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珠海航展,除了中国各种新式武器装备振奋人心之外,还有一张图片非常出圈,那就是我国的运-20和安-124的同框照。
运-20身为我国研究制造的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它的出现大大缓解了我国在运输机上的困境。
但就是我们为之骄傲的运-20,与安-124比起来瞬间失去了光芒。因为不管是从体型还是载重量方面,安-124显然要比运-20更加优秀。
当时就有声音表示,中国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的大型运输机。现在看来,真的快了。
根据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兵工自动化》公开论文显示,我国正在构想一款战略大飞机。而根据其中数据来看,它的各项参数都与苏联时期的安-225旗鼓相当。
安-225是苏联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计研发的超大型运输飞机,也是迄今为止体型最大,载重最多的运输机。
它的翼展长达88.4米,六台发动机为其提供推力,最大起飞重量640吨,最大载重也达到了250吨,堪称世界之最。
相较于安-225来说,我国目前最先进也是使用最广泛的运输机是运-20,不过运-20就比较“迷你”了些。
运-20翼展45米,载重66吨,最大起飞重量220吨。可以说,运-20在安-225面前,就像是个玩具一般。
不过很可惜,安-225在2022年的俄乌冲突中,不幸被战火摧毁,这一工业奇迹被毁,让无数军迷为之惋惜。
尽管乌克兰方面表示,他们正在重新计划组装一架新的安-225,但基于乌克兰的现状来看,这显然是非常有难度的。
那这种超级运输机就彻底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了吗?从某个角度来说,是的,安-225的辉煌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新的时代中,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有钱有技术还有对这种超级运输机的需求。
不过,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目前被广泛认为最有可能研发这种超级运输机的,要数中国了。
首先,中国现在有经济实力能够支撑这种超大型运输机的研发;其次,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技术也在不断突破之中,运-20已经研发出来了,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也在紧锣密鼓地攻克之中,相信假以时日,中国的确能够突破大飞机。
最后,中国还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别的国家不好说,但在中国,是真的有着一定的需求的。
军事领域中,现在针对一些大规模军事部署的情况,运-20的载重量和航程仍然有所欠缺,比如说要远距离运送大量重装兵团,我们的运-20就很难支撑这样的任务。
但如果有了这种超级运输机,中国将大大提升军事威慑能力,不管是哪,这种运输机都可以实现快速部署作战,这对于拥有着辽阔国土和海域的我们是必要的。
商业领域,这种超级运输机也将发挥作用,在安-225存在的时候,我们就曾租用过它完成多项任务。
2010年从中国运输两片42.1米的风力涡轮机叶片到丹麦;2013年从石家庄运输大型轨道车辆到土耳其;2020年从中国运输疫情防护装备往波兰;2022年从天津运送防疫物资出境……
在全球化时代中,我国对于大型货物的跨国运输需求还是非常多的。
另一方面,建造超大型运输机对我国来说也有着特殊意义。一直以来,我国在大飞机领域都是弱势,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我国研发大飞机的路程都是艰辛的。
超大运输机如果研发成功,代表的是中国终于成功摘下这一工业明珠,代表的是中国几十年的沉淀终于得到回报。
它将是我国航空工业实力的证明,所以超大运输机本身就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而我国这篇公开论文,已经为中国研究超大运输机机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中,战略大飞机的数据和安-225有着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它还能改装成大型预警机使用。
对于这款运输机,网上称其为运-40,在整体数据中,运40翼展跟安225一样,但长度要多上0.8m,货舱宽度一样,但要比安225高2.2m。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运40成功实现的话,那他将取代安225成为新的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
那么问题来了,大飞机可以造,我们也有理由,有实力造,但飞机的核心——航空发动机能攻破吗?
身为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的问题困扰我们已久,直到现在还有人在嘲讽中国无法在发动机方面实现自研。
但实际上,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已经取得了些许成就,目前我国在为客机C929研发长江2000涡扇发动机。
能为客机提供推力支撑的,CJ2000本身就不容小觑,它的推力达到了35t,而安-225航空发动机的推力才只有23吨,也就是说,安-225需要用六台发动机完成的飞行,换成CJ2000只需要四台发动机。
这四台发动机如果安装到运-40身上,一方面是可以支撑运-40稳定飞行,另一方面则是在同样的条件下,运-40的载重能力将更加出色。
并且在论文中还提到,这种战略大飞机还可以衍生成为战略预警机。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超大型预警机近几年来被广泛讨论可行性。
理想状态下,超大型预警机将大幅提升探测能力,如果隐身性能优秀的话,那我们对于战场的态势将握有更多的主动权。
就比如说运-40衍生,其本身设计就非常适合多用途作战,根据预警机的设计原理,整流罩直径大概不超过整个飞机的1/3,如果是按运-40的体型,那仅是雷达天线直径就能够达到28米。
这直接提升的就是分辨率和探测精度,根据论文所述,这种超大型预警机的探测距离将达到1500km。
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想监控我国领海,只需要三架超大型预警机就可以。
也正是如此强悍的性能,才会在近年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不过再怎么说,目前我国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实现超大型运输平台,一是技术方面仍然需要突破,二则是,实际用途仍然需要商讨。
所以我们要不要真正去研发这样一个超大型运输机仍然有待商榷,可以肯定的是,我国从未放弃过在航空工业方面的努力,突破相关技术指日可待。