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年销500万辆!吉利想重新当老大?

指尖挑选电动车 2025-01-09 02:44:50

自从2022年宣布正式停售燃油车,比亚迪就开启了“外挂人生”。当年就夺得了2022年自主品牌销冠不说,2023年也顺利蝉联了冠军。

到了2024年,比亚迪就更猛了,以427万辆成功超越了上汽、一汽,成为了国内车企销量冠军,前面不需要加任何定语: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家汽车品牌都想夺得中国汽车的头把交椅。前些年就坐在这个位子上的吉利,也不例外——

1月5日,吉利在哈尔滨举办了《台州宣言》解析会,宣称2025年总销量突破271万辆,增长近25%(海外市场增长15%);其中银河品牌冲击百万辆,极氪科技集团(极氪+领克)目标71万辆。

到2027年,吉利集团总销量要冲击突破500万辆大关!

年销500万辆,是什么概念?

如果2027年车市没有大的变动,意味着“中国版大众”将以15%左右的市占率,从“中国版丰田”手中重新夺回销冠的位子!

在分析具体吉利打算怎么完成这宏伟的Flag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上一年吉利的表现。

去年吉利全集团预计销量332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新能源车148万辆,占比约为45%:

尽管总体表现还算不错,但单论电动化的进程,吉利只做到了行业平均水平,并没有领先于行业。

这主要因为吉利去年是中国品牌燃油车销冠,卖了近200万台燃油车,拉低了新能源占比。

销量增长方面,集团内表现最好的是极氪,增长87%;其次是银河,增长了80%,再次是领克,增长58%。

众所周知,吉利是国内车企中“多生儿子好打架”的典型代表,除了吉利本品牌以外,还运营着几何、银河、领克、极氪、沃尔沃、极星、Smart、翼真汽车LEVC、路特斯、雷达、远程等众多品牌。

但显然,在如今行业高度内卷的形势下,集中资源办大事,尽可能的打造爆款单品,是这个时代的生存之道。

于是在去年9月,吉利发布了重大战略调整——《台州宣言》。

上一次吉利公开发表战略,还是2007年的《宁波宣言》。当时正值中国汽车市场高速扩张的时候,尽管总体上欣欣向荣,但其背后自主品牌相比合资品牌,却饱受无序竞争、低价、低质的诟病。

可以说,正是《宁波宣言》执行后,让吉利从单纯的“卷价格”转变为“卷质量”,才有了今天的吉利。

《台州宣言》以吉利出生地台州作为命名,可见其对吉利的意义非同小可,同时也反映着新能源时代吉利战略转型的紧迫性。

两份宣言的基调是一样的,都是拒绝卷价格,重视卷技术,但其最最核心的实施措施,归结起来其实就俩字——整合。

正如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所说,“对和主业不符,协同作用不大的业务,将逐步剥离”。

去年几何并入银河,领克并入极氪的一系列重磅操作,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谁能想到,这才仅仅是开始,吉利这次又宣布了资源整合的新一轮举措——雷达汽车和翼真汽车LEVC,正式并入吉利汽车旗下进行统一管理。

整合之后,吉利汽车将实现轿车、SUV、MPV、越野、皮卡等品类全覆盖。

资源整合之后,各个品牌如何分工就成了新的问题。

为此,吉利将乘用车业务接下来要重点发力的品牌,分成了4个定位不同的板块。说白了就是各司其职,避免内耗。

首先吉利中国星系列,要继续守住中国品牌燃油车销量第一的位置。

也就是说,尽管燃油车大盘总体上在持续萎缩,但吉利短期内并不会抛弃对于燃油车的研发,选择了燃油电动“两条腿”走的路线。

然后是吉利银河,主打10-20万元的主流新能源市场,将会采用纯电和混动并行的发展策略,在兼具性价比的同时保证品质和安全。

银河预计今年推出5款全新产品,包括尺寸大、中2款SUV,尺寸大、中、小3款轿车,并借此冲击100万台的年销量。

而领克虽然会继续面向全球,但新的品牌定位是运动、个性、潮流的新能源高端品牌,价格主要覆盖在20万元以上市场,其中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大型车聚焦混动。

这也意味着,领克未来要彻底与燃油车划清界限。

极氪的定位也有重大改动,原先专注做纯电,现在是中型车聚焦纯电,中大型车聚焦混动,其品牌定位比领克更高端,主攻30万元以上市场,定调科技与豪华。

由领克和极氪组成的极氪科技集团,2年内的目标同样是冲击百万级的年产销。

这时有人可能会存疑:领克和极氪会不会出现车型定位接近,导致内耗?

对此,吉利似乎已经考虑到了。以中型车为例,领克优先做插混,极氪优先做纯电,以此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和市场。

除了大举进行的品牌整合以外,技术整合同样是《台州宣言》的重中之重,吉利也把它们分成了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混动、电池、电驱、智驾、智舱7大部分。

整车架构方面,曾经的吉利一直以架构众多著称。缤越/帝豪的PMA架构、领克01/03的CMA架构、沃尔沃S90/XC60的SPA架构、极氪001/银河E8的SEA浩瀚架构……不一而足。

架构多的好处,在于可以大幅增加开发车型的丰富度。但相对的,也会带来零部件通用率低,拉高研发和制造成本的问题。

新一阶段,吉利计划将重心放在2个架构上:

一是以高灵活性著称,可覆盖纯电、插混、燃油等多种动力形式的GEA架构。

二是主打高端智能的纯电架构,SEA浩瀚架构。

这样一来,预计可以将零部件通用化率提升到70+%,降低研发成本、缩短项目周期30%以上。

电子电气架构方面,吉利也要进行高度整合,统一采用“电子电气架构EEA4.0”。

具体来说,就是吉利汽车、银河、领克、极氪、极星、路特斯,都用同一套基座,同一套操作系统,同一套数据库。

其作用同样也是为了化繁为简,降低开发成本,便于维护管理。

电驱部分,吉利将大幅精简现阶段的产品型谱,只做两个大的平台。

一是功率覆盖60-200kW的“180平台”,主打低能耗、高性价比。

二是功率更高,覆盖200-600kW的“220平台”,主打高性能。

原先不同子品牌开发电驱都是各干各的,两套班底开发出了差不多的东西,就会造成重复开发,浪费资源的情况。

现在则是集中精力办大事,比方说同样都是高性能电驱,路特斯、极星、极氪、沃尔沃等品牌都可以共享,这样研发资源利用率一下就能提上去。

在插混方面,吉利同样是集中资源,只做两套方案:

一是雷神EM超级电混,通过高热效率发动机+变速器,在兼顾动力的同时主打低能耗。

二是极氪超级电混,主打的是高性能,具体的技术细节将会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公布。

座舱方面,也是一个样。

方案一是联合魅族团队开发的FlymeAuto,主打车机互联和流畅交互;

方案二是ZEEKR AI OS,主打AI交互,硬件上采用更高算力的芯片,让座舱在功能丰富度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智驾方面,也分成了高低两套方案。

对于大部分吉利的主流市场车型,将采用相对高性价比的智驾方案,尽可能提升高阶智驾的覆盖度。

极氪为首的高端车型,则采用自研的“浩瀚智驾”,技术加码端到端大模型,以及生成式世界模型等AI技术。

无人车方面,国内将依托曹操出行商业化试运营Robotaxi,并在2026年推出新的定制车型。国外则与Waymo进一步深入推进合作。

在电池方面,目前吉利已经布局了自研自产短刀电芯厂,拥有搭载混动的神盾电池,和搭载纯电的金砖电池两个品类。

吉利的目标是,金砖电池要进一步提升充电速度,迈入900V时代。

而神盾电池则要加大电池容量,加强低温性能、快充能力、延长循环寿命等等。

除此之外,吉利的特色产品“甲醇汽车”方面,今年也会更进一步,量产全球首款“超醇混动汽车”。

其最大的技术亮点在于,支持在油箱里同时加注甲醇和汽油,无论二者比例如何。同时热效率能达到48.15%,油耗有望低至2L/100km,增程器看了都羡慕坏了。

同时,甲醇汽车将不仅限于B端运营,还将开始向C端用户投放,今年第四季度将上市一款轿车,一款SUV。

总体上看下来,吉利将原本大量繁杂的技术路线重新梳理,大体上每个版块都是高低两条技术路线,分别针对性能/个性化车型,以及舒适/经济车型,去做不同的适配。

无论对于吉利还是消费者来说,都比以前更加清晰明了。

写在最后

过去的吉利采用“多生儿子好打架”战略,实际上和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模式非常相似。

就像腾讯做MOBA游戏,无论王者荣耀、英雄联盟手游、阿塔提斯,亦或是其他同类型游戏,定位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重叠,也就是所谓的“内部竞争”。

至于浪费研发资源,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这种“广撒网模式”中,只要有一个最成功的能混出名堂就足矣。

成王败寇,打磨不够完美的产品只不过是成功的垫脚石。

但这种模式的前提,需要市场提供足够高的利润率,让企业能有资源去挥霍。

或许5-10年前的汽车行业,还能撑起这种模式。但如今在高度内卷之下,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严重,早就没有那么多“闲钱”可造了。

降本增效,是怎么都绕不开的话题。

比亚迪的选择是,在制造环节尽可能的压缩成本,以换取定价优势,通过以价换量路线,再摊薄整体的制造成本,最终形成一套降本闭环。

当年丰田走的,恰恰就是这条路线,所以很多人认为比亚迪是“中国版丰田”。

吉利,则选择了另一条降本路线——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品牌与技术的整合提升集团总体运转效率,从而节省成本。

大众集团一百多年时间走到现在,也曾经历过大肆收购其他品牌,最终收敛整合的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文章开头时提到,吉利要做的是“中国版大众”。

正如李书福本人所说:

“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不搞大跃进的恶性发展,不追求短期销量目标。放眼长远,坚持长期主义,为每一位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智能精品汽车。”

0 阅读:340
指尖挑选电动车

指尖挑选电动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