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车位到车位」「L3」和旗舰SUV,极氪仍在紧咬不放

范逸尘说车 2025-03-20 13:13:42

极氪搞了个新车007,还整了个浩瀚智驾系统,听起来挺牛的样子,不过这车到底行不行还得看实际表现,毕竟现在智能驾驶这块儿吹牛的太多了,谁知道是不是又在画大饼。

极氪这次搞的浩瀚智驾系统,用的是英伟达Orin-X芯片,听说算力挺强的,不过具体强到什么程度还真不好说,毕竟这些数字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个摆设。不过极氪说是全栈自研,这倒是挺厉害的,现在很多车企都是找供应商拿现成的方案,自己研发的确实不多。全栈自研意味着从底层到应用都是自己搞,这样灵活性肯定更强,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不用受制于人。但是自研也有风险,万一出了问题可就全得自己扛,没有甩锅的对象。

极氪这次还说攻克了端到端和无图智驾两大难题,听起来挺厉害,但具体是怎么个攻克法还真不清楚。端到端应该是指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控制全都用一个神经网络搞定,这样理论上反应会更快,但是风险也更大,毕竟中间环节少了,出问题的概率可能会增加。无图智驾就更玄乎了,难道是不需要高精地图就能自动驾驶如果真能做到那确实了不起,不过我觉得多半还是得依赖地图,可能只是减少了对地图的依赖程度。

极氪说这套系统全国都能用,有路就能开,这话说的挺满的。不过实际上肯定还是有限制的,比如说复杂路况、极端天气什么的,估计还是得人工接管。而且全国都能用不代表全国都好用,可能有些地方效果会差一些。不过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比那些只能在固定路段用的强多了。

吉利这次整合智驾资源搞了个千里浩瀚体系,听名字挺唬人的,不过实际上就是把旗下品牌的智驾技术统一了。这么做也有道理,毕竟智驾开发成本高,各搞各的太浪费了。统一之后可以共享资源,效率肯定会提高不少。不过这样做也有风险,万一出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多个品牌。

极氪在这次整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负责首发先进技术。这也正常,毕竟极氪定位高端,用户对智能化的要求更高。不过这样一来极氪的压力也不小,万一技术不成熟就上车,可能会影响品牌形象。好在极氪之前在智驾方面的表现还不错,应该能hold住。

H7和H9两大方案分别对应现在和未来,这种规划还是挺合理的。H7主打L2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H9则瞄准L3自动驾驶。这样既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又为未来做好准备。不过L3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还面临不少挑战,包括法律法规、保险等问题,短期内可能难以大规模落地。

领克900也要用这套系统,还首发搭载Thor芯片,看来吉利是想把这套系统推广到旗下所有高端品牌。不过领克的定位和极氪还是有区别的,同样的系统在不同品牌上的表现可能会有差异。而且Thor芯片虽然强,但是成本肯定不低,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售价。

极氪这次搞的车位到车位功能号称是满血版,说是有四大能力:第一次就能去、全国都能去、有位就能停、不多走一步路。听起来是挺厉害,不过实际效果如何还得看实测。第一次就能去这个功能应该是针对一些特定场景,比如说提前建好图的商场停车场之类的。全国都能去这个就有点夸张了,肯定还是有地域限制的。有位就能停这个倒是挺实用的,不过如果停车场太复杂可能还是会有问题。不多走一步路这个就更玄乎了,难道还能直接开到商场门口不成

极氪这次还升级了端到端Plus架构,还整了个MLM多模态大预言模型,听着挺高大上的。不过这些技术名词对普通用户来说意义不大,关键还是看实际体验如何。如果真能提升用户体验那就是好技术,否则就是徒有虚名。极氪还搞了个数字先觉网络,说是能提升预知能力。这个倒是挺有意思的,如果真能提前预判路况变化,对安全性的提升应该不小。

不过极氪这套系统还是有些小问题的,比如说如果目的地没有极充站,还是得记忆一次才能用。而且虽然号称是端到端,但实际上还是通过拼接来实现的。这些问题虽然不大,但还是暴露出系统还不够完美。不过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智能驾驶这东西本来就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极氪这次还透露了L3自动驾驶的一些信息,看来是想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用了两颗Thor芯片,算力高达1400Tops,这个数字确实挺吓人的。不过对普通用户来说,可能更关心的是这么强的算力能带来什么实际体验。毕竟数字再高,如果体验不好那也白搭。

5颗激光雷达的配置确实够豪华的,不过成本肯定不低。极氪说这是为了安全考虑,也有道理,毕竟L3自动驾驶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不过这么高的成本最后肯定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就看用户愿不愿意买单了。ZEEA 3.0数字架构听起来也挺厉害,不过具体能带来什么好处还不太清楚。

极氪说L3先在高速和快速路上用,这个规划还是比较稳妥的。毕竟高速路况相对简单,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至于城区应用,短期内可能还是难以实现。不过能在高速上实现L3自动驾驶已经很不错了,至少长途驾驶的时候能轻松不少。

极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追赶速度确实挺快的,从最开始的落后到现在能和其他厂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步还是很明显的。全栈自研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样能更灵活地调整和迭代。每一行代码都能改确实是个优势,不过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和责任。毕竟出了问题就没地方甩锅了,全得自己扛。

极氪说很重视用户反馈,这点还是挺好的。不过具体怎么平衡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还是个问题。毕竟用户的需求可能五花八门,有些甚至可能相互矛盾。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又不偏离技术发展方向,这需要很高的平衡能力。

座舱能力融合这个事儿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不过具体怎么个融合法还不太清楚。平台化和差异化如何兼顾也是个问题,毕竟这两者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过度平台化可能会导致产品同质化,而过度差异化又可能会增加成本。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可能是极氪需要考虑的问题。

极氪这次主打SUV产品线,这个选择还是挺明智的。毕竟中国消费者确实比较喜欢SUV,市场需求大。不过现在SUV市场竞争也挺激烈的,光靠车型可能还不够,还得看其他方面的竞争力。智能驾驶能力的提升确实可能成为一个卖点,但是否能真正带来销量增长还得打个问号。毕竟现在很多消费者对智能驾驶还是持观望态度,安全性和可靠性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市场表现确实是检验成果的最后一环,不过这个结果可能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毕竟新车上市到形成稳定销量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智能驾驶系统的效果也需要时间来验证。如果真能在市场上取得好成绩,那极氪这次的技术升级就算是成功了。不过如果销量不理想,那可能就要重新考虑产品策略了。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到现在,一些伦理问题开始凸显出来。比如说在紧急情况下,车辆该如何做出决策是优先保护车内乘客,还是尽量减少整体伤亡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伦理问题。现在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这个问题迟早会被摆到台面上来。

数据安全也是个大问题,智能汽车收集了大量用户数据,这些数据该如何保护如果泄露了会造成什么后果现在很多用户可能还没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但随着数据泄露事件的增多,这个问题肯定会越来越受重视。车企在这方面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大,如何平衡数据利用和隐私保护,可能是未来一个重要的课题。

L3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还面临不少挑战,法律和保险就是两个大问题。现在的交通法规基本都是针对人类驾驶员制定的,对于自动驾驶系统如何定责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保险公司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风险评估也还在摸索阶段,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L3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商业化可能会受到限制。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可能会重塑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一些传统车企可能会选择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弥补自身在软件和算法方面的不足。而一些新势力则可能会寻求和传统车企合作,以获得成熟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资源。如何在竞争和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可能是未来车企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供应链的重构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芯片厂商的地位可能会越来越重要。未来汽车可能会变成一个移动的超级计算平台,芯片的重要性可能会超过发动机。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重新洗牌,一些传统的零部件供应商可能会面临挑战,而一些新兴的科技公司则可能会获得更多机会。

软件定义汽车这个概念现在被提得很多,但具体怎么个定义法还不太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软件在汽车中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高。未来的汽车可能更像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生态构建可能会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如何打造一个良好的软件生态,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进来,可能是未来车企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不过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毕竟汽车和手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要高得多。

0 阅读:24
范逸尘说车

范逸尘说车

范逸尘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