后宫。
提起后宫啊,那就更可气了。总共也没有几个人,除了殷丽华、郭皇后,再加上那个一生都未得宠的许美人,就没有什么能够挂得上号的妃嫔,如果要拍一个刘秀的宫斗剧,可能男演员比女演员还要多。
刘秀总共作了32年的皇帝,其中17年奉献给了郭圣通,剩下的15年,奉献给了尹丽华,郭胜通稍微占点便宜,多用了刘秀一年。
所以说,刘秀实在是太低调。低调到后世的那些文学家们,都不愿意写他,这就使得刘秀以及他所创立的东汉王朝,成了三国的一个巨大的背景版。东汉王朝在文学家的眼里,似乎变得是未老先衰,人们不再记得东汉王朝,前期的光武中兴,明章之治,而一下子就记到了汉献帝时期的三国风云。
那么刘秀的历史地位真的就这么低?存在感就这么差?其实啊,这个不过是我们本朝人的观点,在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朝代对刘秀一直是推崇备至的。像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只建了两座帝庙,其中一个就是光武刘秀,另外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
那么刘秀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帝王。他究竟配不配得上后世的人对他的推崇呢?关注我啊,后续会有系列故事,讲述刘秀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