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贵州小学校长钟海燕的起与落

老白的文艺小酱 2024-12-21 16:50:32

人们对“教师”的赞誉是几乎穷尽词汇的,无比崇敬和向往。比如:

“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人生的灯塔”、“上进的阶梯”……

与此同时,人们对“教师”充满了殷殷期盼,标准要求很高,爱心、耐心、恒心、细心、真心五心合一,任劳任怨、不图回报,知识渊博、技艺精湛,思想高尚、心地善良……。

有这样一位“人民教师、校长”,从培养了贵州省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到堕落为贪腐近千万的阶下囚。她的变质变色,极富了戏剧性。

人前,她爱心满满、激情澎湃、温柔和蔼,被学生亲切称为“校长妈妈”。她立德树人、诲人不倦、慷慨激昂、光鲜亮丽,各种引发共鸣的语录金句脱口而出、信手拈来。长期担任学校的“一把手”,获得过“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至高嘉奖;

人后,她又变成了贪婪的魔鬼,醉心于巧立名目、敛财捞钱的新事业之中不能自拔,甚至连分班、转学、评优这样的机会和场合都不心安理得地收受贿赂。最终东窗事发,在本该安享闲适惬意退休生活的时候锒铛入狱,余年将在冰冷的高墙之内度过。

这就是被誉为“校长妈妈”钟海燕的双面人生、双重人格。

蝇贪蚁腐的典型钟海燕

钟海燕,女,贵州贵阳人,1963年生,以体操运动教练员的身份开启高光的职业生涯。

她的人生之路很平坦,职业履历也极顺遂,自带“化平凡为神奇”的励志味道。

1981年起,出任贵阳市云岩区少年宫体操教练、大队辅导员,培养了贵州省第一个世界体操冠军(女子高低杠项目)。

1996年,出任贵阳市毓秀路小学校长,成为当时贵阳最年轻的小学校长(33岁)。

2002年,任贵阳市省府路小学校长。

2010年,任贵阳市实验小学校长。

2023年,结束了长达42年的光荣教师职业生涯,正式退休。

一、突然的沦落

退休后,钟海燕突遭“变故”——她被有关方面宣布查处,成为“蝇贪蚁腐”的反面典型,登上全国“反腐倡廉”系统的黑榜。

反转来得太快,叫人不敢相信。

法院审理查明,2010年至2023年,钟海燕利用担任贵阳市实验小学校长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学生入学、转学、分班、项目承接、工程款拨付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949万余元。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钟海燕将其收取的好处费123万余元,通过转账等方式掩饰资金来源和性质。

法院认为,钟海燕的行为已经构成受贿罪、洗钱罪。数罪并罚,决定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万元;依法追缴犯罪所得。

一审宣判后,钟海燕认罪悔罪认罚,没有选择上诉。

二、精湛的表演

她在任时,经常习惯在媒体、上级、同事同行以及学生家长面前“唱高调”、侃侃而谈。

她最大的热情即是竭尽全力也要抓住每一个出镜的机会,在镜头前滔滔不绝、谈情怀、谈抱负、发宏愿,不遗余力地包装、宣传自己的高大上形象,营造出光鲜亮丽、无限担当、正能量满满的“灵魂摆渡者”人设。

“表演型”的人格气质,昭然若揭矣。

钟海燕曾荣获全国性的荣誉

三、深情的告白

钟海燕说过很多的慷慨昂扬、深情款款的豪言壮语。在现在听来,很有讽刺性。

钟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语录有:

“要守住爱与责任的教师道德底线”;

“做一名优秀的校长,办一所好学校”;

“因为爱孩子,我选择了教育;因为爱这崇高的事业,我始终在永无止境地追求”;

她还自称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推崇备至“国家把整个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心去做整个校长”;

“陶行知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我已尽了自己的全力将校长当好”。

脸皮堪比云贵高原的黄土还厚几分呐,真是“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可是,国家和人民群众不光要“听你怎么说”,更要“看你怎么做”。

再长的表演总要落下帷幕。一副冰冷的铁铐,钟海燕的舞台大戏就此“戛然而止”了。她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人生,也将在阴冷晦暗的牢狱中凄苦落寞结束。

何其唏嘘,何其感叹!

四、沉重的反思

对于钟的人生轨迹,全社会都需要用心反思。

从优秀的人民教师、小学校长、先进教育工作者,成为贪腐分子,并登上了全国反腐倡廉教育案例的黑榜单,成为“蝇贪蚁腐”的反面典型。

她在一校之长的职位上,前期确实认真负责、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也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和政府也给予了她荣誉、地位和待遇,并赋予她更多的权力。但是后期的她“飘”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甘愿腐化堕落,把组织的期望信任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将人民教师的使命信念抛在九霄云外,贪婪嗜财、见钱眼开,连续十余年不收敛、不收手、不停手,甚至把长长的黑手伸向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可怜家长,私心膨胀、欲壑难填、胆大妄为,实在令人失望,令人痛心,令人愤慨!

另一方面,钟在位贪墨的时间之长、蚂蚁搬家式腐败涉案的金额之巨,叫人不可思议。然而有关部门鲜有“察觉”,相应的系统和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更没有人第一时间站出来制止和矫正她的犯罪,几乎成了“透明人”、沦为“摆设”,不敢、不想也不愿“得罪”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其无法无天十多年。

这种情况尤其值得我们警醒和深刻反思。

(注:素材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24年度典型案例)

0 阅读:34
老白的文艺小酱

老白的文艺小酱

从文艺和善的视角,看待纷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