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Y
前言
不负青春年华,为国产战机装上强劲的“中国心”!
这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小伙说的话,别看他学历不高,但他年纪轻轻就破解了西方发动机的秘密,成功为我国的飞机,装上了一颗强大的“心脏”!
从刚开始的“毛头小子”,到现在成熟稳重的优秀模范,他现在的成就离不开一个人的指点。
初来乍到的“毛头小子”
1999年,经过苦读三年的洪家光,年仅20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在别人还担心工作的时候,他已经被分配到了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不少同学羡慕的对象。
刚进厂时,因为理论知识优秀,所以被分配到58车间,负责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别看只是零部件生产,但正是因为这些零部件的精密,才能组成好的发动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洪家光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冰冷的机器和零件打交道,重复着看似简单枯燥的操作。工作内容的单调重复,和初入社会时的雄心壮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洪家光心里不免产生迷茫和困惑:难道这就是我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吗?
车间里一位老师傅看出了洪家光的迷茫,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而他们生产的每一个零件,哪怕再小,都是组成这个“心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听到这番话,洪家光顿时醒悟,原来自己看似平凡的工作,竟然关系着国之重器的制造,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从那天起,洪家光就像变了个人,他不再抱怨工作的枯燥,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学习每一道工序,认真对待每一个零件,因为他心中始终谨记着老师傅的那句话:即使是最小的零件,也关系着航空发动机的安全和性能。
直到公司安排他跟着一位年轻的付师傅学习技术,洪家光的心里泛起了嘀咕:这师傅看着这么年轻,能有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技术传授给我吗?其实不止他一个人这样想,很多人都会觉得年纪大的老师傅看起来经验更丰富,自然教的东西也多一些。
但是,当他亲眼目睹了付师傅的操作后,心中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
洪家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付师傅加工零件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付师傅高超的技艺让洪家光心服口服,他彻底收起了轻视之心,开始踏踏实实地跟着付师傅学习。无论师傅资历深浅,他都虚心求教,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是经验尚浅的年轻师傅,身上也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付师傅见状,知道这是个懂上进肯钻研吃苦的好孩子,也就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他。
虽然精通理论知识,但这毕竟实践出真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工人,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才能真正掌握精湛的技艺。
从那以后,洪家光更加注重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技术。他整日跟着付师傅一起学习手上功夫,并私下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随着加工出来的零部件日渐精益,他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
用匠心守护国产战机“中国心”
直到有一次,公司突然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洪家光往日沉淀的知识就派上了用场。
原来,公司需要对一种金刚石滚轮工具进行修正,这项技术原本就十分具有挑战性,难度很大,再加上了解这项技术的负责人正在住院,公司一下没了“主心骨”,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眼瞅着公司没人顶上去,洪家光思虑片刻,想到平日所学的知识,不就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吗?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项重担。他仔细研究图纸,反复进行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终于成功攻克了技术难关,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随着多年的经年累积,技术也有了不断的提升,他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他并没有想着自己一人进步,洪家光深知只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带动公司前进发展,所以他不断拉着身边的人一起学习知识,练习技术,将自己的所有本领全部交给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成立了“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站”,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为航空发动机制造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独行快,众行远”,洪家光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团队,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为国家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多年来,洪家光先后完成200多项工装工具技术革新,解决300多个工装工具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他带领团队成员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一个普通的技校毕业生,到全国闻名的“大国工匠”,洪家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和一件事有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洪家光是一个东北小伙,家里条件并不算好,父母都是农民,但他从小就十分懂事,帮着家里干农活,从没抱怨过生活。
初中毕业后,洪家光没有上高中,想着有个技术傍身,日后也能过活,于是便去了沈阳黎明技工学校。家里其实供得起他读高中,可洪家光觉得,与其花时间读书,不如早点学门技术,将来好为家里分担。
在学校,他并没有吊儿郎当的过日子,反而整天泡在实训车间,数控车床、磨床、铣床,就没有他没碰过的。同学们都贪玩,只有他,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绞尽脑汁也要解决。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1999年,经过三年的寒窗苦读,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顺利进入了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
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突遭轰炸的新闻,如同晴天霹雳,在全国人民心中炸响。电视画面里,烈士遗体被运回祖国,而运送的飞机,并非中国制造。这深深刺痛了当时还是一名普通技校生的洪家光,也埋下了他投身航空事业的种子。
也正因如此,洪家光才主动请缨,用10天时间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要知道,那时候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确实比不上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就拿叶片加工来说,一直被西方国家视为“绝密技术”,他们给我们国家设置了重重技术壁垒。
也正因如此,洪家光更是秉着为国争光的想法,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技术攻关的“无人区”。
短短五年时间,他们没日没夜钻研,有1500多次试验,最终洪家光带领团队成功突破了西方技术封锁,研发出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制造技术,显著提升了国产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加工质量和安全性能。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洪家光的名字赫然出现在获奖名单中。当他接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证书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洪家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技术工人的力量。
虽然有荣誉加身,国家还奖励了他八百万元,但洪家光没有停下脚步。他深知,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代技术人才的接续奋斗。
他成立了“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更多航空技术人才,带领团队完成了35个创新项目和53个攻关项目的研发,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从一名普通的技校生成长为国家科技奖获得者,洪家光用行动书写了奋斗者的赞歌。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出身平凡,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勇于拼搏,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网:中国人的故事|二十大代表洪家光:以心“铸心”的大国工匠
央视新闻:二十大代表风采丨洪家光:匠心守护国产战机“中国心”
光明网:【二十大代表风采】洪家光:车刀镌刻奋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