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十日”新解
——十天干乃十月太阳历之月序
金栋按:“十日”之说,先秦典籍《春秋左传·昭公五年》云:“日之数十”、《昭公七年》云:“天有十日”,晋·杜预注:“甲至癸”,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古代传说谓尧时十日并出,然《论衡·说日篇》谓儒者以日为一,则‘日有十日’之说非《左氏》义。杜注‘甲至癸’是以十干解‘日之数十’。”
“十日”之说,中华传世典籍《山海经》有之,西汉典籍《淮南子》有之,中华中原传世典籍解在了神话传说里如“后羿射日”、“羿射十日”等,而少数民族彝族历法典籍解在了历法里!
“日之数十”“天有十日”等“十日”之说,杜预注为“甲至癸”之十天干,正是十月太阳历之十个月序,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日,天之太阳、太阳历也,既非“一日(天)”,亦非“十日(天)”。所谓“天有十日”,即天干有十的太阳历法——十月太阳历也!
据少数民族彝族历法典籍《土鲁窦吉》记载及现代相关学者考证,干支最早并非用于记日,特别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最早用于记月,即上古圣贤(伏羲氏时期)创制十月太阳历法(天有十日、天有五行)之十个月序、之十个时节,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或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则用于记日——十月太阳历之日序。十月太阳历用洛书符号表示。
十月太阳历,一年十个月,月序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先秦典籍如《左传》谓之“日之数十”、“天有十日”,十日即十天干。一个月36天,分三旬每旬12天,日序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或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循环第次表示。
十月太阳历,中华中原始祖之一伏羲氏时期谓之甲历(据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记载,甲历由伏羲氏所创制,云:“包犠氏……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建五气,立五常,定五行,始名官以龙纪,有甲历、五运……。”),亦名阴阳五行历——“天有五行”将一年分十个月,上半年为阳年,下半年为阴年,用五行水火木金土表示(《尚书·洪范》生成数之序,见陈久金《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此乃阴阳五行(历法概念)之本始也!
五行每行72天,又分阴阳两个月,用十天干表示,阳月甲、丙、戊、庚、壬,阴月乙、丁、己、辛、癸,故又名甲历。每个月36天,分三旬每旬12天,日序用十二地支(十二生肖)循环第次表示,共十个月,一年共360天,剩余5~6天为过年日。这里有阴阳、有五行、有干支。干支可以分阴阳、配五行,此乃干支与阴阳五行之本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也!
五行即是五季、五时、五气。行,替天行气之义;气,天气、节气、气候之气,即一年五行乃阴阳寒暑节气之更替也。
十月太阳历,后世以五行相生序表示,一岁(古代把从冬至到冬至的时间间隔称岁)始于冬至日木行72天,其后依次为火行72天、土行72天、金行72天、终于水行72天,共360天,剩余5~6天为过年日。
据《说文》《尔雅》《史记》《汉书》等对十天干之解释,其字义概括如下:
甲:物种破甲之月;
乙:屈曲生长之月;
丙:天气明亮之月;
丁:丁壮之月;
戊:丰茂之月;
己:纪识之月;
庚:成熟之月;
辛:更新之月;
壬:怀妊之月;
癸:揆度之月。
附:参考书目如下
先秦典籍《春秋左传》
中华传世典籍《山海经》
西汉典籍《淮南子》
彝族历法典籍《土鲁窦吉》
现当代学者之相关著作
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
儒家经典《尚书》系列著作
字书《说文》《尔雅》等工具书
《史记》
《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