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里,有两件宝贝特别吸引人:一件是5000年左右陶制的妞妞球,那个妞妞球制作的十分精美,上面还刻有几何图案的线条,即便放在当下,谁也不会说这个玩具的样式过时。还有一件墨玉的人面头像牌,据说这是一位幼童的陪葬品,其精美程度让人想象不到这是几千前的艺术品。
从资料上看,古蜀文明跟中原文明几乎同步发展,且是相互交融的。
古蜀的大门打开是源于两个传说:石牛计和美女计。
石牛计的故事是这样的,秦惠文王贪恋蜀国的富饶,可惜苦于蜀道天险,由是,秦王便给蜀王写信,说秦国有五头能拉屎成金的石牛,欲献给蜀国,可惜没有道路运输过去。蜀王心动了,立即派遣武鸣力士逢山开路。石牛运到成都,还没有开始拉金子,便迎来秦国的大军,古蜀国灭亡了。
美女计的故事跟石牛计差不多,秦王要把五位美女献给蜀王,蜀王便派五丁力士开路迎接美女,路通了,秦国大军来了。
故事总是有穿凿附会的成分,从南至北,古金牛道穿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陕西境内有金牛峡、五丁关、西秦第一关等,这都是出蜀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蜀地出土“吕不韦戈”的实物证明,秦国已经对蜀国进行过统治。
其实,除了往北,蜀国往东跟楚地也有交往。博物馆里珍藏了“王孙袖”的戈,王孙是楚王孙,名字叫袖,这枚戈的样式是蜀国样式,说明,楚王已经派自己的后代到蜀地管理。
秦国灭古蜀,主要还是希望从蜀国获得渊源不断的粮食支持,秦国不仅对蜀地派去了大军,也派了很多能工巧匠和优秀的官员,比如,秦国派出最著名的官员李冰,是他对都江堰水系进行改造,让成都平原彻底地变成了千里沃土,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早、影响最久远的工程,直到现在还发挥着蓄洪排水的作用。
天赋之国至此正式形成,汉高祖刘邦被封为汉中王,他之所以在楚汉相争中能最终获胜,那是因为,他背靠了天府之国这个大粮仓。诸葛亮看到了这个天机,所以他建议刘备成立蜀国,所以得三分天下有其一。
成都武侯祠里,保存有汉昭烈侯刘备的惠陵,还有刘备及儿孙的祠堂,此外还有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纪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庙宇,君臣同祀于此,生不能标榜千秋,死后共同演绎人间佳话,也算是成都人的别出心裁。
跟诸葛亮主动选择四川作为根据地不同,有人奔赴四川仅为安身立命。那是一位落魄的诗人,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带来的灾情,他选择来到了成都的浣花溪边定居,虽然,茅屋为秋风所破,好歹他可以在此安身立命,在浣花溪边的草堂里,他写了很多诗句,草堂由此成为一处胜迹。
现在的杜甫草堂已经变成纪念馆,位置在四川博物院隔壁。从北门进入,里面已经开辟为纪念园区,曲径通幽的路两边立着刻石,大概都是现代人书写的杜甫诗句,没来得及细看,便直奔草堂,草堂也被博物馆给圈起来,看着那不菲的门票,只能在门口凭吊一番。50块钱可以买本杜甫诗集,回去可以慢慢看。余下的时间可以徜徉在成都的街头。
成都的街景呈现两种风格,一种是以春熙路为代表的繁华风格,另一种是以宽窄巷子和锦里为代表的朴素风格。
春熙路自不必说,无论是哪里的有钱人,假如没在太古里被人留个影,最多只能算是有钱,假如要是被长枪短炮包围着,那才显示出靓丽和高贵。钱壮怂人胆,腰包不厚实,在那条街上还真的镇不住场子。以前有个词叫“十里洋场”,现在看太古里,差不多也是这样。太古里有名,也是因为成都的时空给了它展示的步调,假如真的行色匆匆,也难以装扮得那么的优雅。
宽窄巷子和锦里走的是平民路线,那里才是人间的烟火气场。
宽窄巷子看的是老成都的建筑,那二层的楼房,从门面上就能看出主家的声望和地位,进得大门,里面更是一番乾坤,木质串枋的结构,前厅后院,中间有硕大的天井透光和通风,讲究的人家,前厅的二楼可能是一间迷你的戏楼,在家就可以欣赏出将入相的故事。房子像个城堡,再宽大些的,可以把商铺放到一楼,家里可以存放银庄、票号,那是何等的气派呢。
锦里从名称可以得出结论,这是标准的坊间里弄,住的是百姓人家,青石板铺就的巷陌,弯弯地向未知处延伸,不时地出现一条分叉,抑或是豁然开朗,这也是民居分布的自然格局。在这里可以尽情地感受人间的烟火气。
由于物资的顺畅流通,以及不同城市的相互模仿,全国的烟火气都以几个典型的口味混合在街道的上空,无形之中冲淡了当地的特色。看着那全国各地都可以吃到的小吃,瞬间食欲也就没有先前那么强烈。带着意兴阑珊的心离开这淡淡的烟火气中。
成都还是留给我很多的悬疑,偌大的四川博物馆为什么只把历史留在唐代。
唐灭亡之后,成都有个叫后蜀的国家。史载,它的主人孟昶生活极度奢靡,以至于他的便器都是用七宝镶嵌而成,当宋朝大将王全斌将俘获的孟昶和他的宝贝交到宋太祖手里的时候,太祖毫不犹豫就命人将七宝溺器打碎。史书记载的如此详细,一者可能是为了证明宋太祖深谋远虑,不玩物丧志,另一者也是为了说明,只有打碎周边的后唐遗存,才能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宋朝之后,天府之国彻底地与中原大地融为一体。
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四川眉山走出一位老者,他带领两位刚刚成年的儿子,三人去当年的京都洛阳赶考。在第二年的春闱大考中,两个年轻人拔得头筹,老者叫苏洵,两个年轻人分别叫苏轼和苏辙,他们走出四川,开始了名闻天下的辉煌历程。
后来,成都还走出来很多人,远的不说,那三百多万川军将士,他们为了抗日大业走出了四川,最后只有零头回到了故乡,历史都没有忘记这些穿着草鞋离开故乡的四川人。
不仅是为了纪念,成都都必须认真地去走一趟。成都,我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