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联大会议,苏联外长嘲讽邓小平个矮,邓公回怼令其颜面尽失

历史迷小贺 2025-01-14 17:55:59

前言:

邓公在1974年出席的联合国大会上,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气势的演讲,会议结束后,他的观点获得了许多国家的赞誉,但是苏联代表却显得不那么开心,甚至还当场嘲讽邓公个子矮,而面对他们的嘲讽,邓小平却没有生气,只用了一句话就让苏联代表哑口无言,那么邓公在大会上说了什么呢?苏联代表为何会在大会上为难我国呢?这一切还得从当时的中苏关系说起。

中苏关系变化的枢纽:赫鲁晓夫上台

进入到20世纪60年代,苏联自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他在执政期间实行了与斯大林相反的外交政策,更是在苏共20大上全面否定了斯大林执政时期所作出的贡献。在美苏“冷战”的世界格局之下,提出了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相同的“三和路线”。

赫鲁晓夫的这个路线的内容主要包括:“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和平共处”。这一路线旨在通过和平的方式与西方国家共处,并在和平竞赛中超越美国。赫鲁晓夫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取得政权,对社会主义国家则强调一致性并谋求美国的认可。

事实上这个路线已经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初衷,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是一种典型的“妥协与退让”的政策,这标志着苏联向资本主义国家过渡的开始,为其在之后的“解体”事件中埋下了隐患。

消息传回我国,虽说当时国家重建还没几年,朝鲜战争的创伤依然存在,国家当时的建设还是依靠“苏联模式”的样板照常进行着,但毛主席在知晓赫鲁晓夫的此番举动后,随即便进行了批判,表达了他老人家严重的不满。

毛主席认为,在对待以往的领导者人物上,要持以批判的态度,特别是在斯大林同志的问题上,我们更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他的政绩。斯大林虽有错误,但成绩和贡献是主要的,反对全盘否定斯大林。而赫鲁晓夫则对斯大林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这是不对的!毛主席为此发言说到:“苏联看来是要变天了,修正主义要上台了,我们要以此为鉴,走出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可以这么说,赫鲁晓夫的上台执政,成为了中苏关系转变的枢纽,而这种态势在接下来发生的事件中则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苏联接二连三挑战我国“底线”

苏联在1958年向中国提出了共建“长波电台”的提议。长波电台在当时的军事通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实现远距离的通信覆盖,对于确保两国间的军事联系和战略协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方面对于这一提议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毛主席认为,共建长波电台将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如果苏联在中国领土上建设长波电台,那么这将意味着苏联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对中国领土的军事控制权。这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中国坚决拒绝了苏联的这一提议。

然而,赫鲁晓夫见我国对此持强硬态度,便直截了当的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即建立“联合舰队”的要求,苏联人此时的想法是:“既然你们拒绝了设立电台,打探不到任何的军事信息,那咱们就直接上‘军演’,时时刻刻监视着中国的一举一动。” 苏联方面给的官方解释是:“这一提议旨在加强两国在海军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军事威胁。”

然而,我们又不是傻子,知道苏联此决议的真实目的,他如果真想合作的话,为什么会在其后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举行洽谈会议?决意要和冷战时期最大的敌人美国合作缓和两国的关系,可见“双标”之心昭然若揭。

不出所料,我方也断然拒绝了此项要求,给出的理由是:共建联合舰队将涉及到海军指挥权和作战权的问题。如果两国共建联合舰队,那么这将意味着两国海军将共同接受一个统一的指挥体系。这对于中国的海军建设和国家安全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眼见中国“软”的不行,苏联随即不久之后便对我们施加了强硬的态度和行动。在1959年,关于中印边境问题上,苏联发表了偏袒印度的声明,无视我国外交部提出的抗议与反对,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也使得本就“摇摇欲坠”的中苏关系到达了破裂的边缘。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则直接扯开了苏联伪装的“老大哥”的面具,导致了中苏关系的彻底决裂。

中苏关系破裂,国家发展面临险境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决定撤走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苏联将在华担负重要任务的1390名专家全部撤回国。这些专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他们的撤走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苏联政府还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数百项双边条约和协定,其中包括专家合同、科技合同等。这些合同的撕毁导致中国失去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援助,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经济困难。

苏联单方面撤走在华专家和撕毁双边条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这些分歧逐渐扩展到国家关系领域,导致双方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基础受到严重破坏。其次,苏联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向中国施加压力,以解决政治问题。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这一事件由此标志着中苏同盟关系的全面破裂。

在此之后,毛主席发表了长文在《人民日报》上,报纸的标头写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人民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道路,在随后的1962年又发表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提名文章,标志着我国陷入了“两个拳头”还击的被动局面。

与此同时,我国除了在国际外交上举步维艰,国内的状况此时也并不好过,在这时赶上了天灾,导致粮食歉收,农业化道路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毛主席身为国家领导人,主动带头吃苦,不吃肉,不吃鸡蛋,不喝奶,与人民群众“同吃苦,共患难!”

时间大致到1964年底65年初,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逐步恢复和在军事上核武器技术的研制成功,我国一步步打开了国际舞台的“话匣子”,开始在世界上展露锋芒。

重返联合国席位并推举邓公参会

从1961年开始,美国及其盟国每年都在联合国内设法通过一项动议,把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样一个简单的程序性问题列为需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重要问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不断提高,以及亚非拉一些新独立国家不断加入联合国,新中国在联合国内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多。

1970年9月15日,第25届联合国大会开幕。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18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利的提案以51票赞成、49票反对、25票弃权获得多数。虽然未达到三分之二的多数,但支持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提案的票数第一次超过半数。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对中国代表权问题进行表决。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获得了多数的通过。

至此,中国22年的重返历程以胜利告终,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中国开始以积极地态度应付国际合作和纠纷,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有了话语权。1974年,联合国总部决定于4月9日召开第六届特别会议,主要研究原料和发展问题。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后首次派遣高级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3月中旬,外交部领导开始酝酿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人选。毛主席在听取了王海容关于出席联合国特别会议代表团团长人选的汇报后,稍作深思后说:“由邓小平同志担任团长好,但暂不要讲是他的意见,先由外交部写请示报告。”

3月22日,外交部向周恩来报呈了《关于参加特别联大的请示报告》,建议由邓小平副总理任团长,乔冠华、黄华同志为副团长出席大会。随后,周总理提笔在外交部报告上批示,同意外交部所提方案,并将批示文件送毛主席及各政治局成员传阅。

毛主席圈阅,同意外交部所提方案后,外交部又将此报告送其他中央领导审阅。人选一事敲定后,周总理致信毛主席,汇报说:“大家一致拥护主席关于小平同志出国参加特别联大的决定。小平同志已于27日减少国内工作,开始准备出国工作。”

邓公在接到中央的任命后,立即全力以赴投入出席联大特别会议的准备工作之中。他深知这次亮相关系到新中国的外交形象,因此格外重视。他召集外交部的有关人员,一遍又一遍地讨论在联大会议上的发言稿。

联大会议上的交锋

1974年4月6日清晨,邓公率领中国代表团赴纽约出席第六届联合国特别会议。周恩来总理破例率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界群众四千多人到机场送行。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都在关注着中国代表团的到来。

4月10日下午,在一片关注的气氛中,邓小平健步走上联合国大会讲台。面对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和众多记者,邓公从容不迫地开始全面、系统地阐述毛泽东提出的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并论述了中国的对外政策。

他郑重宣布:“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同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具有相似的苦难经历,面临共同的问题和任务。中国把坚决同第三世界国家一起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而斗争,看作是自己神圣的国际义务。中国坚决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而且永远不称霸。”

在发言过程中,邓公展现出了他的思维敏捷和敏锐。他从容应对各种提问和质疑,用事实和数据有力地反驳了西方的偏见和误解。他的发言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称赞,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当然,在这种国际外交的大舞台上怎么能少了苏联,苏联派遣了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出席了会议, 当时中苏关系在破裂后几乎断绝往来,相互对峙了十年之久。当葛罗米柯看到在会后交谈的邓公后,处于两国此前的敌对关系,便上前去欲找邓公的茬,想让其难堪。

葛罗米柯当着参会国代表的面,大声的说到:“早就听闻您的威名,今日一见果不虚传,只不过您的个子太矮了,在会上发言时后面的国家代表能看到您吗?”此话在场的明眼人都能知晓话外的寓意,就是在嘲讽邓公的个子矮。

然而,邓公并未因此感到尴尬或愤怒。他机智地回怼道:“个子矮怎么了?拿破仑不也是个矮个子吗?可他却指挥了千军万马,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个子矮并不影响一个人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邓公的这一回怼不仅令苏联外长颜面尽失,也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风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他的外貌或身高,而是取决于他的才能和贡献。

邓公在联大会议上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他的外交智慧,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和各国利益关系的平衡点,从而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利益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智慧不仅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结语:

通过20世纪60年代的中苏关系入手,我们可以一步步的感受到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的十几年的时光中遭受的不平等的对待,以及我们的先辈们为此都做出了那些的努力,才换取了我们今日的国际地位。我们要始终不忘国家老一辈领导人的艰辛付出,并告诫我们时刻谨记:“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参考文献:

——《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学者中苏关系史研究述评》

——《围绕邓小平出席联合国会议的一场激烈斗争》

0 阅读:304
历史迷小贺

历史迷小贺

邢子淳晨觉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