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大的淋巴结——人体中的报警器

昆琦评健康 2024-08-27 01:05:12

本文作者:

万江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

“大夫,我无意中摸到脖子上有一个包,会不会是肿瘤?好紧张啊!”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患者诸如此类的疑问。其实,淋巴结肿大是一个临床常见的症状,然而,当我们注意到淋巴结肿大时,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提示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遇到问题不要慌,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何为淋巴结肿大

淋巴系统是我们身体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网络(见图1),负责维持体液平衡和免疫功能。而淋巴结,作为淋巴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身体的防御机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淋巴结沿着淋巴管的路径分布于全身,尤其集中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区域。它们呈豆状或椭圆形,直径2~10毫米不等,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通道上。淋巴结之间通过淋巴管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密切合作的系统。

淋巴结肿大通常是指淋巴结在正常基础上明显增大。医生可能会通过触诊手感或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淋巴结的大小。当然,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如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处,淋巴结可能稍大一些,但通常也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淋巴结肿大可能伴随一些症状,如局部疼痛或不适、压迫感、发热、乏力等,这些症状可能是身体对潜在问题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需要注意的是,有症状并非表示淋巴结肿大一定就是病理性的。然而,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持续存在、增大或伴随其他不适感时,则提示我们需要关注并及时寻求医疗建议。

淋巴结为何会肿大

感染性原因: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引发的感染会刺激免疫系统,导致淋巴结肿大。细菌感染是导致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链球菌感染、结核感染等;各种病毒也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如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艾滋病病毒(HIV)等。

感染性淋巴结肿大常表现为起病急,淋巴结突然增大,有明显触痛,表面光滑,质地不硬,与周围组织没有粘连。一过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为暂时性的反应,当体内的感染得到控制,肿大的淋巴结就会逐渐缩小。

非感染性原因: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系统肿瘤(淋巴瘤)和其他部位的癌症,会引起淋巴结肿大。与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不同,由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是无痛、质韧且不易推动的。随着肿瘤的生长,淋巴结可能会逐渐增大,甚至与周围组织粘连,这与炎症所致的淋巴结肿大有所不同(见表1)。

恶性肿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也可有其他症状,如体重减轻、疲劳、发热、盗汗等,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压迫相邻器官也可以表现为其他不同类型的症状,如压迫呼吸道也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或胸闷不适感。

此外,某些反应性增生、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代谢性疾病及一些药物不良反应等也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了,要做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平时我们可以通过触摸自身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发现是否有淋巴结肿大,如有异常,应及早就医。医生会对患者淋巴结的部位进行触诊,根据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相关的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炎症因子指标、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等,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危险信号”,如有明显的问题,那就要结合其他的检查来明确诊断。

B超或CT:对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的浅表淋巴结,首选浅表淋巴结B超检查,其优势是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强,无放射线之忧;若是体内深部淋巴结肿大,则可通过CT来观察测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更清楚地在影像学上鉴别良恶性病变。由于绝大部分肿瘤细胞生长快速,糖代谢也非常旺盛,在PET-CT上往往可以显示病灶部位的异常放射性浓聚,提示肿瘤病变的可能。

淋巴结活检:活检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彩超、CT、PET-CT检查无法确定淋巴结肿大性质,当考虑恶性可能时,即需进行穿刺活检,通过病理诊断确定性质。

治疗分病因

治疗淋巴结肿大的方法因其原因而异。对于细菌感染性淋巴结肿大,使用相应敏感的抗菌药物即可取得显著的疗效;而非感染性淋巴结肿大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若是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则需要在综合评估之后采取手术、放疗、化疗或免疫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疗效的关键。

重在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注意身体情况的变化至关重要。

定期的体检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淋巴结肿大,从而更早地采取措施。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有效的应激管理都是维护免疫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

此外,避免接触可能引发感染的环境,注意手卫生,也有助于减少感染性淋巴结肿大的风险。

小小的淋巴结担任着人体重要的免疫工作,而淋巴结肿大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家不必为此感到惊慌。如果您感到焦虑担心,或者肿大的淋巴结持续存在、进一步增大或伴随其他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咨询专业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及查体,综合考虑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其他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一旦确诊,医生会与患者一起合作,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并提供支持和建议,帮助患者度过这一健康难关。通过了解淋巴结肿大,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也更有可能早发现并及时应对潜在的疾病。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0 阅读:158
昆琦评健康

昆琦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