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广西百色学校老师性侵女生的事件为何拖了7年才发现?

老白的文艺小酱 2025-02-13 23:18:49

乙巳元宵佳节之际,一封举报信迅速掀起舆论风波,

也牵动无数陌生人的心。

由此揭开了一段隐匿多年、不堪回首的往事,

以及一个花季少女兼学霸女生的悲催命运。

2月10日晚,广西百色网友“Lunar七水”愤怒发帖,控诉广西百色祈福高中物理教师唐某文于2017年间性侵自己时年尚未满16岁的表妹符某华,致使符某华罹患心理障碍,饱受精神抑郁的折磨,近年来曾经多次、反复地自残和寻求自杀,并于2025年1月17日以烧炭方式自杀,结束年仅22岁的生命。

网络举报信内容

实名举报信发布之后,社会一片哗然。事发地百色祈福高中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备受瞩目,公众难掩正义和激动之心情,纷纷对被举报人唐某文口诛笔伐,怒斥其“衣冠禽兽”的行径。

广西百色有关方面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目前,百色市教育部门对被举报人唐某文采取停职、“双开”(开除党籍、开除职务)的处理措施;警方已刑事立案侦查,并刑拘了唐某文。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也深深困扰善良人的内心:

一桩发生在七年前的恶劣刑事案件,

为何直到现在才曝光出来,

而且是在葬送一个本该前程光明远大的年轻姑娘宝贵生命之后,

才被社会大众知晓?

时间是不是太迟了?

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符某华生前影像(网络资料)

人们都知道,悲剧的酝酿和爆发,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

可惜,在这个不算短的过程中,竟然没有人主动有效介入、矫枉过正,刻意放任了事态的无序“癌变”。

而悲剧发生后,各方的反应让人更无法接受,虚与委蛇、刻意掩饰、久拖不决甚至打击报复等不一而足,凸显现实之冷峻与悲凉。

籍由此事件,一些人丑陋的灵魂与险恶的嘴脸暴露无遗,懦弱、自私、冷漠、狡黠与残酷,令人无奈。

这也许是事件历经七年之久才被人们慢慢发现的深层原因吧。

让我们先不妨多花点时间,为这起事件的各方画个群谱图像,以理清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

一、施暴者:衣冠禽兽精于藏匿伪装的渣滓老师

摊上这样一位老师,是所有学生(特别是女生)的噩梦。

很不幸,小符同学遇到了人面兽心的唐某文,悲剧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他不但色欲熏心,据称屡有恶行、小动作不断(小符同学不是第一个),而且还特别狡猾,善于伪装隐藏,懂得利用职业的优势掩盖自己的罪行。

他蒙骗了所有的人!

因此,才有他精虫上脑、摧残花季少女的兽行,才有他作恶后不轻易被学校、家长和社会察觉的表演。

讽刺的是,他不但成功混入教师队伍,还连年被评优成为先进。真是教师的耻辱啊。

这种人,早已泯灭了作为一名光荣教师的前提条件。

QJ未成年女生并最终致受害人死亡的,

必须从重从快予以最严厉的打击,绝不留情!

被网友怒斥衣冠禽兽的唐某文

配图与文无关

二、受害者:无处倾诉只能自残的无辜学霸

事件的悲剧性还在于,受害人小符同学在被唐某文侵犯后,也曾申诉过、抗争过,但是没有人愿意听!

再加上这种丑事,本身就难于启耻,为自己申冤洗刷罪恶,对于一个年仅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伴随着羞耻感和罪过感的加剧,她抑郁了,也迷失了,时光没能治愈她的伤痕,反而狠心地绞杀了她。

“既然没有人听我的心声,那我就自虐自残、自生自灭,这总不碍别人吧!”——或许是小符最痛苦最无助时的直白想法,她在自责和愤怒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直至湮没、消失。

一个天资聪颖的学霸,就这样坠落消亡;一朵娇艳的花朵,就这样枯萎凋谢。

心碎,心痛……

符某华生前在日记中控诉唐某

三、学校和主管机构:失察失职息事宁人扯皮的和事佬

在这起悲剧事件中,所在学校和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说它们“罪孽深重”亦不过分。从某种意义上审视,它们在客观上成为禽兽老师的帮凶和庇护伞。

因为它们没有用心保护一个像花骨朵儿一样稚嫩的学生,因为它们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因为它们惯于打马虎眼踢皮球息事宁人的官僚习气,一个本该健康成长、学以致用、回馈社会的学霸学生,死了!

如果它们不那么“扯皮”,不那么武断,在事发后能够听取受害人的申诉,认真调查、严肃处理,事情或有挽救余地,至少不会变得如此糟糕。

一步错,步步错。

有关职责部门焉能不触及灵魂地反思并汲取其中的教训……

四、家庭监护人:昏聩柔弱缺乏担当的混球儿

人们常说“家庭是幸福的港湾”。

遗恨的是,在悲剧发生演变的整个过程,我没能看出家庭担当体现在哪里、家庭责任落实在何处。

是的,他们“完美缺席”了!缺席的原因充满苦涩。

一是这是一个支离破碎的离异家庭,父母离婚多年,小符同学跟爸爸生活。如此痛彻心扉的变故,她怎么跟沉默忙碌的父亲诉说?

二是底层家庭的短视、狭隘和软弱,无力为子女提供或争取什么。他们考虑的是一日三餐和挣钱养家,以便维系基本的生活开支。而对于小符的经历,他们可能一直蒙在鼓里,难有实质性作为也就可以理解了。

心理创伤、精神抑郁,不同于普通的机体疾病,更需要亲人无微不至的照料和精心呵护,甚至24小时形影不离地陪伴左右。显然,这个残缺的家做不到这种程度。

归根结底,因为“穷”。古语云“贫贱夫妻百事哀”,一语中的,不胜叹息!

行文至此,笔者心情异常沉重,胸口像灌满了铅,几近无法自主呼吸。

由衷希望透过小符同学的悲苦人生历程,有更多的人关心和护卫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愿天下不再抑郁,

愿伤害永远绝迹……

5 阅读:1482
老白的文艺小酱

老白的文艺小酱

从文艺和善的视角,看待纷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