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各家车企间的竞争也显得愈发激烈。比亚迪带头来了一波降价给各家车企来了一次开年重击,其它新能源品牌也随之纷纷降价,这无疑让刚刚踏进汽车行业的小米汽车的发展之路变得更加艰辛。为什么这些新能源大厂品牌有底气可以降价?小米汽车的定价策略和卖车部署是否会发生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
2024年的车圈越来越卷在2月19日这个春节后开工第二天的日子,比亚迪就在车市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当天,秦PLUS和驱逐舰05荣耀版正式上市,带头掀起了新一轮的“价格战”。
其中秦PLUS的DM-i版本共有五个车型,售价区间为7.98万-12.98万;秦PLUS的EV版本共有五个车型,售价区间为10.98万-13.98万;驱逐舰05共有6个车型,售价区间为7.98万-12.88万。此番降价,比亚迪也喊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意在进一步加速插混车型的“油电替代”效应。
在比亚迪开了个头之后,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跟进降价。五菱汽车在2月19日宣布降价,星光150km进阶版降至9.98万元,较原价10.58万元降低6000元。2月19日晚间,哪吒汽车也宣布多款主力车型降价,哪吒X全系降价2.2万元,哪吒AYA全系降价8000元,哪吒S全系降价5000元。长安启源汽车宣布,旗下的启源A05 此次降价1.1万元,售价7.89万元起,同样打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
一场车市的价格大战已经吹响了号角,2024年将是中国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将是各品牌开始淘汰赛的第一年,也将是决定各新能源车企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年。
为什么像比亚迪这种大厂可以无脑降价?比亚迪能够掀起价格战,背后离不开自身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由此带来的规模化效应。
以电池和车规半导体为例来看比亚迪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电池方面,比亚迪自身就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电池供应商,在产能利用率和规模效应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并且,比亚迪巨大的电池体量还可以外供,所采用的更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也更有利于整车成本控制,相比起采用外购电芯的方案对于价格控制也有着更大的优势。
车规半导体方面,比亚迪自产的半导体也覆盖了车规半导体领域的很多产品,相比于很多竞品所采用的外部供应供货,自产所带来的价格控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过去的规模化攀升也为降低成本提供了大好条件,实现的前提是优异的销量表现,节节攀升的销量带来的是研发费用的不断摊薄。此外,依赖于旗下庞大的车系和子品牌优势,比亚迪得以不断推动平台模块化,由此带来的配件统一化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降低的成本挤压出来的利润绝大部分都反映到了降价上,让比亚迪能够放开手脚去抢占市场,直到最终市面上只剩几家有实力的巨头。
全新极氪001被刺的可能是雷军,小米SU7的定价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19岁那年从武汉电子一条街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小米汽车或许是他“人生最后一次创业”。雷军将造车视为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外界也对他这次创业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
2024年开局的这一场价格战,头部车企的意思大致就是要“带节奏”让行业来一次出清,这显然对于跟随者和新入局者是不友好的。
这并不是小米SU7在定价上遇到的第一次挑战。早在小米技术发布会的前一天,极氪007的上市及定价的公布就给了小米SU7当头一击。 B级车的车身尺寸和20.99万的起售价已经打破了不少人对于一辆纯电B级轿车价格的想象力边界。背靠吉利集团,极氪007不论是在性能、外观设计还是配置的丰富程度上都显得更加成熟和全面,这是小米汽车目前还难以企及的。
全新极氪001的上市则给了小米SU7致命一击。相比刚上市不久的极氪007,极氪001无论是知名度还是产品成熟度都更加高,经过一番升级之后的产品力表现也更加完善,与小米SU7这款后发车型的差距也在缩小。较为值得关注的升级点在于全系由400V升级至800V平台,与之搭配的是95度宁德神行和100度宁德麒麟两款电池,同时新增了1颗激光雷达和交付即上线的高速NZP,在补能效率、续航和智驾方面补齐了001作为一款上市较长时间车型的短板。
随着全新极氪001的上市,吉利集团在18万-30万价格区间的布局也完成了。吉利银河E8、极氪007和全新极氪001共同对小米SU7发起了阻击战。此时内心最纠结的人应该是雷军,因为小米SU7的定价将变得更加困难。唯一还有点优势的智驾究竟有多拿得出手?上打极氪001下打极氪007最终会不会变成不上不下?一切都是未知数。
小米的卖车部署盘点,面对价格战小米之后会如何做?小米汽车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开启销售,目前的各项卖车准备也在不紧不慢地开展中。据悉,小米汽车的销售交付将采用“1+N”模式,其中的“1”指小米自建自营的交付中心,“N”指经销商和用户服务触点。
小米作为后来者汲取了先前车企的销服经验,采用的这种直营和经销两条路并进的渠道布局能够较好地针对不同级别的城市提供服务。根据已知的信息,小米目前率先在17座城市开启招募计划并已经与14家销服合作商达成意向合作。由此看来,在销服渠道方面小米已经准备好了,就只欠东风了。但是,面对2024年突如其来的价格战,小米会如何做?
无论是降低成本、调整策略以降价还是摆烂靠营销制胜,留给小米汽车的机会不多了。再看整个舆论大局,也越发对小米汽车不利。媒体、网友施压小米汽车,似乎价格不够地道,小米SU7就已经凉一半。友商的阻击,舆论的压力,让小米汽车腹背受敌。
写在最后2024年的车圈越来越卷,比亚迪依赖自身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由此带来的规模化效应,带头掀起了一场价格战,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也纷纷跟进降价。与此同时,全新极氪001的上市也意味着吉利集团在18万-30万价格区间的布局已经完成,该如何给小米SU7定价因此变得愈发困难。虽然小米汽车的各项卖车准备正在不紧不慢地开展中,但眼下的机会不多了,小米更倾向于调整策略以降价。你如何看待2024年这场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