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村里凡是上过大学的子女,过年回家都很安静

黛月星空 2025-01-29 19:14:07

为什么村里上过大学的年轻人,回家过年都变得很安静?

每年春节,村里总是格外热闹。

每年春节,村里总是格外热闹。

外出打工的、城里上学的,背着大包小包,拎着年货,陆陆续续往家赶。

村口的小路上,车来车往,人声鼎沸,家家户户门前都堆满了新买的年货,空气里弥漫着炖肉和腊味的香气。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村里过年回来的年轻人,慢慢分成了两种极端。

一种是热情洋溢的,见人就笑,打招呼、递烟、寒暄,聊起村里的事儿头头是道,仿佛一年四季都生活在这里。

另一种却显得格外安静,遇到熟人只会微微一笑,点头示意,跟长辈寒暄两句就匆匆离去,整个春节期间,几乎都很少主动参与村里的热闹。

奇怪的是,那些安静的,往往都是上过大学的;而那些热情的,大多是外出打工的。

按理说,学历高、见识广的人应该更健谈,话题更多才对,可为什么他们反而变得沉默了呢?

到底是什么让这些“高材生”回家后,变得越来越安静?

---

一、村里春节的两种年轻人

如果你春节回村,不难发现:

热情的一类,通常是早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

他们见人就笑,熟人没见几秒钟,手里已经递过去一根烟,嘴里一句“叔,来一根!”熟练得像是社交高手。

村里谁家盖了新房,谁家孩子结了婚,谁家今年收成怎么样,他们都门儿清。

他们不仅知道,还能说上几句:“大伯你这新房盖得漂亮啊,瓷砖花了不少钱吧?”

一聊就能聊得特别热络。

他们嘴里喊着“叔”“婶”“哥”“姐”,像是从来没离开过村子一样,短短几天时间,就能把村里转个遍,走亲访友,拜年送礼。

他们一回来,整个村子就像炸开了锅一样热闹。

而另一类安静的人,多半是那些在城里上过大学、工作过几年又回来的年轻人。

他们跟长辈打招呼,往往只是微微一笑:“叔,新年好。”

然后就安静地站在旁边,听着大家聊天,偶尔插上一两句,但很快又闭嘴了。

村里聚餐的时候,他们大多坐得离人群远远的,吃饭不抢,敬酒也不太主动,整个春节都表现得格外沉稳。

明明他们的学历更高,见过的世面更多,话题应该更丰富才对,怎么反而比谁都沉默呢?

他们是真的不想说话,还是有别的原因?

---

二、上过大学的,为什么成了“闷葫芦”?

大学生在村里变得沉默,并不是因为他们骄傲,而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和家乡越来越“对不上频道”了。

首先,他们和村里人的交流方式已经不同了。

在城市里,人们的社交方式是克制的,大家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边界感”。

比如,你不会随便问同事工资多少,也不会直接打听别人有没有对象。

可回到村子,七大姑八大姨见面第一句话就是:

“工资多少?”

“城里买房了吗?”

“谈对象了没?啥时候结婚?”

这让习惯了城市社交礼仪的大学生们,瞬间感到尴尬和不适。

他们面对这些问题时,往往只能干笑两声,敷衍几句:“还行吧。”

但这个答案,往往换来的是亲戚们的追问:“到底多少嘛?现在年轻人一个月不都一万起步了吗?”

面对这种“社交暴击”,很多大学生索性就选择闭嘴,减少对话,能不被问到,就尽量不让自己成为话题中心。

其次,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已经和村里渐行渐远了。

村里的长辈习惯了平稳安稳的生活,觉得日子只要够吃够喝,有个稳定的收入就好。

但大学生们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在城里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想法变了,眼界变了,追求也变了。

村里人聊的是“这两年谁家养猪赚钱了,谁家承包了水田”,他们聊的是“城市的房价,职场的竞争,科技的发展”。

两边的话题,根本没有交集。

曾经的发小,小时候一起玩泥巴、爬树、摸鱼,如今见了面,却发现没什么可聊的。

你跟他们聊人生、聊理想,他们听不懂。

他们跟你聊家长里短,你也接不上话。

于是,大学生们回到村子后,慢慢地就安静了下来。

他们不是不想说话,而是说的话,村里人未必能理解。

---

三、打工人为什么比大学生更热情?

相比之下,早早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反而比大学生更能融入村子的生活。

为什么?

第一,他们和村子没有断开联系。

很多打工人即便在外地,但一直和村里保持紧密联系,家里的事儿照样操心。

平时也会跟村里人打电话、聊微信,随时掌握村里最新动态。

所以一回到村子,他们就能迅速融入,跟村里人聊天也更自然。

第二,打工人更愿意“展示自己”。

对他们来说,回家过年不仅是团圆,更是一次“向家乡汇报成绩”的机会。

开辆新车回家,给爸妈买新衣服,给亲戚带点礼品,这不仅仅是孝顺,更是一种“面子”的象征。

他们希望让村里人看到:我在外面混得不错!

而大学生则不一样,他们回家低调得多,甚至有点刻意“隐藏”自己的成就。

不是他们不想炫耀,而是他们发现,很多东西,炫耀也没用。

他们说自己写代码,村里人不懂;

他们说自己搞科研,村里人只会问:“一年能挣多少?”

于是,他们干脆就不多说了。

---

四、家乡的“疏离感”

其实,大学生们回家变得沉默,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家乡,而是因为他们在慢慢意识到:

自己和家乡,已经渐行渐远了。

他们对家乡有感情,想要融入,但每次回来,都发现自己和这里的距离越来越大。

有时候,他们也会感到遗憾:

小时候那么熟悉的地方,怎么现在变得这么陌生了?

但无论怎样,每次过年,他们依然会回来,依然会站在家门口,望着熟悉的村庄,默默地怀念那些过去的日子。

0 阅读:241
黛月星空

黛月星空

谢谢你这么好看还关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