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英女王访华,国家向霍英东借车,霍英东:用完后不用还了

无梦历史为安 2025-01-23 09:38:43

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踏上中国的土地时,一辆湛蓝色的劳斯莱斯已经恭候多时。这辆豪华轿车不仅承载着两国外交的重任,更是见证了一位香港企业家的胸襟与气魄。当接待部门准备这辆车时,一位默默无闻的香港商人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 不是借出自己的座驾,而是专门购置了一辆全新的劳斯莱斯。更令人惊讶的是,当女王访华结束后,他却说:"这车就留下吧,以后接待外宾还用得着。"这位商人就是著名爱国企业家霍英东。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一位商人如此慷慨解囊?

一、国之大事:英女王首访中国

1986年的秋天,北京城笼罩在一片金黄之中。10月12日这天,首都机场的跑道上格外热闹,中国领导人站在舷梯旁,等候着这位特殊的贵客。

这一天,对于中英两国来说都极不寻常。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专机缓缓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她身着翡翠绿套装,优雅地从舷梯上走下。这是英国女王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到访的英国国家元首。

此时的中英关系正处在一个微妙的时期。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回归的倒计时已经开始。英国女王此次来访,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国事访问,更带着为香港问题"探路"的使命。

消息传出后,北京城沸腾了。长安街两旁,市民们自发地聚集在街道两侧,想一睹这位传奇女王的风采。有意思的是,街道两旁的梧桐树被整齐地修剪过,沿途的建筑物都焕然一新,就连路边的花坛也种上了英国特色的玫瑰。

为了这次访问,中国方面筹备了整整半年。外交部专门成立了接待小组,从餐具到床品,从司机到翻译,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据当时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回忆,仅仅是餐具的摆放位置,就进行了十多次演练。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访问还破例允许英国BBC电视台在现场直播。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极为罕见的。英方特意空运了一套卫星转播设备,让全世界都能实时看到这历史性的一刻。

女王的日程安排也十分特别。与以往外国元首多局限于政治会谈不同,她的行程更侧重于文化交流。从故宫到长城,从老字号到民间艺术,处处都能看到她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参观故宫时,一个小细节让在场所有人都印象深刻。当讲解员介绍到乾隆皇帝时,女王微笑着说:"他在位的时候,我们英国的乔治三世国王还在跟北美殖民地打仗呢。"这句话不仅展现了她对历史的了解,更体现出她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深刻认识。

这次访问的规格之高,在当时也是空前的。除了46辆豪华轿车组成的车队外,还特意安排了100名礼宾警察护卫。每到一处,当地都会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少数民族表演、传统戏曲、民间工艺,展现着中国最精彩的文化底蕴。

二、接待难题:一辆特殊的座驾

就在英国女王即将访华的消息传来后,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接待组面前:该用什么车迎接这位尊贵的客人?

"英方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当时的接待组组长回忆说,"他们希望准备一辆不带车帘的轿车,这样女王能够看到沿途的风景,与中国民众有更多互动。"

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实则难度不小。1986年的中国,能够用来接待国宾的轿车并不多。虽然有一些红旗牌轿车,但在档次和舒适度上,似乎都配不上女王的身份。

一位外交部的老干部透露,当时曾有人建议购买一辆新的劳斯莱斯,但这个提议很快被否决了。原因很简单:一来劳斯莱斯价格不菲,动辄几十万美元;二来从订购到到货需要半年时间,根本来不及。

正当接待组一筹莫展时,有人想起了香港企业家霍英东。"霍先生在广州有一辆劳斯莱斯,平时很少用,不如向他借用一下。"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毕竟,劳斯莱斯是英国的国宝级轿车品牌,用它来接待英国女王再合适不过。更重要的是,霍英东一向乐于助人,特别是涉及国家大事时更是鼎力相助。

然而,当工作人员找到霍英东时,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霍英东婉拒了借出自己座驾的请求,而是表示要另外购置一辆全新的劳斯莱斯。

"这不是钱的问题。"霍英东说,"接待英国女王是国家大事,用二手车总是不太合适。"

就这样,霍英东立即联系了香港的劳斯莱斯代理商,紧急订购了一辆1986年最新款的银云III型劳斯莱斯。这款车不仅外形优雅,更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空调系统和真皮座椅。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劳斯莱斯公司特意派出了技术人员,对车辆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调试。从座椅的倾斜角度到车门的开合力度,每个细节都严格按照英国皇室的标准要求来调整。

这辆崭新的劳斯莱斯到货后,立即引起了轰动。车身采用了特别定制的湛蓝色,在阳光下闪烁着典雅的光泽。车厢内部采用了米色真皮内饰,配以胡桃木装饰板,处处彰显着皇家气派。

"这可不是普通的劳斯莱斯。"一位参与接待的工作人员说,"光是方向盘上的徽章就是用纯银打造的,连车门把手都是镀金的。"

为了配合这辆豪华轿车,接待组还特意挑选了两位经验丰富的司机,让他们提前熟悉路线,反复演练,确保开起来既稳当又体面。据说,这两位司机光是练习如何完美地打开车门,就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

三、匠心独运:细节中的大国礼仪

"国礼如琢如磨"——这句话最能概括1986年英国女王访华期间的接待准备工作。从一枚餐叉的摆放角度,到一个鞠躬的弧度,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中国外交人员的心血。

首先是司机的特别培训。接待组从全国挑选了50名优秀司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专门训练。这些司机不仅要精通车辆性能,还要学习英国皇室礼仪。"开车要平稳,转弯要缓慢,速度要始终保持在40公里每小时。"一位参与培训的老司机回忆说,"就连踩刹车都有讲究,必须让乘客感觉不到车子在减速。"

餐具的准备更是一绝。外交部特意从故宫博物院请来了专家,挑选了一套乾隆年间的青花瓷餐具。为了确保每一件餐具都完美无瑕,工作人员用放大镜仔细检查过每一个碗碟。据说,光是餐具的摆放位置,就进行了28次演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礼宾服装的定制。接待组邀请了上海最好的裁缝,为所有工作人员量身定做了中英结合的礼服。男士的西装采用了传统的英式剪裁,但在袖口处绣上了中国结图案;女士的旗袍则融入了些许英伦元素,既庄重得体,又富有东方韵味。

沿途道路的装饰也别具匠心。长安街两侧摆放了200多个特制的花坛,种植着英国的红玫瑰和中国的牡丹。每个路灯杆上都挂着中英两国的国旗,在秋风中轻轻飘扬。为了保证鲜花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园林部门专门安排了一支"花卉保养队",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工作。

最让人称道的是英伦风格休息室的布置。在人民大会堂里,专门辟出了一间"温莎厅",完全按照白金汉宫的布局来装潢。墙纸采用了英国皇室最爱的淡金色暗纹,窗帘选用了温莎城堡同款的丝绒面料,就连茶几上的台灯也是仿照英国宫廷风格特制的。

茶歇时的点心也经过精心设计。厨师长潘师傅回忆说:"我们研究了很久英国下午茶的传统,最后决定把英式司康饼和中式点心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做的莲蓉酥,外皮用了英式酥皮的做法,但馅料则是传统的莲蓉,女王品尝后连续吃了两块。"

为了营造完美的会谈氛围,空调温度都经过精确计算。英国皇室习惯的室温是22摄氏度,但考虑到北京的气候特点,最终将温度定在了23.5度。空调的出风角度也经过特别调节,确保不会有直接的冷风吹到贵宾身上。

就连插花都有讲究。每个房间的鲜花都经过细心搭配:大厅用中国传统的牡丹,会客室用英国蓝玫瑰,客房则用兰花点缀。花艺师每天凌晨都要更换新鲜花朵,确保花期正好在接待期间达到最佳观赏效果。

四、万众瞩目:五城访问记

从北京到广州,从长城到黄浦江,英国女王的中国之行沿着一条精心规划的路线徐徐展开。这条路线不仅串联起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五座城市,更描绘出一幅完整的中国画卷。

在北京,长城见证了一段妙趣横生的对话。当女王登上八达岭长城时,翻译小李正要解释"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没想到女王接过话头说:"我知道这句话,我的首相撒切尔夫人来中国时就对我说过。"这番对话立即引来了周围人的会心一笑。当天的气温虽然只有12度,但女王坚持走完了预定路线,并在长城砖上摸索着感受这座古老建筑的质地。

在上海的第一天,黄浦江畔出现了一个罕见的场面。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停靠在外滩码头,这是这艘游艇第一次到访中国。在船上的晚宴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插曲。厨师准备了一道融合中英特色的菜品——"女王豆腐"。这道菜用英式调味料烹制中国豆腐,却意外获得了女王的青睐。据说,女王还专门让随行的摄影师记录下了这道菜的样式。

西安之行给女王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当她站在兵马俑坑前,连连称赞这是"世界第八奇迹"。一位考古人员现场为女王讲解了兵马俑的制作工艺,特别提到每个俑的面部表情都不相同。女王听后说:"这让我想起了温莎城堡里的卫兵,他们也都是独特的个体。"

在昆明,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风情展示令人难忘。24个少数民族的代表轮番上阵,展示独特的歌舞。其中,一位彝族老人演奏的葫芦笛特别吸引了女王的注意。这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已经演奏葫芦笙六十多年。女王饶有兴趣地询问了这种乐器的历史,还即兴跟着节奏轻轻摇摆。

最后一站是广州,这里的访问恰逢一个特殊的日子——广州贸易会开幕。在参观贸易会时,女王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展现出浓厚兴趣。她在一个茶具展位前驻足良久,仔细端详着各式各样的紫砂壶。展位的老板是一位来自宜兴的手艺人,当场示范了泡茶技艺。女王不仅品尝了香茗,还用中国茶碗完成了一个标准的英式举杯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座城市,当地民众都自发组织了热情的欢迎活动。在北京,天坛公园的老年人表演了太极拳;在上海,黄浦江边的船工们挥舞着五星红旗;在西安,小学生们用英语朗诵了唐诗;在昆明,街道两旁挂满了鲜花;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前排起了长长的观众队伍。

五、情系中华:霍英东的家国情怀

在英国女王访华的最后一站广州,霍英东的白天鹅宾馆成为了这场外交盛事的完美收官之地。这座位于珠江岸边的五星级宾馆,见证了一位香港企业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白天鹅宾馆在接待英国女王时可谓费尽心思。宾馆特意改造了一间总统套房,将其布置成英伦风格。套房的地毯是从英国订制的手工羊毛地毯,窗帘采用了温莎城堡同款的丝绒面料,就连床上用品都是按照白金汉宫的标准特别定制。

霍英东亲自过问了接待的每个细节。他要求厨房准备英国特色菜品,但又不能完全照搬英式做法。酒店的大厨回忆说:"霍先生特别交代,要在保持英式口味的同时,适当加入粤式烹饪手法,让女王既感受到家乡味道,又能品尝到广东特色。"

那辆由霍英东专门购置的劳斯莱斯,在广州街头引起了不小轰动。当地报纸还特意报道了这辆车的故事,称其为"一辆承载着中英友谊的座驾"。每当这辆蓝色的劳斯莱斯驶过,路人都会驻足观看,街道两旁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在女王离开广州的那天,发生了一个感人的细节。工作人员按照惯例,准备将那辆劳斯莱斯归还给霍英东。霍英东却摆摆手说:"这车就留下吧,以后国家接待外宾还要用。"说这话时,他的语气轻松,仿佛这辆价值不菲的豪车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事实上,这不是霍英东第一次为国家做贡献。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在广州投资建设了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当时很多人都说他是"冒险",但他坚持认为中国的发展需要一流的接待设施。

在白天鹅宾馆的贵宾册上,除了英国女王的签名,还有许多世界知名人士的笔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泰国国王普密蓬都曾在这里下榻。每次接待国际贵宾,霍英东都会亲自过问细节,确保一切安排妥帖。

1986年女王访华后,那辆蓝色劳斯莱斯并没有被闲置。它多次用于接待重要外宾,成为了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一个特殊见证。每次使用这辆车,工作人员都会想起霍英东的那句话:"这是国家的车。"

在白天鹅宾馆的历史陈列室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张照片:霍英东站在那辆蓝色劳斯莱斯旁边,背景是初秋的广州街景。照片虽然有些泛黄,但定格了一个香港企业家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多年后,当人们谈起这段历史,都会说起这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企业家。他用一辆豪华轿车,诠释了什么叫"国事无小事";用一间五星级宾馆,展现了什么叫"为国分忧"。

0 阅读:0
无梦历史为安

无梦历史为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